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351 一篇写于17年前的论文——为抗击“武汉肺炎”的白衣天使们加油
Words 4578Read Time 12 min
2023-6-23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351
class
【写在前面】
近段时间,“武汉肺炎” 突然爆发,气势汹汹。人们对这一疫情的议论,往往会联系到 2003 年那场非典。
对医务人员来说,疫情不仅考验医术,更拷问医德。非典过后,当时还在一所地方中医药大学任教的我,曾和身为医生的妻子合作过一篇论文《抗击 SARS 与现代医德观的发展》,发表在大学学报上,还获得了年度论文一等奖。
论文与公文的写作,有很大区别,但在思维方法、材料收集运用和文字驾驭等方面是相通的。我当了 11 年大学老师,发表了 60 多篇论文,获了不少奖,这对于我写好公文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把这篇写于 17 年前的论文翻出来,原汁原味推送给读者。文中的很多观点,完全适用于 “武汉肺炎” 的防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是迄今为止,“三好公文课” 里推出的唯一一篇学术论文。我希望藉此为战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加油!
notion image
抗击 SARS 与现代医德观的发展
成文    丽梅
notion image
[关键词]SARS;医学;伦理道德;发展
[摘   要] 抗击 “非典” 促进了人们对医德价值体系的认识,从新型的社会观、协作观和义利观等三个方面丰富了医德内容,强化了科学精神,弘扬了医学人道主义,发展了医学职业道德,为医德实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B82          [文章标识码]A
一场突如其来的 “非典” 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并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 “非典” 的侵袭,社会公共卫生防治体系遭到空前的挑战,人们的伦理道德、行为准则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非典” 首先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医学手段是治疗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非典” 作为一个新病种,不仅促进了我国医学技术、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和国家医学创新体系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现代医德观的发展,使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念普遍经受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1  对医德价值的新认知
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医学伦理道德的认知都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医德价值体系的三个层次:
1.1  职业道德的规范 即 “医者仁术也”,医学伦理道德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它规定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的基本行为准则。[1]
1.2 医学活动的准则 即医学是人学,医学诊治活动中形成的判断不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判断,即患者得了什么病,应该如何去治疗;而且是一个价值上的判断,即怎样用最完美的方法治疗,使患者在未来实现其生命的全部价值。[2] 这又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医学的伦理性质首先在于对生命价值的承认;第二,医者围绕着生命价值活动,服从于生命价值的活动,必然引出医疗活动必须为生命价值服务的原则。
1.3 医院管理乃至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依据 事实上,医学界对医德在医院管理的依据价值早已有所认识。如早在 1981 年召开的医学伦理道德学术讨论会上,就有学者提出:“在医院管理方面,开展咨询业务,合理经济核算,坚持思想工作,可以使责任、荣誉、功利这些道德规范,在医疗过程中,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3];还有学者提出:“高尚的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动力和保证;在一定条件下,医疗质量又是医德水平的反映和检验”[4];尤为难得的是,原卫生部医政局局长陈仲武在这次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有的医院,忽视了污水、污物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也缺乏有效的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其实,这也是一个医德问题”[5]。
但是,这一认识过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因此而在防治 “非典” 的战斗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卫生部新闻办的统计,在确诊 “非典” 患者的总人数中,医护人员的感染率位居第一。有些城市的医护人员感染率竟高达患者总数的 1/3 甚至 1/2。个别医院科室的医护人员刚上 “战场” 便“轮番”倒下。[6] 造成这种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院的麻痹大意、疏于管理和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医院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有的医院口罩、防护服、压力蒸汽灭菌设施等防护用品不到位;许多医院设施存在隐患,有的医院病人活动区与工作人员通道都是露天的,距离很近,中间无绿化带;有的医院医生工作区不能保证每个工作室有一个洗手池,水龙头都是用手拧的;甚至还有个别医院根本没有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具体措施等等。在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有的医护人员上班不戴口罩;有的医护人员走错入口,在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误入病区;甚至有的流调队员到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都不严格执行院方规定,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但是,法律意识不强、执法不严、监督不力,使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这一方面是法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德的问题。无论是医院设施不符合防治传染病的要求,还是医护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加强自我防护、不对病人采取必要的监控管理措施和进行教育,都是医德达不到管理要求和从业要求、对生命价值不够尊重的体现。
由此看来,防治 “非典” 应该使我们对医德价值体系有更进一步的认知,尤其是对第三层次医德价值的认识要达到新的高度。“医德的研究,不仅限于治病,还要扩大到预防,要逐步深入到防疫、妇幼保健、环境卫生等方面;不仅要在医院进行医德教育,制订规范,也应该在药厂、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妇幼保健等机构开展医德教育,制定必要的守则和规范”[5]。
2  对医德内容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道德体系。医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发展创新中与时俱进。这场抗击 “非典” 的战斗,使医德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2.1  新型的社会观 医学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非典” 疫情肆虐之时,一场防治疾病的人民战争全面展开。群防群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 一条条战线相继拉开;区自为战、院自为战、村自为战…… 一个个社会单元都开辟为战场。这场深入持久、不见硝烟的战争,使医学的社会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强化,更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现代贸易和旅游的发展、农业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生态系统规律的破坏、微生物自身的演变和繁殖,都会导致疾病谱的变化和传染病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传染病的防治更需要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公共卫生监测和预防体系的健全。“非典” 是一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四种现代社会基本关系的冷静反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有理由相信新生和再生传染病产生的因素会愈来愈多。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使我们对传染病决不可掉以轻心。
2.2 新型的协作观 在防治 “非典” 的过程中,我国启动了应急系统。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各级党委、政府和单位打破隶属关系界限,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协调机制。不同区域、不同单位之间,同一单位内部不同单元之间,及时沟通信息,共同采取措施,通过隔离污染、封闭保护、置留观察等措施防止疫病扩散,并保证交通畅通和物资供应,做好检疫工作。医药研究所、防疫站、医院、医药公司等医疗卫生单位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技术共用,联合攻关。医院的医生、医技人员、护士、管理人员乃至后勤人员,临危授命,高度团结,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所有这些,既促进了危机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又在共度危机的过程中锻炼和强化了医务人员乃至全社会的协作观,再次凝聚出一种新时期宝贵而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
2.3  新型的义利观 灾难爆发、危机来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在抗击 “非典” 的战斗中,全国有 120 多名中央和地方官员因为防治 “非典” 不力而受到惩处,一批医务人员因擅离职守、临危退缩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 [6]。但也涌现出了叶欣、邓练贤、范信德、梁世奎等一大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扫雷战士” 和顽强战斗、默默奉献的英雄群体。“救死扶伤,为医学献身,我们责无旁贷”、“这里危险,让我来”、“既然来了,就干下去,除非倒下”…… 这些在抗击 “非典” 战场上响起的誓言,“已不仅仅是一种承诺、契约和外在的约束,已经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内心中的一种操守、价值和自然的选择”[7]。抗击 “非典”,使医护人员成为新时期英雄模范的典型,也使先人后己、毫不利己、舍身忘己的义利观在这个愈来愈以财富为中心、愈来愈强调利益动力的社会得到巩固和发扬。
3  对医德实践的新贡献
我国历代医学家都十分重视医学道德的修养。在祖国医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华佗、李时珍等一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苍生大医。在战争年代,有白求恩大夫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国际主义战士;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模范军医吕士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在抗击 “非典” 第一线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医德,促进了医德的发展。
3.1  强化了科学精神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的利刃在战胜疾病的斗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突如其来的 “非典”,是对人类依靠科学战胜疾病的又一次挑战。通过科技攻关,科技工作者不仅找出了引起“非典” 的新型冠状病毒,而且完成了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研制出了快速检测试剂盒和一批防治药品,总结出了一整套有效的防治方法,取得了医学科学的新进步。同时,这次规模空前的科技攻关和科普教育,强化了医学科技人员、医护人员乃至社会公众的科学精神。
3.2  弘扬了医学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医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从关心、同情、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升华到主动为人类健康服务,为人民谋幸福,是新时期医学人道主义的发展方向。面对 “非典”,不知不觉地被感染、疫情的迅速传播扩散、有效药物和疫苗的缺乏,使人们强烈感受到对疾病的恐慌和对生命的热爱。而医护人员不顾被传染的危险,与病人同甘苦、共命运,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人性关怀和团结友爱的精神渗透到每一句语言、每一个具体行动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弘扬了医学人道主义,强化了医学人道主义的时代感和科学性。
3.3  发展了医学职业道德 此次 “非典” 流行,既是一次对全国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德医风建设的促进。它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经济、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存性。在大力促进医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单位基本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地重视全球化时代的人文价值,不断发展和完善医学职业道德,并保持和发扬医务人员在职业道德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在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 舒  文. 医学伦理道德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医德论文集 [C].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 1981.10.
[2] 张  文,施  榕等. 医德心理学 [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8.10:61.
[3] 邓平修,陈武光. 医学道德与医院管理. 医德论文集 [C].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 1981.97.
[4] 陈婉芬. 浅谈医德与医疗质量. 医德论文集 [C].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 1981.104.
[5] 陈仲武. 在医学伦理道德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医德论文集 [C].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 1981.16.
[6] 陈  芳.“非典” 改变中国 [J],新华文摘. 2003(7):179.
[7] 苏  北. 崇高的是信念. 半月谈 [J],2003(9):5.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352 谈谈我的读书观
下一篇
350 晒晒我的成绩单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