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352 谈谈我的读书观
Words 2735Read Time 7 min
2023-6-23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谈谈我的读书观
notion image
大年三十那天,发了《晒晒我的成绩单》一文,其中谈到 2019 年我买了不少书,也读了不少书。好几位读者留言,希望看看我的书单。还有一位热心读者 “撇娜”,向我推荐了一个叫“晒书房” 的 APP,用于管理自己的藏书和辅助阅读行为。
说实话,“晒书单” 这个愿望并不难满足,但我并不觉得自己的书单对读者有多大启示,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阅读的兴趣、需要和目的也不同。
为了对读者有所助益,我决定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读书观。这些观念并不都是我的原创,很多是从书上看来的,但我接受了、认同了,有的还进一步发展了,也就成为了自己脑子里的东西。
观念 1: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修养方式。
著名作家周国平认为,“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人称 “北大醉侠” 的孔庆东教授认为,书分四类:经典书,终生读;专业书,为工作而读;时髦书、休闲书,闲暇时少量读。
我认为,世人读书,主要有 3 种动因:
一是为学而读。就是以求知、益智、广才为目的的读书。功利一些的,是为了获取学历、文凭和职业发展、人生进阶的资本。
二是为用而读。从广义上说,无论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生活需要、消遣需要,能够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就是 “用”。从狭义上说,“用” 指的是有明确目的性的实践活动,为休闲消遣而读书不在此列。
三是为读而读。这种情况下,读书就是读书,它是一种习惯、一种癖好、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基本需要,就和人活着就要呼吸、吃饭、喝水一样。精神的成长、人格的发育同样需要食物。不读书,就像没吃饭、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一样,知识之胃会感到饥饿,精神之肺会感到憋闷、难受,心理上会感到空虚、不安。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这种精神洗礼式的读书,也可归为此类。
为读而读,不是没有目的,而是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目的,读书纯粹就是一种修身养性式的活动;读什么、怎么读,完全是自由自在的;享受的是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著名女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这是对古人诗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 · 苏轼《和董传留别》)的最好注解,说的就是读书于人的修养的益处。
就个人来说,我的读书行为是 “混合动因型”,上面 3 种情形都有,这可能也是多数人的读书状态。随着年龄增长、学识增加,前两种动因的影响在减弱,第三种动因的权重越来越大。
观念 2:读书不能仅凭兴趣。
读书的兴趣可以培养、需要培养,但人不能仅凭兴趣去读书,否则容易患 “知识偏食症”,影响到精神发育,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一度就患有比较严重的 “知识偏食症”,不喜欢政治、生物、历史、地理这几门课。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自己优势并不明显的理科,高考前又完全放弃了生物。直到上了大学,我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才开始自行 “补课”,缺什么、补什么。就算是现在,我也不能说自己精神食粮的摄入是全面的、均衡的,但至少偏食没有偏得那么厉害了。只要是好书,不管内容是哪方面的,我都能耐着性子读下去。
西方成功学之父赛缪尔 · 斯麦尔斯在其著作《自助》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如其所读。”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说过:“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读好书,不要吃垃圾食品,“挑食”和 “偏食” 是两回事儿;一定要广泛摄入所需要的各种精神营养,不要拘于一专,求 “专” 应当是在 “博” 的基础之上,就像遍尝珍馐美味,也还要吃点儿主食。
观念 3 :不动笔墨不读书。
少年时代读书,我动笔的方式主要是做摘抄,把好词好句记下来。那时候,很少在书上做记号、做眉批,主要是舍不得把书画 “花” 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买不起太多书,所看的书多数是借来的、租来的。
现在我读书,一定会在书上用我习惯的方式做记号,想到什么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读完一本书,再重点看看自己做有记号的部分和写在书上的内容,然后择其精要录入电脑、分类管理。这样去读书,省时省力又可以放大收益,效果比单纯做摘抄更好。
这种动笔方式的改变,有经济条件改善方面的原因,更主要是原因是观念上的转变。这就和多数人买第一辆私家车一样——一开始,把车看得无比金贵,人是在为车服务,生怕车子磕了碰了,有点儿划痕就马上去处理;慢慢地,车子用得多了,懂得了它是为人服务的,往往怎么方便怎么来,也懂得了什么情况下需要马上处理,什么情况下可以等一等。
至于写读书心得,那是更高要求的动笔,既有助于精神食粮的消化、精神营养的吸收,还能促进营养向能量的转化和能量输出,正如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所说:“阅读是吃进草,写作是挤出奶。”
观念 4: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
所谓 “无字书”,一指大自然;一指社会,特别是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社会实践。
梁衡在《我的阅读和写作》中写道:“一个作家的写作是由两大背景决定的:一是他的生活,二是他的阅读。”
我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阅读是思想的旅行,旅行是心灵的阅读。阅读这种旅行,是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往前走,尽管可以有新的探索和发现,但还比较有限。比阅读更具探索意义的思想旅行,是写作。
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那是一种于无路处开路的思想旅行,不仅能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还可以随时驻足、随时播种,让一路上开满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鲜花。
观念 5: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是东晋文人、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留下的一句名言,也是读书经验,意思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求甚解” 式的读书,犹如大口吞咽,有助于节省时间,快速填饱肚子,这种方法适用于初读、泛读、通读,适合于消化能力强的人;如果消化能力还不够强,或是要求得真学问,还是需要精读,细嚼慢咽,含英咀华,“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中庸 · 第二十章》)。
观念 6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孟子的一句话,指的是不能盲目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否则,就会陷入我们今天所说的 “本本主义”“教条主义”。(2550 字,2020 年 1 月 26 日完稿)
温馨提示:现在疫情形势严峻,很多地方都已经封城封路了。大家不宜出行出游,就在家里好好读一读书吧!不仅可以防病,还可以 “养生”。当然,多学一学“三好公文课” 也是可以的。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353 《菜根谭》里的写作之道
下一篇
351 一篇写于17年前的论文——为抗击“武汉肺炎”的白衣天使们加油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