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写在前面】
近段时间,“三好公文课” 的更新频率有所放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来工作忙,可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不多;二来这几年我已经推出了近 600 堂内容各不相同、文字总量达 300 万左右的课程,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推出新课程,还要保持 “纯原创” 的品质和特色,确实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无创新、不写作,这是我奉行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 “三好公文课” 品质的重要保证。如果掏不出新东西,我是绝不会推新课的——这首先过不了我自己的 “良心关”。
光是有创新还不行,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我所有的新课,都源于自己的新思考、新认识、新感悟,都经过自己的写作实践以至用户体验的严格检验,还要努力达到感性认识理性化、零散经验系统化、典型案例课程化的效果。这样的写作课程创新,难度就更大了。
因为这个原因,如果我的更新频率不高,那一定是尚在 “孕育期”,还没到瓜熟蒂落的时候,请读者朋友耐心等待。就像下面这堂“大课”,即使是有感而发的写作复盘式讲解,也足足用了十多天才产得出来。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精心孕育、用心创造,才会有“三好公文课” 的不断出新。
善用语境更 “抓人”
——以新鲜出炉的一篇讲课稿为例
成 文
【核心观点】
所谓 “语境”,指的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除了有内外之分,还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以及物境、事境、情境、理境之别。
语境可大可小、可实可虚、可感可知,是说(写)者与听(看、读)者之间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 “语意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感受到的“类实在”。于说者而言,语境是心营意造的“场”,可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也可能全凭主观想象或推理。但这个“场” 并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为自己营造的,它是开放式的,也需要吸引读者、听众加入进来,它不希望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也不希望说者有意、听者无心。说者要善于“造境”,以期让听者身临其境、迅速“入境”,这是构思讲话稿、发言稿时必须有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把语境运用于写作构思中,基本的逻辑除了从大到小,还应当由外而内、由虚向实。
养成 “语境思维”,有助于我们从作者读者、话里话外等不同角度,从思想表达和受众体验相统一的维度进行更多思考,使所写文章、所讲的话收到情景交融、物我冥合、人我心意相通之效。
前几天,我赶写出一篇新的讲稿之后,带着单位里的写作团队趁热进行了复盘。
这篇讲稿,是给新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作专题辅导用的。讲课的主题是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出自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前夕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
定下主题后,我从总体上提了些要求,让有关同志帮忙先拉个提纲——这是为了培养写作人才和业务骨干,同时也借助 “外脑” 打开写作思路,还有助于避免直接写成稿子却写不到位,白白做了无用功。讲课前几天,我拿到了这样一份提纲(略有删改):
导 语:主要讲三层意思,一层意思写一段。
——为什么要给大家授课:一是工作所需;二是职责所在;三是能力所及。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概念:一是聚焦乡村振兴;二是聚力建功立业。
——总结提炼了 “五句话十五字” 要领,那就是“高站位、提素质、强担当、正作风、增质效”。
第一,高站位,关键是把握大局大势
一要把握发展要求;
二要把握基层实际;
三要把握群众所需。
第二,提素质,关键是学思践悟贯通
一要加强学习;
二要躬身实践;
三要善于总结。
第三,强担当,关键是做到真抓实干
一要抓党建强引领;
二要抓产业促发展;
三要抓治理护稳定;
四要抓服务惠民生。
第四,增质效,关键是循道得法致远
一要稳中求进;
二要借势借力;
三要持之以恒。
第五,正作风,关键是心正身正行正
一要心胸坦荡;
二要身先士卒;
三要言行一致。
看到这个提纲,我觉得离自己的要求还有差距,考虑到时间比较紧,就让有关同志帮助收集素材,自己直接上手,一气呵成完成了稿子。下面是这篇稿子的 “框架纲要”。
导 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期 3 天的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进入了最后的教学环节,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我这堂课,是 “最后一课”,也具有总结讲话的作用,主要是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角度,为大家加加油、鼓鼓劲,并就如何当好第一书记、履行好职责使命,与同志们交换一些意见。
从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引出讲课主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是总书记对农大学子提出的殷切期望,也完全适用于第一书记这支队伍。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选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的精锐之师,怎样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借此机会,我送给大家 15 个字,也就是要 “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补所短、扬所长”。
第一,要 “知所来”,从第一书记的称谓溯源中增强政治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座的同志,无论来自哪个地方、哪个单位,从接受组织选派开始,就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响亮的名字——第一书记。这是一个光荣的称谓,之所以光荣,因为这个称谓大有 “来头”。
——概要介绍党史中的第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任中原局第一书记;50 年代到 80 年代,省、市、县党委普遍设有第一书记;80 年代后,第一书记逐步退出政治舞台。
——概要介绍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发展历程:2001 年个别省份探索选派,2010 年以后逐步推开,2015 年以后全国统一、全面铺开,所担负的任务从脱贫攻坚延续到乡村振兴。
——概要介绍全国、全省和我市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情况。对我市新轮换的 400 多名第一书记作结构分析。
我之所以和大家一起追溯第一书记的由来,就是想告诉大家,你们这支队伍不仅有着光荣的历史,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在你们当中,有用生命在扶贫之路上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县 ×× 乡 ×× 村原第一书记、现任 ×× 区副区长 ××,有 ×× 区 ×× 镇 ×× 村原第一书记、中国妇女报 2017 年十大女性人物、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奖获得者、现任市 ×× 党组书记、理事长 ×××,还有 ×× 区 ×× 镇 ×× 村原第一书记、曾出席 ×× 庆典活动、并作为 GX 脱贫攻坚唯一代表受到 ××× 领导接见、现任市 ×× 局科长的 ×××…… 还有许许多多名字,也许没有那么出名,却被很多老百姓挂在嘴上、记在心上,被党组织记在了脱贫攻坚的功劳簿上、乡村振兴的花名册上。无论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者。赶上了,是人生际遇;参与了,是无上荣光。大家要从第一书记这个光荣的称谓中感悟责任、继承传统、汲取力量,从这支光荣的队伍中寻找榜样、树立标杆、见贤思齐,用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维护好这支队伍的荣誉,既为人生添彩,又为首府增光。
第二,要 “识所在”,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坚决扛起扛好第一书记肩负的时代重任
第一书记,不仅是一个光荣的称谓,更代表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个责任,是对民族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我们 NN 是农业大市。从人口规模看,……。从经济体量看,……。这样一些数据,充分说明 NN 的乡村振兴,不仅关系我市现代化大局,对我省建设 ×××× 也具有重要影响。在座的同志,是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之后,我市集中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你们共同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农村群众,跑好乡村振兴的下一棒,继续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一道步入现代化,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NN 篇章。
——这个责任,是对人民的责任。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我们 NN 是脱贫人口最多的一个市。我市现有返贫监测对象 ×× 户 ×× 人,其中不少农户家庭增收渠道还比较单一或不够稳定,有的家里有病人,有的家里好几个孩子要升学,加上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防止返贫致贫的任务依然艰巨。更何况,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一书记的责任,就是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团结带领他们进一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个责任,是对党的责任。第一书记是党组织书记,必须自觉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当前,我市农村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从队伍建设来看……;从基层组织建设来看……。作为第一书记,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 的理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深耕细作。
责重于山,担当在肩。希望同志们自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组织、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第三,要 “明所往”,在准确把握前进方向中走出具有本村特色的发展路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拦路虎。大家作为第一书记,是所驻村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准前进方向、找对发展路子,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决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做法、外地的经验。
一要勤于学习。简要回顾培训情况,指出这样的培训只是 “入门级” 的,很多东西还需要时间来充分消化,需要在实践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要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理论武装上持续下功夫,在政策学用上持续下功夫,在向群众学习上持续下功夫。
二要勇于实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县情乡情村情了然于心、如数家珍,紧密联系本地本村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创造性地抓好上级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
三要善于总结。以我身边一名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时的做法为例,说明写扶贫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总结方法,希望大家学习这种勤于动笔、勤于记录、勤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好习惯。
第四,要 “补所短、扬所长”,把建功立业与砥砺成长统一起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好第一书记,既要扬长,更要补短;既要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又要以为反面案例为镜鉴;既要抓紧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又要防止工作失职、职责失守、行为失范的问题在自己身上发生。结合调研督查掌握的情况,指出部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存在的问题:
一是干劲不足;
二是情况不熟;
三是业务不精;
四是自律不严。
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身上,但影响很不好,大家必须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部门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制度,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坚决服从组织管理。作为第一书记,不仅职务上排在第一,更要有任务冲在第一、把工作干成第一,不仅要管好自己、练好本领,还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工作队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尖兵。
结 语:由毛泽东同志的批示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引出对第一书记的希望——希望大家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组织上的期待和重托,高高兴兴地到乡村去,满怀激情地干事创业,用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演绎出第一书记的时代风采!
复盘的时候,我把写作团队召集到一起,架起投影仪,先让他们快速浏览了一遍我写的这篇稿子,对稿子有个整体印象,再作具体讲解。当时,我是这样讲的——
你们拟的提纲和我写的稿子,可以从多个维度作比较,今天我想聚焦一个突出问题来谈,力求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之所以没有采用你们的提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提纲没有充分考虑到讲课(讲话)的语境,针对性不强,听众的有感度也不高。
所谓 “语境”,指的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在我看来,语境除了有内外之分,还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以及物境、事境、情境、理境之别。
语境可大可小。从宏观上看,指的是整个讲话(发言、言语行为、话语活动以及整篇文章等)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从中观上看,讲话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情景、氛围,讲话者和听众的身份、关系、距离等非语言因素均可包括在内。从微观上看,仅指言语片段及其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说的内部语境。
语境可虚可实。描写、叙事、抒情、说理,这是写作的四种基本笔法,由此带来了语境的四种类型:以写景、状物为主要特征的物境,以 “示事”[我认为,机关文稿写作以“谋事” 为前提、以 “写事” 为重点、以 “示事” 为核心、以 “处事” 为目的,记事、叙事、论事、用事等都是 “示之以事” 的基本方法,事由(事情发生的缘由、起因)、事主(涉事主体)、事权、事机(处事需把握的时机)事理、事例等都是 “示之以事” 的具体内容]为主要特征的事境,以共情为主要特征的情境,以共识为主要特征的理境。至于意境,那是文艺创作所追求的,机关文稿以实用性为本质特征,无需刻意追求。从总体上看,物境为实,理境为虚;事境、情境则虚实结合、虚实相参,正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语境可感可知。无论作讲话还是写文章,都是一种交流方式,需要把主体(作者)的认知与对象(受众)的感知统一起来,不能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对于语境的作用,我们也应当从两方面来把握:从作者的角度看,文章(包括讲话稿、发言稿)要吸引人、感染人,进而对受众产生教育、引导、指导等作用,需要预设或营造具有代入感的语境。从受众的角度看,正确理解或解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搞清楚文章产生或所写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正确理解一段话,也需要了解说(写)这段话的具体语言环境,不能简单望文生义、断章取义。
由此看来,语境是说(写)者与听(看、读)者之间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 “语意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感受到的 “类实在”。于说者而言,语境是心营意造的 “场”,可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也可能全凭主观想象或推理。但这个“场” 并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为自己营造的,它是开放式的,也需要吸引读者、听众加入进来,它不希望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也不希望说者有意、听者无心。当说者与听者在这个 “场” 中相遇的时候,如果能达成认知上的共识、产生思想上的共振和情感上的共鸣,这便是最理想的交流效果,我们称这样的交流为“神交”。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者要善于“造境”,以期让听者身临其境、迅速“入境”,这是我们构思讲话稿、发言稿时必须有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之前我跟你们讲过,写材料要从大到小谋篇,从小到大行文。把语境运用于写作构思中,基本的逻辑除了从大到小,还应当由外而内、由虚向实。
比如,我在讲稿中营造的语境,主要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事境。其中,有作为所任职务 + 授课教师的我,所任职务决定了为干部加油鼓劲、给予工作指导的基本写作定位,授课教师决定了要善于运用举例子、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有第一书记这个特定的授课对象,这个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群体,由此决定了应通过对特定称谓的溯源、选派工作的回放、队伍结构的分析等,增进他们对整个群体的了解,进而增强集体荣誉感、共同使命感;有乡村振兴这个时代背景,由此决定了要适当介绍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以及两个阶段的相互关联;有培训班 “最后一课” 这个顺序,由此决定了所讲内容既要与前面的课程有所呼应,又要注意有所错位…… 这些都是起草讲稿时要充分考虑的。显然,你们所拟的提纲没有兼顾到这么多因素,语境中缺乏鲜活的、针对性较强的东西,特别是设身处地为第一书记着想不够,所以代入感不强,不能吸引人。
又如,你们围绕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个主题,精心提炼了 “五句话十五字” 要领,这个想法是好的,目的是让人记得住,但 “高站位、提素质、强担当、正作风、增质效” 这几句话,整体逻辑性并不强,新意也不够,并不能达到让人过目难忘的效果,可以说是理境的营造还不到位。我采用的是和你们同样的方法,但所提炼的 “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补所短、扬所长” 这五句话,不仅观点新颖、逻辑严密,而且形成了一个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套件”,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带出来的四个一级标题,让人见题明义,一看就知道是对什么人说的,辨识度很高。而你们提炼的五个一级标题,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写文章、作讲话,特别是在标题和观点的提炼上,针对性越强,辨识度越高,这是一种因人因事造境的方法。
再如,你们在提纲的导语部分,写了三层意思,这是借鉴我上一次讲课稿的写法。但上一次我是应邀到省里讲课,所以一开始适当说明为什么让我来讲,这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我介绍,而这一次是在本级本地讲,这个班又是本部门牵头举办的,我作为部门负责人来讲这堂课是职责所在,没有必要再作说明;上一次我讲课的主题是 “年轻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其中“年轻干部”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层级有不同的标准,一些干部对 “健康成长” 存在误解,把提拔早、进步快、级别高等同于健康成长,所以有必要先作概念上的解析和纠偏,而这次讲课的主题浅显易懂,没有需要特别解释的。由此看来,你们拟制的提纲,导语部分前两层意思都是多余的,属于简单照搬照套我上次的写法,没有考虑到两次讲课情况的不同,这也是对语境考虑不够的体现。
总之,语境的构成极为复杂,包括语言上与非语言上的许多因素。语境不仅是使用语言的环境,也是作者将其写作构思、写作意图等加以情境化,以增强对读者(听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写作方法。为有别于前者,我们可以将后者称为 “语境思维”。养成这样一种思维,有助于我们从作者读者、话里话外等不同角度,从思想表达和受众体验相统一的维度进行更多思考,使所写文章、所讲的话收到情景交融、物我冥合、人我心意相通之效。(6374 字,2023 年 6 月 5 日完稿,6 月 16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40dc7f93-4bb6-4be5-a694-d311bb413bf4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