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写材料的修行之道
——两篇文章的读后感
成 文
【核心观点】
对一份工作,无论你喜不喜欢,只要认真做、坚持做,就是修行——喜欢它,可能在能力的修炼上着力更多、获益更多,也需要修炼不骄不躁的心性;不喜欢,仍然能够耐着性子做,这是修身更是修心。对后一类工作,包括写材料,我的态度和经验是:与其苦熬,不如乐干,要先学会忍受,再力求接受,最后要懂得享受。
机关文秘手中这支笔,笔锋是向外的,不是向内的;是用来在事业发展上开荒拓土的,不是用来动摇军心、自掘根基的。我们一定要慎用自己这种 “话语权”,少一些自怨自怜、自暴自弃,多一些自勉自励、自信自强。
闲时读书,忙时读屏。
这段时间比较忙,所以读书少、读屏多。今天,偶然读到两篇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其中都谈到文秘工作不容易,但读完之后,感觉完全不一样。
第一篇文章是一个 “老秘” 写的,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在县委办当秘书的日子》(以下简称《当秘书》一文)。通篇讲的都是写材料的不易,其中虽有可取的认识和经验,但整个调子是低沉的、文风是自嘲式的,给我的感觉是在一片灰蒙蒙的心理阴霾中偶见一抹亮色。公众号上显示:字数 6398,阅读量 1.8 万,点赞 68 个。排在第一位的留言(注:说明读者的共识度高)是:“看了只觉得有点悲哀。”
第二篇文章是一个微信大号的运营者写的,题目叫《稻盛和夫:厌了一份工作,先不要辞职》。文章视野开阔,正能量满满,所举的例子涉及多个行业,故事的主人公有名人,也有凡人。其中讲到文案工作,只写了一句话:“一份文案的工作,没有人愿意通宵达旦、绞尽脑汁地一字字去打磨,但你耐住性子做好了,也会慢慢爬上事业的峰顶。” 公众号上显示:字数 2902,阅读量 10 万 +,点赞 1.0 万。排在第一位的留言是:“精神的食粮就是洞见君(注:公众号的运营者),每次彷徨失措无助,看一看洞见心里(就)有了更加坚定下去的力量。就是这样不多不少但是不可或缺。豁达的人生态度,波澜不惊的处事风格,都是从洞见的文章中一点点沉淀一点点累积。谢谢你让我发现。”
这两篇文章,刊发的平台不一样,写作的内容不一样,也许并不适合这样简单作对比,但同一时段读下来,在我心里确实形成了鲜明对比,感触颇多。
洞见君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不是做文案、写材料,但在我看来,每一条核心观点都适用于这份看似 “苦哈哈” 的工作,让我深有同感、很有共鸣——
一、做不喜欢的工作,是一种修行
从小甚至天生就喜欢舞文弄墨的人,应该不少,我自己勉强也算一个。但从一开始写材料就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可能不会有;即使有,也是珍稀品种、凤毛麟角,我并不在其中。
《当秘书》一文的作者,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了 19 个年头,一直在跟材料打交道,“谈不上什么荣光,也谈不上什么耻辱,但我真的感到非常惭愧,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令作者感到惭愧的究竟是什么——是自己没出息、进步慢,还是这份工作不体面、没前途?但我知道,如果抱着功利的目的去写材料,把写材料仅仅当作进阶的敲门砖,只求 “写而优则升”,肯定坚持不下去,毕竟职务的升迁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自我设计去实现。而且,“写材料” 与“得提拔”之间不可能有一个可用数量来计算的公式——是写够 100 篇、1000 篇就能得提拔,还是写够 3 年、5 年就能上台阶?现实中,的确有 “一文得道” 的事例,但那只是特例,不具备普遍性。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步登天终是痴心妄想,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正如洞见君引用的一句箴言:“让玄奘成佛的,不是雷音寺上领取真经的那一刻,而是埋头前行的十万八千里。”
我这样说,绝不是 “站着说话腰不疼”,更没有任何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我先后在 5 家单位的办公室、研究室工作过,加起来也超过 10 年,虽然比《当秘书》一文的作者要短几年,但我成天跟材料打交道已有 31 年,其间更是有超过 12 年在行政级别上 “原地踏步”,这恐怕远比他长,但我从未心灰意冷、躺平摆烂,也从未怨过天、尤过人。
我写第一份材料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修行,但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学习的机会,也是表现的机会。于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写出了自己当时所能写出的最高水平,没有任何应付、交差的心理。回过头来看,这起码是一种修炼。修炼到现在,也就成了修行。
其实,对一份工作,无论你喜不喜欢,只要认真做、坚持做,就是修行——喜欢它,可能在能力的修炼上着力更多、获益更多,也需要修炼不骄不躁的心性;不喜欢,仍然能够耐着性子做,这是修身更是修心。对后一类工作,包括写材料,我的态度和经验是:与其苦熬,不如乐干,要先学会忍受,再力求接受,最后要懂得享受。
快乐工作的秘诀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去喜欢自己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请多读几遍洞见君的灼见:
不管是什么工作,凡事称心如意是妄想,多有不顺遂才是现实。
弱者善谈喜欢,强者必言坚持。
工作从来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
遇到不喜欢的工作,清醒的人首先想的不是退,而是逆流而上。
二、干不起眼的活儿,是一种境界
《当秘书》一文中写道:
进县委办公室当秘书之前,办公室主任曾告诫过我,写材料没名没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否则就趁早拉倒…… 进县委办公室以后,我默默地提醒自己,不能怕吃苦,不能怕受罪,一定要把材料写好,不负领导期望。
从作者所叙述的经历来看,早期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随着仕途不顺,抑或是耐力不足,慢慢地,就淡忘了初心,开始觉得 “纳闷”“憋屈”,开始变得 “心不在焉”。在文章后半部分,他这样写道:
当秘书能不能给人带来一丝满足感和成就感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一瞬即逝,不会超过三分钟。
为什么不会超过三分钟?按作者所写,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一是源于领导表扬,二是源于会场的掌声,三是源于偶尔的被人尊重、受亲戚朋友待见。这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多的是一种虚荣,虽然我也不排斥,却是狭隘的、贫瘠的,当然不可持续。如果你把格局放大一些、把境界提高一些,多想一想我们写的材料是不是对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造福群众有利,那就会完全不一样。更何况,如果每一份材料你都是用心去写的,一定会有认识上、能力上的提升,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绝对是可持续的。所以,我曾写下过这么一段认识和体会:
任何一项工作,我们是否能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喜欢到热爱,兴趣是种子,正确的认识是培养基,获得感是催化剂,责任感是生根水。
如果说做研究、写论文需要有 “为往圣继绝学” (北宋 · 张载《横渠语录》)的雄心壮志,做行政、写材料则需要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横渠语录》)的强烈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螺丝钉再小,也是国家机器不可或缺的一个零件;写材料、做校对这样的工作再不起眼,再默默无闻,也会让我们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也许正是因为找不到太多满足感和成就感,《当秘书》一文的作者给自己另辟了一条路。我注意到,作者简介中介绍,他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过诗文集、诗集各一部,还获得过散文大奖、文学作品全国征文奖。偶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那么一两篇散文、杂文、诗歌,拓宽一下写作面,调节一下心情,还能换点儿稿费,一举多得,无可厚非。但既能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这样的文学 “顶刊” 上发表文章,又能出版文学作品集,恐怕远非一日之功。在文学创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还有多少心思用来写材料,这是可想而知的。我钦佩作者的才华,也不好说他不务正业,但我不会也不敢这样做。从政近 20 年,我只公开发表过一篇署名文章,所写内容还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在办公室、研究室工作期间,我把最好的思想统统贡献给了自己笔下的材料。直到脱离材料一线,开了个微信公众号,我也只写公文写作,而且很好地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本职工作。即使这样,我也没有署真名,没有拿这些文章去发表、去出版。我这样说,绝没有任何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的心理。个中缘由,有从政经验的同志都明白。
三、做难做的事情,是一种本事
写材料,上手易,写好难;写领导讲话、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 “大材料”,更是难上加难。
《当秘书》一文中说:
当秘书须同时具备三个素质,一是过硬的文字功夫,二是好的悟性,三是吃苦精神。这三样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所以,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当秘书。如果真不是当秘书的料,急死、受死、苦死、累死,也写不出一个好材料来。
这番话说得确实在理。正因为写材料很难,所以特别考验人,也特别能锻炼人;正因为写材料很难,写材料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是块好材料,这和 “打铁必须自身硬” 是一个道理。被誉为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的胡乔木,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叫《说难》。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妄人轻难而败,懦夫怕难而退,勇者知难而进。” 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句:智者克难而成。
洞见君说:
人如果没经历过从难到易的过程,就不足以谈成长。
吉姆 · 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讲了一个 “飞轮效应”:假设有一个飞轮,我们开始推动它时,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是慢慢地,每一次推动它,所花费的力气,都会转化为飞轮的能量,让它每一次转动都比前一次快,直到最后它会自己转起来,越转越快。这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秘诀。
写材料,也有这样的 “飞轮效应”。
《当秘书》一文中用了不少篇幅讲写材料之难之苦,还列举了大量实例。作者说,写材料有 “两难一拽”:
“两难”,比生孩子难,比吃屎难;“一拽”,像磨盘压住一只鸟,再难也得把它拽出来。生孩子的确痛苦,但人家肚里有货啊,不像写材料,肚里没货,非要无中生有。吃屎只难一下子,写材料要难好长一阵子。说一千道一万,写材料就像磨盘压住一只鸟,难死,疼死,非把那只鸟拽出来不行!
关于 “写稿子” 与“生孩子”哪个更难,我也作过比较。说实话,写材料的时候,“肚里没货强生崽”的情况是有的,但更多的时候,应该像女人生孩子那样,先把十月怀胎的事情做到位,尽管准备时间远没有十个月那么长,然后才能享受到一朝分娩的快慰。至于说写材料“比吃屎难”,这是自轻,更是自辱!
《当秘书》一文的作者还拿写材料和驴子拉磨作对比,说 “是驴就得拉磨,磨道是驴的办公室,拉磨是驴的本职工作。可是,磨盘上的粮食总有磨完的时候,为什么我的材料没完没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看到这里,我想说的是,驴子拉磨做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真正把材料写好,做的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 大学》)的工作。如果你把自己当作拉磨的驴,肯定写不好材料,因为不会有激情,更不会有创造。作者之所以在县委办一干就是 19 年,与这种心态、这种状态是不是有直接关系呢?
古人说:“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轻者便是自轻。”(《增广贤文 · 下集》)。我并不反对苦中作乐式的自嘲,但自嘲和自轻、自辱完全是两回事。如果说自嘲多少还有释放压力的作用,那么,自怜、自怨只会使自己的负面情绪越积越深,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这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式的自弃、自我麻痹式的自毁。至于自轻、自辱,连自我麻痹都不用了,直接就把自己给毁了,与 “心理自杀” 无异!这样一些负能量充斥的内容,藏在心里也就罢了,充其量只是自我伤害,但如果 “卖惨” 式地写出来、传出去,很可能会对 “后来人” 产生误导,那就是在不讲文德、不负责任地传播“心理瘟疫”,实在是一种罪过!
机关文秘手中这支笔,笔锋是向外的,不是向内的;是用来在事业发展上开荒拓土的,不是用来动摇军心、自掘根基的。我们一定要慎用自己这种 “话语权”,少一些自怨自怜、自暴自弃,多一些自勉自励、自信自强。防范和消除心理阴霾,也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修炼和自愈?
四、与不喜欢的人共事,是一种格局
洞见君说:
当你可以跟不喜欢的人合作,跟不喜欢你的人一起工作,说明你有了心胸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大了,能力就会跟上来。
写材料,很多时候是单兵作战,也常常需要团队攻坚。在你还没有成为享誉一方的材料 “大拿” 的时候,对于如何组建材料团队,也许说不上什么话,很可能会与你不喜欢的人、不喜欢你的人一起 “搭班子”(不是领导班子,而是材料专班)“推稿子”,还可能会有很多认识上、观点上、政见上的分歧和冲突。这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会与人相处,还要善于与人共事。“对事不对人” 是相处共事的基本原则,既要与人为善,又要兼听则明,不能一开始就抱着对不喜之人和不同意见的排斥心理。更何况,做人、做事与作文,起支撑作用的底板是一样的,底层逻辑也是相通的。学会宽容,懂得包容,兼容并蓄,是放大人生格局、提升思想境界的一种修炼。正如洞见君所言,“把不喜欢的人当贵人,把厌烦的事当修炼,你离成功就不远了。”(4767 字,2022 年 12 月 10 日完稿)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f985abff-c359-4651-b4fc-b7ce28145192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