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558 最大最好的融合——和苏远“写友”
Words 2337Read Time 6 min
2023-6-24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最大最好的融合
——和苏远 “写友”
成    文
notion image
【核心观点】
公文与文学看似两套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但不仅有相通之处,也未必就不能有相融的可能。相融的,或许不是文风,不是行文要素,但必定是文字,是文字背后起支撑作用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也许还可以是文字当中蕴藏着的至情至性与无疆大爱。

前不久,“写友” 小梁通过微信向我推送了一首现代诗,诗名《兄弟》,作者叫苏远,是小梁的大学同学。诗中写道:
你见过最大的融合是什么
从时间这条路径出发
加速奔向的远方
到处有蹒跚的四季
如果我一定要见一个人
古榕树下是他最好的避雨处
牛群散立的渡口旁
有半人高的牛仔背包
笛子露了半截
晚风拂过了不合身的焦虑
从情感这条路径出发
你见过最好的融合是什么
年龄的差异在橡皮地擦拭中淡化
地球变成了一张泛黄的纸
它要去见一次最热烈的燃烧
在我们共同砍伐的柴火身上
生活的灶台开了一个江河湖海的会
顺着烟囱到村外
高低不一的裤脚沿着相同的路况
向理想的大巴挥舞着双手
出发有太多定义
定义又有很多件漂亮的服装
兄弟,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独立自观
相遇城墙
这是最大最好的融合
时间没有了意象
空间没有了具象
宇宙
爆炸了
在我看来,虽然从古到今,都有现实主义的诗词流派,但从突出品性来说,诗是最文艺的,也是最具浪漫气息和色彩的。写诗特别讲究意境之奇之美。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著作《诗格》中提出 “诗有三境说”,认为诗有三种境界,也就是物境、情境与意境,三境俱佳方为好诗。在我看来,除了物、情、意“三境”,还有“三境” 也与写诗密不可分——一为理境。就是通过巧妙的叙事说理,把读者引入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境界,让人得到启发、有所领悟,哲理诗尤重此境。二为幻境。这是一种十分玄妙的想象之境,想象到出现幻觉的程度才能进入。三为梦境。青少年爱幻想也爱做梦,没有梦就没有诗,至少缺乏写诗的灵性。正因为如此,写诗并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但青少年最爱写诗,也最富诗情。
我这个人,理性大于感性,特别是走上从政之路以后,理性的成分越来越重,所以尽管年轻的时候写过一些诗,但没有坚持下来,这并不影响我对诗的喜爱。
《兄弟》这首诗,场景和思想跳跃,想象和比喻奇妙,运用了不少打破常规的组合以及联觉、象征主义的手法,因为我缺乏诗性诗情,未必能完全读懂,但至少看得出第一段写的是时空融合,第二段写的是情感融合,第三段写的则是文字融合——文字可以让我们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西晋 · 陆机《文赋》),不仅时间空间、思想感情统统可以囊括在内、融为一体,融合之后还会产生无与伦比的裂变效应,所以作者说这是 “最大最好的融合”。读罢此诗,我就算不能进入其中的情境、意境,至少能进入作者心营意造的理境。
我与苏远小友虽未谋面,神交已有一段时间。今年 6 月,写友小梁第一次向我推荐苏远的诗作,并在微信中介绍:
此人是我大学的下铺,YL 师院真正的大才子,文学功底远在小林(注:小梁读大学时的师弟,也是我的写友)与我之上(我与小林均由衷持此观点)。为人真诚,生性淡泊,平时也不太看书学习,但诗歌实在写得很有味道,很有特点,属于天外飞仙的类型,有兴趣可以发点请您指点一下。
小梁向我推荐的,是苏远发表在《巴马作家群微刊》第 25 期上的一组诗作。这份电子刊物上,还附有作者简介——
苏远,本名苏致诚,广西巴马人,1984 年 7 月出生。自幼喜欢诗歌,初中开始自己摸索创作,有了自己对诗的态度。不渲染诗的光芒,也没有忽视诗的魅力,以平常心写字记情,偶尔也在《中国诗歌》等一些刊物发表诗歌,更多的时候是与文字、生活相互调整,彼此需要。
认真读完这组诗作,我在微信中回复:
我学习了,确实写得很不错,既有诗情诗味,又有哲思哲理,能把这两方面比较自然地融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认为,文学创作水平的高低,天赋和灵性占有较大分量;而实用写作(包括公文、新闻、论文写作)的水平高低,则更多地取决于勤奋和悟性。这两类写作,是有明显区别的。能够把上述四个要素集于一身者,凤毛麟角。而你和小林,包括我本人,与苏远相比,可能前两个要素有所不及,但后两个要素起到了很好的补短作用。所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回复,是有感而发,也是惯常与小梁、小林的交流方式。我曾在发给小林的微信中说:“与懂文字者交流,就是交心交识交智,这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与懂写作者交流,所‘交’更多更深更广。我享受这种交流。”凑巧的是,上面这段给小梁的回复,也谈及了融合的问题。没想到,小梁把我的回复发给了苏远,苏远又给我回了一段话。就这样,我们的 “写友圈” 又加入了一个新朋友。
当时,苏远是这样回复的:
感谢成文老师鼓励,实在受之有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都是重在载道传情,公文重在分析事理,启迪思考,形成共识。文学重在塑造自我思想人格,敲打心灵,拥抱生活。都写众生之语,饱含百姓之情。
小梁、小张、苏远,还有我,都是喜爱文字的,正如苏远把文字称为兄弟,我们一直都与这许许多多的兄弟在一起,团结友爱、相互支撑,你懂我,我也懂你。今天,重拾这段写友之间以文字文识文心相交的经历,我忽然想到:公文与文学看似两套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但不仅有相通之处,也未必就不能有相融的可能。相融的,或许不是文风,不是行文要素,但必定是文字,是文字背后起支撑作用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也许还可以是文字当中蕴藏着的至情至性与无疆大爱。正如苏远所言:兄弟,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 独立自观 / 相遇城墙 / 这是最大最好的融合 / 时间没有了意象 / 空间没有了具象 / 宇宙 / 爆炸了。(2115 字,2022 年 12 月 8 日完稿)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559 写材料的修行之道——两篇文章的读后感
下一篇
557 怎样写好咨政报告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