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怎样写好咨政报告
成 文
【核心观点】
撰写咨政报告,应注意把握以下要领:时机要好,“咨” 当需要时;心胸要广,“咨” 在大计中;选题要准,“咨” 向关切处;路子要对,“咨” 到点子上;内容要实,“咨” 出作用来。
11 月 26 日,一位微信名叫 “夏日阳光” 的读者留言:
成老师好!一直在关注 “三好公文”,收获丰富。同时,想提一个请求,能否以咨政报告的调查与写作做一期专题呢?
看到这则留言,我当即回复:
这个课程不适合我来讲——第一,我从政多年,一直在 “政” 上,没有咨政的经历和素材;第二,咨政报告与调研报告的写作大同小异,而调研报告的课程已经有了。
说实话,对读者点单式的留言,我一直非常重视,因为这样一些单子既有利于强化按需供给,又每每能敦促我在教学内容上拾遗补缺。“三好公文课”里不少的课程,都是 “接单” 后及时开发出来的。
对于读者的点课单,每一张单子我都会认真看,但并不是每一单都接,因为在课程开发上,我始终秉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原则。我不接的单,主要有 3 种情形:一是内容超出了 “三好公文课” 的主打范围,不属于公文写作的范畴,甚至不怎么沾边;二是同类课程已经有了;三是所点内容非我所长。显然,“夏日阳光” 点的单就属于上述第三种情形,与第二种情形也有部分吻合。
生活中,我这个人有些心软,不太拉得下面子,不忍拒绝他人的请求。所以,婉拒 “夏日阳光” 点的单之后,心里总有一些对不起他(她)的感觉,就像装进了一块小石头,时而不时滚动一下,让我忐忑难安。
今天,不经意间又想起了这则留言、这张单子。突然想到,因为没有写过咨政报告,对这个文种该怎么写,我没有切身体会,似乎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从政这么些年,各式各样的咨政报告我见过不少,其中有写得好的,也有写得不怎么好的,完全可以换一种思维,从需求侧的角度谈一谈党政机关需要什么样的咨政报告,怎样的咨政报告不适需、不对路。可惜的是,对于没写好的咨政报告,之前我没有想到可以作为反面教材,所以没有收集和保存下来,这会导致接下来的课程缺乏这方面实例。这虽然有些遗憾,但总的来说有胜于无,至少可以弥补我对 “夏日阳光” 的亏欠心理。
咨政报告,也作 “资政报告”,是智库、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针对重大现实问题,向各级党政机关提供的应用型、对策性研究成果,旨在为高层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战略决策、政策制定、风险评估等提供咨询参考。
在我看来,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政协委员的提案,还有机关单位常用的调研报告,都与资政报告有相似相通之处。比如,这几类文稿都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为基础、以建议为重点。当然,在行文主体、适用范围、选题内容、体例格式、作用效力等方面,这几类文稿也各有要求、各有区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作个列表式的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更好地把握这几类文稿的特异性和写作规律性。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着重谈一谈咨政报告的撰写要领和注意事项。
第一,时机要好,“咨” 当需要时。古语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 · 公孙丑上》)新闻界也有这样的说法:“言(语)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 对于撰写和提交咨政报告来说,善于把握时机同样重要,“咨当其时” 才能 “谏当其用”“策显其效”。比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按惯例,这类主题教育都在翌年开展。如果就如何谋划开展好这次主题教育撰写咨政报告,赶在今年之内就比较应时,最起码也应赶在党中央作出具体部署之前。当然,除了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也都可以提交咨政报告,但不同节点所研究的重点、提出的建议应有所不同,否则参考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心胸要广,“咨” 在大计中。2015 年 1 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智库要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当年 12 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希望党校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加强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归纳起来,围绕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推进重大工作、落实重大任务、解决重大问题这 “五个重大” 开展研究并建言献策,是撰写咨政报告的聚焦点和着力点,这也正是心怀 “国之大者” 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 “国之大者” 这个重要概念,反复强调党员、干部、人才要心怀 “国之大者”、牢记“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 要心中有数、了然于胸。我理解,所谓“国之大者”,就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全局、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事,以及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大计。胸怀凌云志,笔开佐乾坤。作为咨政人员,只有心怀 “国之大者”,才能提升选题研究的站位、拓宽观察事物的视野、放大思考问题的格局,自觉做到知大局、明大势、谋大事,以卓尔不群的大手笔写出经世致用的大文章,以胸怀天下的大智慧多出利国利民的大主意。
第三,选题要准,“咨” 向关切处。请注意,我在这里的用词是 “关切”,不是 “关心”,也不是 “关注”。切,意味着 “急切”“迫切”,也包含有切中要害之意。
作为咨政人员,不仅要 “咨” 时事,更要 “咨” 政事。“咨”政事,核心是 “咨” 决策、“咨”政策、“咨”对策,应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价值体现。
作为咨政人员,要想党和政府所想、急党和政府所急、忧党和政府所忧,突出问题导向,从大局大事中找准切入点,把选题方向聚焦到研究解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上,自觉做到党和政府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咨政报告就研究什么、咨询什么。
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 “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些都是很好的咨政研究选题,可以联系本地实际进行针对性、前瞻性研究。
又如,从今年 1 月 1 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 的成员国既包括东盟十国,也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非东盟国家。我市是国家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近年来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度比较大,但与非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相形见绌。前不久,我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分别以《RCEP 背景下深化 NN(注:地名,下同)与韩国经贸及跨境产业链合作的建议》《RCEP 背景下深化 NN 与日本经贸及跨境产业链合作的建议》为题,推出了两篇咨政报告。这样 “一国一策” 式的分析研究,很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再如,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国家赋予我市的新定位新目标。一个城市怎样才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有哪些核心指标,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统计和监测系统,是我们实现新目标首先要回答好的问题。以此为选题撰写咨政报告,帮助市委、市政府更好地破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路子要对,“咨” 到点子上。咨政报告不是纯粹的理论文章,也有别于常见的工作报告,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对策性研究,其写作的基本逻辑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上,应聚焦于高层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而不是脱离现实、远离实践的纯理论问题;应注意 “大中取小”,从重大命题、重要问题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关键点,力求以“小切口” 实现“深突破”。在分析问题上,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直击要害、一针见血的分析,无需详细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简单罗列事实,也不要用复杂的理论去推导。在解决问题上,应提出针对性强、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对具有创新性、超前性的对策建议,应当对其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分析,但无需作旁征博引式的论证。
第五,内容要实,“咨” 出作用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是机关文稿写作的 “元命题”。或者说,回答清楚这三个基本问题,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底层逻辑。但是,这样的逻辑并不完全适用于咨政报告的写作。在我看来,咨政报告的写作,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讲道理,只需要摆问题、析原因、给对策;不需要作论证,只需要亮观点、给依据;侧重点不在于说清楚 “为什么”“是什么”,而在于写明白问题 “从哪来”、情况 “怎么样”、需要 “怎么办”。特别是选题的意义无需多说,除非新事物需要阐析,一般几句话带过即可,甚至可以不写,不要像起草很多文件那样,单独作为一块拉出条子、拉开架子进行论述。
咨政报告是写给为政者特别是领导者、决策者看的,在 “咨” 的内容上必须强化按需供给。作为领导干部,无论是组织制定政策,还是作出科学决策,需要的不是研究型的学术支撑、学理支撑,而是实用型的信息支持、技术支持。所以,作为咨政报告的提供者,要注意把领导者应知已知的信息和知识省略掉,尽量提供其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容易收集却又希望了解掌握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既要有较高的站位、新颖的视角,又要有自己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可以借鉴先进地区、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但不能简单地搞拿来主义,搞不服水土的 “政策移植”、不接地气的 “做法嫁接”、不切实际的 “对策拼装”。
现实中,学者常抱怨政府决策者官僚主义,不识金玉;而政府决策者则抱怨学者们送来的咨政报告是纸上谈兵,中看不中用。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更多地采取领导点题、党政部门委托智库开展研究的方式,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避免供需脱节和错位;另一方面,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走出书斋,深入实际、深入实践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多到党政部门管理服务的对象、决策政策的适用对象中问情况、听意见,使问题的发现、对策建议的提出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把对策建议的实用性、可行性论证做在参与制定政策、推行决策的人员之中,不能从书本到书面、以文献对文件,防止书斋式的空谈、教条式的研究、“拍脑袋” 的 “发明”。(4103 字,2022 年 12 月 4 日完稿)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b5c061a5-86f1-447f-8723-d64cee010600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