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平易才能近人(二)
2016 年 3 月,我以一次失败的改稿经历为例,开发了一堂课,命名为 “平易才能近人”(详见“三好公文课” 第 66 讲)。
这次改稿,改的是省妇联代拟的一篇女性人才座谈会讲话稿。领导没有采用我修改的稿子,而是用了自己的话来讲,讲得确实比我改的稿子要好很多。事后,我对照领导讲话的录音整理稿,及时进行了反思,深刻认识到与领导所作的讲话相比,自己改出来的稿子说教色彩偏重,雕琢的痕迹比较明显,不够接地气,亲和力不强。在这堂课上,我总结道:
领导的整个讲话,最鲜明的特点是平易近人,最值得学习的也是平易近人——立意 “平” 中见奇,语言通俗 “易” 懂,内容贴 “近” 女性,效果直中 “人” 心。
平易近人的语言背后,是思想上、情感上的平易近人,这远比语言上的平易近人更为可贵,也更难做到。
写公文是 “关起门来当领导”,要学会 “站在山顶看问题”。但是,站位高而眼角不能高,立意高但调子不能高。眼高于顶就看不到脚下的路,往往会栽跟头;曲高则和寡,老百姓要么听不懂,要么跟不上,就会不喜欢。
在我近 30 年的文稿生涯中,这样的 “败绩” 虽不是绝无仅有,但绝对是屈指可数,让我在深感惭愧的同时,也把教训铭刻在心,念念不忘。4 年多来,我又写了好几百篇讲话稿,再也没有失过一次手。
无独有偶。前不久,我们举办了一期全省高层次专家国情省情研修班,由我作开班动员讲话。主办处室工作很主动,提前为我起草了讲话稿。我拿到稿子一看,感到拟稿的同志和当年的我有同样的毛病,“病情” 还不轻——整个稿子一头一尾是开班方面的内容,前面介绍办班背景,后面提出研修要求,各写了一个自然段,是否写到位了姑且不说,但这样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主要出在中间部分,也就是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主办处室以领导的口吻对高层次专家提出了 3 点希望:
一、做爱国精神的传承者
二、做科学高峰的攀登者
一要不断开拓视野做 “大学问”;
二要持续求知进取做 “新学问”;
三要坚持静心笃志做 “苦学问”。
三、做全省人才的表率者
一是在践行科研诚信上作表率;
二是在弘扬优良学风上作表率;
三是在发扬人梯精神上作表率。
从内容上看,这 3 点希望相当 “高大上”——调子高,道理大,像上课。领导讲话,不是不能讲大道理,但不能一味地讲大道理、空泛地讲大道理,通篇都是大道理,而且还是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特别是我这次开班讲话的对象,都是 “大专家”,有高校、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也有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相当一部分年龄比我大,级别也不比我低,尽管我是代表主管部门来讲话,可以对他们提要求、提希望,但不能把他们当作管理对象来看、当作下级来教,正如我在前面所总结的,“站位高而眼角不能高,立意高但调子不能高。” 对主办处室起草的稿子,不仅要做降调处理,还要转换写作的角度、更换所讲的内容。
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自己重写一稿,并明确了这样的写作定位:
第一,不端着架子讲,而是拉近关系讲。我曾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科研工作者。把这样的经历讲出来,相信一定会让专家觉得亲近很多。
第二,不居高临下讲,而是放低身段讲。面对这么多 “大专家”,我觉得放平身段还不够,可以放得更低一些,不说把自己当学生,至少不能把他们当学生,要让他们切实受到尊重、感到尊重。当然,放低身段也要有个度,总的原则是不卑不亢。
第三,不从怎样当好专家、做好学问的角度讲,而是紧扣 “开班” 二字,从了解国情省情的角度讲。隔行如隔山。这些专家各有各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说实话,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我并不怎么了解,即使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摆在面前,我都不一定能看懂。所以,如果我去跟他们讲如何搞科研、怎样攻难关,不见得能讲到点子上,就会给人以班门弄斧的感觉。而且,这么多专家,这么宽的研究领域,在有限的篇幅里很难兼顾到。
术业有专攻。我在党政机关从事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我所了解的一些信息、掌握的一些情况,这些专家平时不一定接触得到,特别是因为工作关系,我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应该比多数专家要强一些。所以,我打算扬长避短,不从专家的工作角度讲,而是从我的工作角度讲,适当讲一些与专家有关联的事情、对他们有启发的故事。同时,考虑到这是开班讲话,相当于整个研修班的 “导论”,必须紧扣主题、紧密结合课程设置来讲,把我们为什么要开这个班,这个班打算开什么课,开这个班、上这些课对专家有什么帮助讲清楚。这方面的内容,像主办处室代拟的稿子那样只讲一小段,是不够充分的,应该适当展开来讲。
第四,不抱着说教的姿态讲,而是用分享交流的语气讲。作为职能部门负责人,对专家负有教育引导的责任,不讲点儿这方面的内容就是失职。但是,管理就是服务,我们不能以 “管” 的心态讲,也不宜以 “教” 的姿态讲,而应从 “帮” 他们的角度讲,用分享的口吻、交流的语气来讲,语言要平和一些,尽量把 “要求” 换成 “希望”“建议” 之类的词,既不 “端着” 也不显摆,就像平时聊天一样,不说官话套话,多说家常话,这样他们才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按照这样的定位,我很快就写好了自己的讲话稿。到了开班的时候,现场效果相当好。
总之,我希望这个开班动员讲话所呈现的特点也是预期的效果,还是可以归结到几年前深有感悟的那 4 个字上:平易近人——平等交流,易于接受,贴近实际,启人思考。如果主办处室的同志认真学过我那堂自我反思课,相信会少做很多无用功。(2136 字,2020 年 7 月 9 日完稿)
393
class
附:
在高层次专家国情省情研修班
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2020 年 6 月 29 日,略有删节)
成 文
各位专家、同志们:
早上好!作为一名曾经的大学老师,也是科研工作者,我见到大家感到非常亲切。
在座的专家都是我省各个行业领域的精英,这次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周时间,到党校参加国情省情研修,非常不容易。对这个研修班,××× 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审定办班方案,并委托我代表部务会来看望大家。在这里,我首先代表部里对 48 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尽管我和在座的专家有过相似的工作经历,应该有共同语言,但我毕竟已经从政 15 年,淡出科研工作很久了,所以不敢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跟大家一起探讨怎样搞科研、怎样攻难关。然而,这些年的教育管理、干部管理、人才管理工作经历,也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跳出高校、跳出科研来看科研,看出一些过去看不到的问题。所以,今天我想借参加开班仪式的机会,结合自己从政以来了解的一些情况、看到的一些现象、经历的一些事情,着重向各位专家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班,办好这个班对大家搞好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有什么帮助。我梳理了一下,我们举办这个研修班的目的意义,可以概括为 3 个方面。
第一,这是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2016 年 3 月,党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个文件的改革力度很大,在社会上的反响也很大,有专家认为 “标志着人才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增强认同感和向心力”。2018 年 7 月,党的十九大之后召开了五年一度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在这次会议和之后每年的全国 ×× 部长会议上,×× 部长都对这方面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省委和我部也结合实际,及时作出相关安排。我们不仅把举办高层次专家国情省情研修班列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从 2017 年开始,还纳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年度重点项目计划,每年在 ×× 干部学院举办 1—2 期,今年首次纳入省委党校主体班次。有了 4 年来的办班经验,我们这个班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教学组织、班级管理,都呈现出越办越好的态势,受到了广大专家的欢迎和好评。
第二,这是加强人才政治引领的具体行动。有的专家特别是搞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党外专家可能会想,我不是党员,也不当领导,我们做学问、搞科研,没有必要懂政治,我也不会去掺和什么政治,我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违法、不乱说就行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毛泽东同志曾作出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你捧的是共产党给你的饭碗,不懂政治不行,不讲政治就更不行。一方面,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尤其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首要的是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所谓“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的政治生态不好,没有哪一个人能独善其身。
在当代中国,讲政治首先要讲 “两个维护” 的政治,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 ×× 的话来说,这一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用 ××× 的话来说,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经”,是指引中国改革发展的“真经”。所以,不仅党员、干部要学,我们专家、人才也要学。这次研讨班,我们专门安排了两个专题,一个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加快推进 GX 人才制度的政策创新”,前者是“总论”,后者是“各论”“分论”,希望对大家学好用好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有所帮助。
第三,这是服务人才创新创造的具体行动。科学研究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人才工作也要为中心任务服务,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彰显价值,二者的指向是高度一致的。作为专家人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好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心任务,国家和省里有什么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哪里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这就需要加强国情省情研修。各位专家要做大学问、作大贡献,还要胸有大我、至诚报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著名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广大人才只有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坚定的报国志,才会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才能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书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这方面的大道理不用多讲,大家都是明白人。这里,我想讲 3 个真实的故事。我是对事不对人,大家不要琢磨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发生在哪个单位,只要想一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就可以了。
第一个故事是人才评价方面的。我在部里担任 ×× 处长的时候,每年都组织选聘特聘专家。有一年,某高校打算从外省名校引进一位二级学院院长,作为该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方面的首席专家。这位院长虽然不是学旅游出身的,但在业内很有名气,也很有影响,在全国学会担任着重要职务。当时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刚刚召开不久,加快旅游业发展正当其时,引进这位专家的时机也正好。但在综合评议时,有一位专家评委说,这位选聘对象一来不是科班出身,二来没有承担过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三来没有过硬的学术成果,恐怕难符其实。受这一意见影响,最后投票的时候,那位院长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非常可惜。旅游是我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用时任省委书记 ××× 同志的话来说,“是最符合 GX 省情、最富有 GX 特色、最能充分利用 GX 资源、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产业。” 那位旅游规划专家虽然是应用型的,不是学术型的,却属于我省的急需紧缺人才。这个故事,反映出我们引才引智的需求导向有问题,也反映出我们的人才评价机制有问题,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还大有市场。
第二个故事是规划编制方面的。有一年,一位专家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承接了我省某行业的 ×× 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尽管这位专家所在的学校很有名,据说这位专家在全国同行专家中的排位也很靠前,但我在参加成果评审的时候,觉得 “大跌眼镜”。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怀疑那位专家的水平,但我相信他并没有花多少心思,课题成果主要是他所带的博士、硕士完成的,很多内容是网上“借” 来的、电脑 “拼” 出来的,特别课题组成员对 GX 省情的了解不深,规划与省情结合不紧,针对性、指导性、实操性都不强。
第三个故事是应用型课题研究方面的。有一年,我省某大学承接了一个…… 研究课题。当时我兼任着 ×× 办主任,该市请我去当课题成果评审组组长。我拿到成果一看,情况和上一个故事差不多,政策的 “天线” 没接好,农村的地气也没接上。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我们的工作中、研究中并不是个案、特例。2016 年我省召开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时统计,当年全省财政科技计划中申报成果转化类的项目仅占 2%。××× 书记在 ×× 讲话中透露,我省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仅有 2.1% 得到转化,而企业科研项目 90% 都是自己完成的。这几年,我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增长率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但截至 2018 年,我们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仅为 ××,排全国第 ×× 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指数 69.6。为什么很多辛辛苦苦取得的科技成果却走不出 “象牙塔”,“成果” 最终变成 “陈果”,大量的经费投入白白打了水漂?科技人员缺乏融资渠道、转化平台,不熟悉市场化运作,这可能是一个原因;当时的激励政策“含金量” 不足,科技人员无法从科技成果中获取符合预期的收益,动力不足,热情不高,这可能是另一个原因;但毫无疑问,不少科研项目是纸上谈兵,和产业脱节,科研工作与产业发展各念各的经、各走各的道,这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你的成果要是真的好,酒香不会怕巷子深。
这一次,我们在研修班的课程中既设置了 “GX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展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这样的专题,也安排了到 ×× 试验区、×× 信息港、“城市大脑”这样的重大战略前沿、重大项目现场参观考察,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增进对省情、对战略、对政策的了解,以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新产业新业态,紧盯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 “卡脖子” 问题,找准科研主攻方向,抢占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借此机会,我还想提醒一句:“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这是唐代景岑禅师的一句偈语,也就是佛经中的唱词。大家虽然都是省内甚至国内颇有名气的专家了,但决不能躺在现有的成就上故步自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 岁高龄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中科院院士、海洋地质学界汪品先先生,82 岁高龄还搭乘载人深潜器,3 次下潜南海海底。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两院院士吴良镛,年近百岁还在以口述的方式写书改稿。大家不能当了教授、做了专家,就不动手做实验了,不搞野外考察了,甚至不动手写论文了,把这些统统交给研究生、交给助手去做。希望大家保持强烈的进取心,不断钻研新课题、探索新领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这次研修时间虽短,机会难得。建议大家既来之则安之,把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暂时解脱出来,排除干扰、静心学习,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一些收获。大家平时各忙各的,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希望用好研修班这个平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也希望大家自觉遵守党校的纪律要求,共同营造良好学风。
最后,预祝本次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c29d285c-0fea-4b13-8918-fe058e6b7b63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