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致读者朋友】
冬至安康,各位朋友!
民间素有 “冬至大过年” 的说法。对我来说,冬至过后的今天更重要,因为 “三好公文课” 今天满月了!
在生命长河中,一个月算不了什么。但在我的写作生涯中,这个月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不仅学会了发微信和开通公众号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架设了一个与写友交流的平台、自我检测的平台。在没有借助任何商业手段吸粉的情况下,“三好公文课” 得到了近 5000 位朋友的支持。面对这样一张成绩单,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
一个月来,我用 24 篇文章推出了
26 堂课,其中有 17 篇文章是 “现炒现卖” 式的;其他文章虽是之前写的,也都作了修改润色;平均每天的文字工作量超过 3000 字。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写好了却没有推出,更多的新课有了思路尚未备好——这些都只是“副业”。而且,每一课用于编辑微文的时间不比写稿子用的时间少。为此,我几乎搭上了所有而且本就不多的业余时间,即使在动车上、在出差的间歇,也从未停过工。相信大家能够看到我的努力。
如果大家想为 “三好公文课” 的满月贺喜,那就把它更多地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能够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是我最大的快慰。
这一讲,我专门讲一讲公文结构、写作布局的问题。这是满足 12 月 3 日微友 “释谊谊谊谊谊” 提出的愿望。
今天我讲的又是一种独创的写作法,因为是 “法” 不是“术”,所以理论性稍强一些。要真正把文章写好,不能只顾埋头写稿,还要抬头 “仰望星空”,学学理论,悟悟 “天道”。写作方法也好,写作技巧也好,都是从写作原理中化生出来的。
打仗要排兵布阵,作文要谋篇布局。
人们常常把文章的布局称作 “结构”。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架构和排列形式,核心是对观点和材料作出合理的组织安排,重点是设计好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主次和详略等,使一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首尾圆合,构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相对于结构,我更喜欢用 “布局” 这个词,因为布局的动词特性更鲜明,也更能凸显全局观、整体观。如果把写作比作建房子,立意就是决定建一幢什么规格、什么风格的房子,布局则是画出具体的设计图。在这幅图纸中,房子建多大、砌多高,有几道梁、几根柱,分为几个厅、几间室,哪里是门、哪里开窗,都要精心设计好。
布局布局,顾名思义,就是把一篇文章的构成要素摆布成局。我认为,具体步骤可以分为 “布形”“布线”“布点”“布料” 四大步,还要注意把 “布势” 贯穿其中,所以叫做“五步法”,也可以叫做“五布法”。这是我总结的一套方法,既容易记也容易做。下面,就按照分解动作,一步一步进行介绍。
第一步:因事定体,即体布形
布形,就是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确定其体例。布形的基本原则是量体裁衣,所以人们常把文章的种类和样式称为 “体裁”。
公文的体例,主要依据所写事项和行文目的而定。不同的文种有其基本的体式规范,就像西服、马褂、唐装、中山装,各有各的样式,但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金 ·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我们可以也应该在局部求新求变。
从结构上看,公文不像诗歌、散文那样追求新奇,也没有中长篇小说那么复杂,往往中规中矩,有相对固定的样式,所以比较容易掌握。有的人以时空为轴,把公文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三大类;也有的人根据形式特点,把公文分为篇段合一式、章条分列式、撮要分条式、条段贯通式等十几种款式。这些分类方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把问题弄得有些复杂化了,是公文研究者做的事情。大道至简。在公文写作实践中,我们应该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力求执简驭繁。
实际上,所有的公文,都脱不出这么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是块状结构。形象点儿说,可以叫 “切蛋糕式”,就是把全文分成几大块,每块写一方面内容。
这种形式,常用于体量较大、篇幅较长的公文,包括法定公文中的意见、决定,事务性公文中的领导讲话稿、工作总结、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等。
比如:党代会、“两会” 上的工作报告,一般分为工作回顾、工作部署、自身建设三大块。工作回顾部分,往往先总结成绩,再总结经验,最后带着讲一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工作部署部分,往往先分析当前形势,然后带出指导思想或总体要求、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又如: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常分为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等几大块;调研报告常分为调研概况、结果分析和对策建议等几大块。
第二种是条式结构。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 “串项链式”,特点是从中心思想或行文主旨中分出若干个分论点,逐条分列、条分缕析。
这种拉条条的写法,条与条之间往往是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常用序号标明,并加上小标题。在法定公文中,常用于内容相对复杂一些的通知、决定、决议、意见、纪要、请示和报告等。在事务性公文中,常用于领导讲话稿、经验交流材料、工作总结等。
采用条式结构写文章,如果文章体量大、篇幅长、层次多,往往大条下面还有小条,这时候串项链就成了串门帘——纵向上有一条主线,横向上每个部分还有若干条支线。
当然,内容较多、形式复杂的公文,“块”中可以分 “条”,“条” 中也可以切“块”,就像一块排骨里面可以嵌着几条肋骨,一条公路可以切成几段来修。一篇文章,到底是块状结构还是条式结构,应该从整体上看,着眼全篇来看。
拿大家正在深入学习的十九大报告来说,其整体结构属于 “块中有条”。导语部分算作一块,也有的人把导语部分与第 1—4 部分算作一大块,认为属于 “总起”;报告的第 5—13 部分在全文中属于 “条”,属于分说,其中相当一部分条下有条,形成了 “小块”;报告的结尾部分则属于 “总括”。
第三种是自然结构。文章不切块、不拉条,而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一段一段写下来,形成若干个自然段。这种结构,多用于内容简单、篇幅较短的公文和礼仪性讲话。
做蛋糕也好,串项链也好,都得先有个规格、尺寸。写公文也是一样,不仅要确定体式,还要把长宽高定下来。
——长,主要指文章的篇幅长短。文章的长度与结构形式密切相关,有足够的长度,才能用块状结构,否则就像 “豆芽菜” 式的身材,撑不起衣服架子。划定所写事项的时间范围,明确写多长时间的事情,也是 “长” 的题中应有之义。
——宽,是写作视野也是所写事项的空间范围。布局的时候,是放眼全国全世界看问题,还是局限在本地、本系统、本单位,这也必须确定好。
——高,主要指写作站位的高度。站在怎样的高度上审视问题、谋划工作,往往决定了文章立意的高度、主题思想的高度,这对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感染力非常重要。
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从上述三种基本结构形式中选定一种,并把长宽高确定下来,“布形” 这一步就完成了。
第二步:理清脉络,综合布线
所谓综合布线,关键是敷布好经线和纬线、主线和支线、明线和暗线。
经线是纵向的,起着贯穿全篇、连缀成文的作用。
维线是横向的,使文章显示出不同的层次。
有的文章有明线还有暗线,比如明面上以时间的递进、地点的转移为主线,暗地里还有一条感情线。
布线,就是设计好所写的文章分几个部分,以什么为主线,设几条主线,哪条是明线,哪条是暗线;每个部分写几层意思,每层意思写几段话。
无论拉条切块还是自然成篇,一篇文章的骨架要严密而不松散,必须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结构复杂、层次较多的文章,还要合理敷布好支线。
公文的主线,往往要么是思想线,要么是工作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常用的思想线。至于工作线,往往由工作链条或工作要素组成,从工作思路到工作任务,从工作措施到工作要求,这是一条线;工作中所涉及的人财物,这又是一条线。
思想线也好,工作线也好,本质上都是逻辑线。文章的结构,看的见的是形式结构,看不见的是逻辑结构。一篇文章中的主线和段落层次,如同人的骨架。其中,主线是脊柱,段落层次是胸骨肋骨和四肢的骨骼,逻辑是连接骨架的筋脉。
为文如造屋。建房子的时候,首先要把四梁八柱立起来。每一道梁、每一根柱,不仅长短粗细要合适,还要紧密铆合、有机衔接。
第三步:通盘考虑,统筹布点
写作布点,核心是布观点,尤其要着眼全篇,把起点和终点、重点和亮点摆布好。
一是选好起点。写文章,起笔特别是起句非常重要,起着定基调的作用。如果一开始调子没定准,越往下写调子就会跑得越厉害,甚至写着写着,怎么也接不下去了。
一篇文章应该从哪儿开始起笔、怎么破题切入,这里面大有学问。写公文应该直笔入题、起句点题,力求 “短平快”。我曾总结梳理过机关文稿的 16 种开头样式,其中 12 种主要用于法定公文,分别是:目的式、依据式、原因式、起时式、引文式、转文式、概述式、直入式、背景式、按语式、倒述式、综合式;4 种主要用于领导讲话稿,分别是:主题式、任务式、承接式、情境式。这种对公文开头进行分解研究的文章,书上网上到处都有,我就不一一赘述各种样式了。
二是抓住重点。一篇文章的重点,往往是受文对象的关注点、思考问题的聚焦点、着笔落墨的发力点。写文章不能平均用笔,一定要把笔力集中在重点内容、重点部位、重点对象上。重点部分应该详写、细写,在全文中所占的字数和权重应明显高于其它部分。
三是凸显亮点。文章要引人、要好看,必须有一些提神醒目的好观点、好句子。这些好东西还要把它亮出来,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比如上标题或者作为打头句,不要埋在长篇累牍之中。
重点要着浓墨,亮点要施重彩,这样才显得出来。重点也好,亮点也好,在一篇文章中数量不能太多,都是重点就没有重点,都是亮点就没有亮点。我常说,与其松松垮垮地按上一堆图钉,不如牢牢地钉上几枚钉子。
四是巧设终点。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文章写到什么程度才收尾,这也很有讲究。收尾收得好,会给人以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之感。
文章收尾贵在自然,就像开车接近了目的地,要停得稳当,就得慢慢地把速度将下来,不能搞急刹车。
对公文结尾进行分解研究的文章也很多,我就不具体列举结尾的样式了。
第四步:合理取材,精心布料
建房子的时候不仅要设计好图纸,还要准备好材料。备料包括选取材料、适当加工,并把准备好的材料运送到方便取用的位置上。
写文章也是一样,应该按照观点的分布,把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如果需要用到的材料较多,在拟定提纲的时候就要合理分类、标上序号、以备取用。
做完这四步,一篇文章的设计图——提纲就出来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查漏补缺、完善提纲,然后照图施工。
关于文章的布局,有一个词不可不提,就是 “布势”。这个词,不少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并不是我生造出来的,古代文论、书论、画论中都有这个词,下围棋也素有“谋势不谋子” 的经验之谈。
在写作中,“势” 是个有点儿玄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感受得到;一般人不太注意,高手非常注重。曾国藩谈到古人的写作之道时,特别指出:“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专门写有 “定势” 篇,核心观点是文章“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形生势成”。也就是说,文章的体裁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确立,而文势又借助于体裁形成;一篇文章的形体产生了,文势也就表现出来了。
什么是文势?我认为,它是一种流动的气韵,也是一种隐含的力量,是语境语态及其内在势能的高度统一,能够使文章表现出鲜明的感情和思想趋向,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应该说,文势是文章的整个构成方式以及贯穿其中的情和理带给读者的一种总体感受,是作者的主体创作精神与文章构成高度统一的生动表现。在写作中,势由人生,势的生成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和理密切相关,与文章的体也有一定关系。比如:理直气就壮,在文章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显出一种势——“得理不让人” 是张扬的势,“有理不在声高” 是内敛的势。
从一定意义上说,布局就是布势,因为势因境生、局成势张。在写作中,势是一条看不见的暗线。布势,就是统筹考虑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的体裁,通过巧妙的布局,使文章形成一种贯通全篇、推波助澜的气势。善于造势者,可以营造出一种气场强大、具有强烈视觉和感官冲击效果的情境理境,即使尺水也可以兴波,方寸之间也可以画写天地。
文章气势的大小,既取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张力、语言表达的功力,与写作站位也有很大关系。我们评价领导讲话,经常说是 “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其中的 “高”,指的就是站位之高,说明看问题有政治高度、理论高度、全局高度、战略高度等。看问题的高度,决定了写作立意的高度,也决定了文章势能的大小,因为 “居高声自远”(唐 · 虞世南《蝉》),有高度才能形成落差、增强势能。
写作过程中,可以让气势点滴蓄积,逐步升至高点,猛然间如开闸放水、一泻千里;也可以高位起势、因势利导,在高起低落中形成落差,产生强大的势能。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有多高,写作站位就有多高;本事有多大,调子才能起多高;否则调子起高了却唱不上去,就难免声嘶力竭、让人笑话。
高手写文章,都十分注重造势、布势,也非常善于蓄势、借势。
蓄势,其实就是酝酿。当你把思想、情感酝酿成熟,到了势如破竹、势不可当的时候,就可以运斤成风、一气呵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借势,就是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可以审时度势,从时事中借势为文、挥墨成章,也可以向前人借词借句、借气借势,翻出新意,增强感染力。直接引用好词好句是一种借法;通过熟读前人的文章,感受其中的浩荡文势,乘势发写自己的文章,这又是一种借势之法。
最后,我们对文章的布局之法作个小结。总的来说,公文布局要着重把握好这么四条原则:
第一,布局须以谋篇为前提。谋篇布局,必须是谋篇在前、布局在后,先把整篇文章的蓝图 “想在心里”,再把它 “落到纸上”。如果在谋篇上用功不够,布局就要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气力,甚至会走弯路、走岔路。
第二,作文要从大到小谋篇。古人说得好:“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 · 告子上》)文章中什么为大?与局部相比,全局为大;与路径相比,方向为大;与观点相比,主旨为大;与支线相比,主线为大。抓住了这些大的方面,就算还有考虑不到的小地方,也不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不至于在写作过程中推倒重来、另起炉灶。
谋篇布局,就是敲定整篇文章的大盘子。先要 “纲举”,设计好文章体式,拟制好一级标题,把条条框框定下来;然后 “挈领”,把主线贯进去;最后 “目张”,分列出二三级标题,设计好开头结尾、起承转合之类的细部。
我们经常讲,一篇文章要有点有线有面。从大到小谋篇,就是要由面及线再到点,先从整个面上考虑如何布形布势,再考虑经线纬线、主线支线、明线暗线怎么敷布,然后才考虑抓几个重点、造几个亮点,哪个点在前、哪个点在后。
第三,公文布局应遵循理序原则。写公文既要言之成理,又要言之有序。言之成理,就是每一个观点既要合文理,更要合事理,富有逻辑性,顺理而成章。言之有序,总体要求是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五点:一是结构完整,布局严谨;二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三是条理清晰,层次简明;四是思路贯通,衔接紧密;五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第四,公文布局应稳中求变。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套用这句话,公文布局乃至写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变。
——稳是主基调,是前提和大局。无论选主题、制标题还是列提纲、落文字,无论形式结构还是逻辑结构,都应该稳扎稳打。写作过程中既要搭稳架子,又要找准重心,起承转合还要严丝合缝,使每一个观点、句子、词语都立得稳稳当当,不能松松垮垮、一推就倒。
——变是动能,是我们应有的写作追求。不同文种文体、不同内容的文章,理应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作文如制衣,合体是第一,量体裁衣才能合身适体。人不同,场合不同,气候不同,衣服的款式也应有所变化。如果所有的人都穿同样的衣服,一年四季总是一身衣服,谁也不会觉得好看。
(2017 年 9 月 27 日初稿,12 月 5 日修改)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a8a7670b-7bb5-4357-a3aa-2f7899fc55cb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