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致读者朋友】
今天我推出的,又是一堂机关文稿写作的 “桌边” 实训课。从在读者中的反响看,这样的课程特别受欢迎。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此类课程都源于我的工作,取材于真实的写作案例。我之所以采用这种 “身边人讲身边事” 的讲课方法,是因为这样讲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读者、与文字工作实际贴得很近,会让大家觉得更为可信、可学、可用。
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希望读者不要去猜测,更不要对号入座,我已经给他们化了妆、易了容、换了身份。如果朋友们愿意,可以把自己当作主人公,主动融入 “三好公文课” 中的情境,这样你会有更深的体会、更多的感悟、更大的收获。
前不久,我换了一个新岗位,收了一个新徒弟。
同事小王是从基层单位选调上来的,小伙子在基层写了不少材料,勤动笔、能吃苦、有悟性,底子还不错。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一周左右,我们把市一级某工作机构的负责人集中起来搞培训。小王负责起草开班式上的领导讲话稿,独立拿出了初稿。
这篇稿子从办班目的和意义切入,主体部分是提希望、提要求,写了三大块:
一、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提高履职尽责的本领
(一)理论素养上要有新提升
(二)综合素质上要有新提升
(三)工作能力上要有新提升
一是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二是提高筹划决断能力
三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四是提高执行落实能力
(四)工作作风上要有新提升
一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要保持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
三、端正学风,严明纪律,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一要端正学风
二要严明纪律
三要学以致用
我因为出差在外,拿到稿子的时候,离开班的时间已经很紧了,来不及指导小王修改,就自己动手改了一番,改动很大,基本属于重写。
改完以后,我把新一稿交给小王,让他对比着看一看、想一想,争取下次把稿子写得更好。
过了大半个月,新的写稿任务又落在了小王头上。这次他写的还是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领导讲话稿,不过培训对象变了,是基层一线的党代表。
这一回时间比较充裕,小王先拉了个提纲,主动征求我的意见。我看了提纲,觉得他有进步,但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写稿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对小王说:“从上一篇稿子和这一篇提纲来看,你写稿子大的路子是对的,切入主题比较快,所写的内容也能够应时应景、因人而异。这是好的一面。
“这一篇提纲,你汲取了上一篇稿子的教训,把培训要求从主体部分切出来,作为结尾,说明是动了脑筋的,这也很好。但是,上一篇稿子最大的问题并不在第三部分,尽管这部分确实存在不小的问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写稿子的时候也是一样,上次出现过的问题,下次要避免重复出现。你认真想一想,上一篇稿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小王想了一会儿,有些犹疑地说:“我觉得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内容不够聚焦,一个是逻辑不够清晰。拿到您重写的稿子之后,我认真地做了对比,发现您不仅改了文字,还换了内容、动了结构。
“——在内容上,您把口子收得很紧,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拆开写,分别针对培训对象提出相应的要求。原来我写的内容,能装进去的就装进去,装不进去的就不写。这样一来,内容更加集中,也更加凸显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大背景和首要政治任务。
“——在结构上,就像您刚才说的,把原稿第三部分切出来,这样逻辑更严密。我写上一篇稿子的时候,也感觉到第三部分与前两部分不怎么匹配,但想不出更合适的内容换上去,又担心只写两块不够饱满,所以还是这样写了。看了您写的稿子,我发现把第三部分改作结尾确实很好,既没有内容缺失,又精简了文字,还凸显了主体部分的内容。”
“你说得都对,但只有最后一句话才说到了点子上。” 我评价道。
“最后一句话?” 小王显然还没有弄明白,自己刚才是有口无心却撞中了 “大彩”。
“你刚才说,把第三部分改作结尾,凸显了主体部分的内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提醒道。
“哦?” 小王又想了一会儿,不太确定地说:“您的意思是,这一次的提纲还是没有把主体部分凸显出来?”
“是的。你草拟的这个提纲,主体部分写了四块:第一块是充分认识开展党代表培训的重要性,下面开了 3 条;第二块是切实增强党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责任感,下面又开了 3 条;第三块是准确把握党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下面是 4 条;第四块是为党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下面还有 3 条。看起来,内容聚焦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上,但内容太杂、枝蔓太多,显得不够清爽。该有的内容你都想到了,但核心观点不突出,显不出来。”
“我这样写也是受了您的启发。您上次是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来写,我这次就聚焦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来写,虽然换了内容,但路数不是一样的吗?” 小王不解地问。
“路数对了,但写法不对。打个比方,我们炒菜,基本步骤都一样,无外乎先洗菜切菜,然后点火热锅,最后把菜放进锅里翻炒一番。但你炒的菜,味道和大厨炒的一样吗?” 我启发道。
小王还是没想明白,不解地问:“我知道,方法不同,写出来的文章质量肯定不一样。但我的写法到底错在哪儿呢?”
“我再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觉得秋天和春天,在哪个季节树木的主干看得更清楚?” 我问道。
“当然是秋天!” 小王毫不犹豫。
“为什么呢?” 我又问。
“叶子都掉了嘛!” 这句话刚出口,小王就明白了我的意思,“您是说,我写稿子主干不够清晰,原因是被那些枝枝叶叶给遮住了。”
“对!就是这个意思。你看这个提纲:
“第一块‘充分认识开展党代表培训的重要性’,属于斜生的旁枝,与‘履职尽责、发挥作用’这个主干关联度不大,应该从主体部分砍掉。这方面的内容可以保留,但要移到导语部分,意思讲到就行了,没有必要拉条子、展开写。如果培训不重要,我们还办这个班干啥?一点就透的内容,应该点到即止。
“第四块‘为党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也属于旁枝。为什么?主体不一样,这方面的要求与代表们没有直接关系,应该讲给职能部门的同志听,可他们并不在场。当然,到时候我们会到现场,但这些代表都来自基层一线,创造条件的工作主要由下面做,下面的同志并没有上来,所以这方面内容可讲可不讲。如果这个讲话要印发下去,讲一讲也不是不可以,但同样要放到结尾部分,是顺便讲、带着讲,而不是专门讲、重点讲。
“剩下的两块,也还有削减的空间。你看第二块,‘切实增强党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责任感’,这一块应该降一个层次,放到第三块里面。党代表履职尽责肯定需要提高责任感,这也是一个着力点,是第四块的题中应有之义。你把这两方面内容并列起来,等于把老子与儿子作为同一辈。上一篇稿子,更是把搞好一次培训与学习十九大精神、提高履职本领并列,那是把孙子甚至是重孙子与爷爷弄成了同一辈,逻辑更乱。
“在上一篇稿子中,这种逻辑混乱是从头到尾的。比如,在第一块,你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到‘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上,明显是落小了;第二块,‘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提高履职尽责的本领’,与第一块有交叉又有重叠。提高履职本领靠什么?不就是靠学习和实践吗?贯彻就是实践,是最有力的实践。”
“是的,我也感觉到了。看了您重写的稿子,这种感觉更明显。” 听我这样说,小王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我指着提纲,接着说:“现在就剩下第三块,‘准确把握党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你列出来的着力点一共 4 个,包括增强代表意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建言献策、参加代表活动。增强代表意识与上一块的增强责任感是一回事儿,所以要合并同类项。现在,直接把这 4 点作为一级标题,观点不是很鲜明吗?主题不也很集中吗?旁枝砍掉了,主干是不是很清爽?”
听到这儿,小王兴奋地往自己脑袋上来了一巴掌,“嘿!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马上回去改。”
“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样写还不到位。” 我拍了怕小王的肩膀,接着说:“这篇稿子,以‘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为主题,调子还是低了、平了,这八个字只是合格标准,我们应该引导代表树立更高标准,要当先进、作表率。所以,这篇稿子可以聚焦‘作表率’三个字提希望、做文章,希望大家一是在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上作表率,二是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上作表率,三是在严守纪律、树好形象上作表率。这样写,把你列的 4 个着力点都装进去了,还增加了守纪律、树形象方面的要求,这方面内容是不能缺的。”
“高,实在高!您就像一位大厨,同样的菜,到了您手上,一下子就上了好几个档次。按您说的这样写,这篇稿子一定能出彩。” 小王更加兴奋。
“我们写一篇稿子,要力争有一次收获。上一次,我没来得及跟你讲为什么不用你的稿子,但你要学会自己去分析、去领悟、去总结,打一仗要总结一次。” 我告诉小王。
“文章写得不清爽、不干净,可以说是年轻人的一个‘通病’。不清爽会导致‘繁文’,不干净会导致‘冗文’,我们要努力避免。怎么避免呢?我送你一个字:简。
“别看这只是一个字,却被文章大家推崇为艺术的最高法则、文章的最高境界。”
小王听了,主动请教道:“成老师,您能跟我详细讲一讲吗?”
“好的”,我续了一杯茶,然后拉开话匣子。
“把‘简’视为写文章的最高境界,这个观点出自清代文人刘大櫆的代表作《论文偶记》,原文是‘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老子早就说过:‘大道至简。’(《道德经》)苏轼也说过:‘至言不繁。’(《与孙运句书》)确实,‘真传一句话,假传一担书’,能够用简明的层次、简洁的文字写清楚复杂的事情,说明白深刻的道理,这才是大手笔。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老练的笔法、真切的感悟、准确的表达、精当的说理、淡雅的味道、含蓄的气质、高贵的文品,以及言近旨远的意境。这样的文章,化用李清照的一句词来说,怎一个‘简’字了得?
“至于把‘简’作为艺术的最高法则,这个观点是梁实秋先生说的。他认为,‘文学作品无不崇尚简练,简练乃一切古典艺术之美的极则。’我体会,写文章要努力做到‘四个简’:
“一是意简以会神。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重点完全摆在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渲染极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凸现于石面一样。’
“写文章,主旨既要集中又要突出。所谓集中,就是只能有一个主旨。主旨多了就没有主旨,主意多了反而拿不定主意,这样去写文章,就会自乱阵脚。如果想表达的意思很多,必须有所取舍。所谓突出,就是要摆在最醒目的位置,让人一眼就看得到。在文章中,最惹眼的位置就是标题,主题思想要尽可能上标题,能上大标题就上大标题,上不了大标题也要上一级标题,就像我们写这两篇稿子一样。
“二是事简以聚力。我们围绕一个主题写文章,可以写、值得写的事情很多,同样要有所取舍,这样笔力才集中,才有说服力感染力,就像握紧拳头打出去,远比张开手指更有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不是好文章。
“三是形简以显旨。一棵树,枝枝蔓蔓越少,越容易凸显主干,越能够展现风骨。写文章也是一样,层次越简单,意思就越明了。你写的上一篇稿子,用到了三级标题。而我重写的那一稿,三个部分中前两个部分只有一级标题;贯彻十九大精神是重点,所以这部分才分出了二级标题。刚才讨论的提纲,我也削掉了一个层次。写文章,能够用一个层次把意思表达清楚是最好的,能够少用一个层次就少用一个层次。用郑板桥的话来说,这叫‘删繁就简三秋树’,‘冗繁削尽留清瘦’(《题画竹》)。
“四是字简以惜墨。高尔基认为:‘词汇越简练,它就越准确。’我们要善于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传递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文章要写得‘简’,善于‘减’是关键。在写作中善于做减法,把不好的、多余的、累赘的统统减掉,换来的是文章价值上的乘法效应。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文章‘篇幅虽然减少一半,对读者的价值却要增加三十倍’。”
“成老师,您说的我都听明白了。但我有个困惑:为什么您能把文章写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我却做不到呢?” 小王紧接着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的,这需要有个过程。在机关单位写材料,大致会经历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简单写’。刚参加工作,对业务不熟悉,对情况不了解,想法往往也比较简单。这时候,领导让写什么,你常常写不出来,但又不能不写,只好写上三言两句来凑数。这种‘简单写’,实际上是‘没得写’。
“第二阶段是‘写复杂’。慢慢地,业务熟了,掌握的情况多了,材料也写上手了。这时候写文章,因为肚子里有些货,生怕别人不知道,恨不得一下子全掏出来,写什么都要掰个一二三,往往大点套小点,盘根错节,叠床架屋。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就叫‘半桶水易晃荡’。”
“您说的对,我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 小王插话道。
我笑了笑,继续往下说。
“第三阶段是‘写简练’。材料写到一定程度,懂得了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这时候,写材料的标准也不一样了,不仅要求自己写准确、写巧妙,还要求写简练、写干净,这就进入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资治通鉴》)的阶段。
“老舍先生说过:‘简练须要概括,须要多知多懂。知道一百个人,而写一个人;知道一百件事,而写一件事,才能写得简练。心有余力,有所选择,才能简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简约不简单’。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套用这句话来说,写文章是‘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如果说,由简入繁意味着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有提高,那么,由繁入简则代表着认知水平、思想境界的大提升。”
小王一边做笔记一边表决心:“您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一定即知即改,争取下次写稿子由繁入简。”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1fb9ce9a-3ee2-4ac4-bebb-123d6ef81939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