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182
class
【新课导学】
今天开始推送《边写边悟》一书的 “文理之悟” 篇。也许之前的 “文心之悟” 篇让有的微友感到思想性强、实用性弱,但其中的 “道” 真的很重要。不管怎样,从这一讲开始,将具体接触到写作的原理、规律、方法、技巧,我相信这些是 “心急” 的读者所希望学到的。
【文理之悟】
思无定契,理有恒存;文无定法,法有所宗。
写文章的方法,都是从写作原理中化生出来的,原理生规律,规律出方法,方法化技巧,正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搞懂弄通写作原理。所谓 “懂”,就是解其意、知其然;所谓“通”,就是溯其源、衍其流,知其所以然。“懂” 是理解,“通”是领悟,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思考。
●融汇之理●
所谓 “融汇”,就是融合 + 汇聚。这一组文章,有的是把写作原理与其他领域的原理有机融合,启发读者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有的是着眼于感性认识理性化、零散经验系统化,对公文写作的经验性认识进行归总提炼,力求讲出新思想,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写作原理。
表达四要素
思想观点最重要,
逻辑结构真奇妙。
信息材料要用好,
语法修辞不能少。
这是我编的一个顺口溜,叫做《表达四要素》。每一句各包含有一个表达要素,四个要素的重要程度按序排列、不能颠倒。
我们经常说 “文如其人”“话如其人”,这说的是作文和说话的风格与人的品格往往一致。实际上,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在构成要素上与人体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思想观点之于表达,如同精神之于人、灵魂之于人。人有三宝精气神。精神空虚、没有灵魂的人,躯壳再漂亮,也只是行尸走肉。语言和文字本身是静态的,并没有生气和灵性,要让它们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得靠思想这根 “指挥棒”。一篇文章也好,一个讲话也好,注入了思想,就有了灵魂;提出了观点,就有了精神。
逻辑结构之于表达,如同筋脉之于人、骨骼之于人。骨骼是人体的四梁八柱。筋脉,既是连接约束骨骼的纽带,也是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表达与人体一样,无骨则不立,无筋则不稳,无脉则不通。宋代理学家吕祖谦认为:“有形者纲目,无形者血脉。”(《古文关键》)清人东方树也说:“章法形骸也,脉所以细束形骸者也。章法在外可见,脉不可见。”(《昭昧詹言》)其中的 “纲目”“章法” 指的就是文章的形式结构,是外在的、有形的;“血脉”“脉”则是指逻辑关系,是内在的、无形的。文章中的脉络多种多样,有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格,可称为“气脉”;有的是一种意念,可称为“意脉”;有的是一种情感,可称为“情脉”;有的是一种理性认识,可称为“理脉”,等等。
信息材料之于表达,如同血液之于人、肌肉之于人。有血有肉,人体才完整和丰满。对语言和文字表达来说,材料如同肌肉,起着充实内容、支撑观点的作用;材料中包含的知识和信息如同血液,起着濡养肌肉的作用。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是空架子,没有知识营养、信息价值的文章是贫血文章。
语法修辞之于表达,如同肌肤之于人、衣服之于人。一个人的肌肤是否细腻有光泽,穿着打扮是否得体,对整体形象也具有重要影响。语法就是表达的肌肤,修辞就是表达的衣服。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正确使用语法修辞,会提高文章的颜值,给你的语言表达加分。否则,就如同脸上长了麻子、青春痘,穿的衣服不合身、与气质不搭配,必然有损于形象。(906 字)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927fb785-6fca-49af-8707-b7f5ea6be355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