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31 公文写作 “七步法”
Words 6510Read Time 17 min
2023-6-19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致读者朋友】明天放假,可以睡个懒觉,加上新的一年又要到了,我就辛苦点儿,推出一堂有分量的新课,作为给朋友们的新年礼物,希望大家喜欢。
这堂课,也是满足读者 “指尖绚烂”12 月 23 日的点单需求,提供写作方法的 “套餐”。对不起,这段时间比较忙,要上的 “
菜” 太多,让您久等了!
notion image
我讲课的时候,常有学员问:“成老师,公文写作有没有什么好用的套路?”
套路肯定是有的。在我看来,最基本、最重要的写作套路其实就是写作程序,或者叫写作步骤。饭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对多数人来说,在多数情况下,很难一气呵成写出好的公文,甚至在接到写作任务的时候,常常感到 “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整套程序,按部就班地做,写文章就会容易得多。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为文如造屋。” 造房子有五个基本步骤:一是选址;二是设计;三是备料;四是施工;五是装修。我以此为基本步骤,拓展总结出一套写作 “七步法”,与大家作个分享。
notion image
第一步:定位子 建房子,第一件事是选址。房子依山还是傍水,面南还是朝北,都大有讲究,既关系到美观性,也关系到实用性。
写作定位就如同建房子时的选址,关键是定好站位、方位和靶位。
定站位:确定写作的立足点
建房子要先确定楼高,买房子要先选定楼层。写公文必须先考虑清楚自身的工作站位,这是谋划工作的关键,也是写作立意的关键。
站位决定立意的高度,对视野的广度、看问题的深度也有影响。关于公文写作的站位,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
前半句,讲的是写公文要提升政治站位,学会站在领导的高度,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使命的高度去思考所写的工作。
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但是,我们写公文的时候,应该有一种自觉的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这样才能提升文章的立意高度、思想高度。
后半句,讲的是写公文要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公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在起草公文尤其是政策性、法规性公文的时候,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首先要搞清楚所涉及的事项是不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如果关心,关注点在哪里;进而思考所提出的政策措施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能不能落到群众头上;再往下,还要考虑所写的东西接不接地气,群众能不能看懂、愿不愿接受。
拟制一篇公文,执笔者在写作站位上的高度,理应与发文机关或代笔对象所处的管理层级相匹配。管理层级越高,写作的站位就要越高。提升写作站位就像爬山爬楼爬梯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步步登高的过程。你的知识积累越厚、理论功底越深,写作站位才会越高。
站在领导高度,站稳群众立场,这两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眼里心里只有领导没有人民,难免会说出 “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 这样的雷人之语。
写公文站位要高,这是从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角度讲的。在为领导做好服务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眼睛向下,从基层和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谋工作。站在领导的高度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把群众诉求束之高阁,而是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自觉做到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心所望,行文所向”。
定方位:确定思路的出发点
建房子要选好朝向,先得把东西南北辨清楚;写公文要把准方向,先得把时间空间的坐标定准来。
先以空间为纬,把写哪个地方、多大范围的事情定下来,这决定了写作视野和思路的宽度。从发文机关看,起草者在哪一级机关工作,就应该放眼所辖的区域去谋划工作。从代笔对象看,起草者服务的是哪一级领导,就应该在行文中体现出与领导身份相匹配的视野、思路和胸襟。当然,世界是开放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还要打开窗、走出门,跳出本地看本地,不能当井底之蛙,不能搞闭门造车。
再以时间为经,把写多长时期、哪个阶段的事情定下来,这决定了写作的纵深。一项决策,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一项工作,在动员部署阶段、推进实施阶段、总结推广阶段,着力点也明显不同。一份文件,是解决当前的问题还是管用今后一个时期,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大不一样。
要把公文写好,很重要的一点是全面掌握各方面情况,这就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的相关情况都摸清楚。上,就是上情,主要是上级的文件精神、会议部署、工作指示;下,就是下情,主要是基层的实际情况、群众的愿望呼声。前,指的是前因、过去的情况;后,指的是预判的趋势和结果。左右,指的是横向单位、平行机构的相关情况。内外,指的是国家、地方、系统、单位内外的相关情况。把这些情况都摸清楚了,写文章才能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才能视野开阔、笔力纵横。
定靶位:确定目光的聚焦点
射箭要瞄准靶子,谋事要聚焦问题。
无论对上行文还是对下行文,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对上,要及时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报告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对下,要提醒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良方。所以,我们应该把问题导向贯穿于公文写作的全过程,聚焦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本职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先把问题找准,进而了解症状、摸清症结、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管用办法。
除了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重点、特点、亮点也可以作为目光的聚焦点。目光聚焦,笔力也会随之集中,写出来的文章就不散。
定站位,定方位,定靶位,这三条要紧密结合、灵活运用。用好了,写文章就不仅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还有精度、有力度。
第二步:拉条子 许多人写文章,都经历过这样的煎熬——接到任务,拿到题目,呆呆地瞪着稿纸、盯着电脑,脑子里要么一片空白,要么一团乱麻,不知道从哪里下笔。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运用先拉条子、再理条子的方法来打开思路、理清思路。
所谓拉条子,就是围绕行文目的或写作主题,把想到的有关信息以关键词或短句的形式,一条一条列出来。这时候,需要广泛运用发散、对比、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来一场 “头脑风暴”,尽可能激活自己脑海中的信息场。
“有条” 还需 “不紊”。如果感觉把脑子掏空了,再也想不出更多信息了,就可以由拉条子转入理条子——
首先,剔除多余的、错误的、关联度不大的条子;
接着,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把剩下的条子合并同类项;
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大小、主次、轻重、因果、并列、递进等,对每一个、每一类条子进行排序。
写文章应该先定位子还是先拉条子,可能会有些争议。我觉得,还是先定位子为宜。这就像我们要前往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先要确定自己目前所处的方位,明确目的地。拉条子则是从现实出发,找出抵达目标的路径和工具。如果方位不定,目标不定,路线如何确定?
第三步:备料子 建房子,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的准备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先备料再设计,手头紧的老百姓就是这样;另一种是先设计再备料,开发商和有钱人多属于这种情形。
哪一种更合适?应该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不过后者更科学一些。一些老百姓之所以先备料子再设计房子,主要原因是一下子拿不出一大笔钱来买材料,他得一砖一瓦地攒,什么时候材料差不多够用了,他的安居工程才能上马。
建房子有钱没钱不一样,写文章有料没料也不一样。如果平时有备无患,一篇文章构思好了,就可以直接施工;如果准备不足、库存不够,还得临阵磨枪、急用现找。不管怎样,拉好条子,再备料子,针对性会更强,效率也会更高。
备料子不仅仅是材料的收集和储备,还包括对材料的认真检验、精心选择和适当加工。比如,对引文进行核对,对数据进行统计,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改造,等等。
写文章需要备的料子很多,拉条子、理条子其实也是在备料子,而且备的是大料,是观点材料。在此基础上,还要把事实材料、事理材料、佐证材料等备齐备好,这样才能转入施工阶段。
第四步:搭架子
notion image
设计房子,重在设计结构;建造房子,必须搭好架子,首先要把四梁八柱立起来。文章的架子就是写作的提纲,组成提纲的就是预先备好的一个个条子。要把这些条子变成稳固、漂亮的架子,有两个具体环节非常关键:
一个是穿绳子。经过整理的条子,往往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排列组合的时候,有的要直放,有的需横摆。这些散在的条子要形成统一整体、完整结构,关键是用一条足够长的绳子,把它们有序串接起来。这根绳子,就是文章的主线。
常用的写作主线,有思想线、感情线、工作线、问题线等。有的文章,还可以设置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有主线,主线越鲜明,结构越紧凑。
结构简单的文章像串项链,只用一条绳子就够了。结构复杂的文章则像串门帘,除了有一条主线,还有若干条支线,形成纵横交错式的结构。
比如:按思想线写文章,基本的认识路线是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三方面可以分别作为文章的一个版块,每一块都可以根据需要,拉出若干条,这就叫 “块中有条”。
又如:按工作线写文章,基本的思路是 “确立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思路措施—提出工作要求”,也可以采用条块结合的写法。
再如:按问题线写文章,可以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作一块;也可以拉出若干个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对策。前一种写法,是块状结构;后一种写法,则是条式结构。
从拉条子到穿绳子,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先放后收的运思过程,目的是激活思维、触发灵感、促进主题思想的形成。拉条子是思路上的多维发散,就像渔民撒网,撒得越开越好。穿绳子是思路上的有序聚合,就像是收网,网口越收越小,最后把牵引力聚到总绳上。在一放一收之间,思路打开了、理清了,思想也慢慢成型了。
另一个环节是做套子。我们常听人说:“这个人说话有水平,道理一套套的。” 一套套,意味着成系统,就像建房子的时候,梁和柱、门和窗要配套,厅堂厨卫要配套。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文章的零件进行有序组装、合理包装,使散件变成套件。
做套子的方法,运用起来十分灵活。就公文写作来说,工作目标、思路、措施、要求,都可以做成套子。根据文章内容,套子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甚至可以做成 “连环套”。
比如,一位省委书记在全省新任厅级干部培训班上有个讲话,核心观点是 “七个最” 和“七个必须”,前者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深入分析,后者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精确制导,形成了一个复式结构的“观点套”。全文提纲如下:
我省最大的优势是区位,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
我省最大的潜力在沿海,必须深入推进沿海优先发展战略。
我省最大的财富是生态,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省最大的差距是产业,必须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最大的短板是民营经济,必须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活力。
我省最大的难题是扶贫,必须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我省最大的缺口是人才,必须以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聚贤纳才。
公文中像这样的写法还有很多。比如,这位省委书记在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了 “四个有”:有需要,有条件,有差距,有前景;谈到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任务,用了“四个着力”:着力抓重点,着力抓特色,着力抓配套,着力抓环保;谈到强化政策措施,用了“五个充分”:充分发挥 ×× 市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开放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这一系列套子的巧妙制作,把一招招“散手” 变成了“组合拳”,展示出很高的观点提炼和文字驾驭能力。
做套子,是观点的精心提炼和整体包装。需要注意的是,既要追求漂亮惹眼,更要注重贴切合身,不能为了刻意追求对仗、工整、醒目,生造概念,乱用词义。
比如:某地报送的一篇信息文稿,题目是《以 “五心” 打通社区党群服务联系线》,提纲如下:
整合资源投入,让党群办事更 “省心”;
规范中心管理,让党群服务更 “贴心”;
发动群众参与,让党群安全更 “安心”;
引入社会力量,让党群互助更 “温心”;
搭建文娱平台,让党群业余更 “欢心”。
乍一看,这 “五心” 很是惹眼。但仔细琢磨起来,有的观点立得不够稳,经不起推敲。我在审稿的时候,修改为:
整合资源、集中办事,让居民更 “省心”;
改进方式、量体裁衣,让服务更 “贴心”;
群防群治、合力维稳,让大家更 “安心”;
守望相助、扶弱济困,让群众更 “暖心”;
文艺搭台、科教唱戏,让生活更 “开心”。
这样一改,“套子” 更精准了,“里子” 也更丰富了。
第五步:装筐子
写作素材就像是一堆水果,我们可以先定筐子再找果,也可以先分水果再装筐,这两种方式在写作中都是有的。
notion image
那么,哪一种方式更科学呢?显然是后者。如果先定好筐子,再根据筐子的大小、多少,去找水果来装,可能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水果,也可能找来的水果放得进筐子却不是最需要、最可口的,所以我们要把备料子放在前面,等到把文章的架子搭好了,再把准备好的水果分门别类装进去。
如果说,做套子旨在解决观点离散不系统、不醒目的问题,那么装筐子就旨在解决材料零散不配套、不合用的问题。这两步都需要着眼全篇,对观点和材料作出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合理摆布。把这两步走好了,就可以做到用主旨来统帅观点,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使将帅士卒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第六步:填句子
写文章走到这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遣词填句,把观点和材料连缀成篇。
这一步,关键是孔子所说的 “辞达”——用最合适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使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笔下呈现出来的一模一样。所谓合适,就是既符合行文主体的身份和认知水平,又符合明确或可以预知的受众的口味和接受能力。
怎样才能辞达?对文字驾驭能力不够强的人来说,又可以分为五步走:
第一步是力求 “写准确”。所谓准确,基本标准就是合情合理。公文写作,“准确” 二字的标准应该更高,观点必须符合工作实际、符合政策法规、符合客观规律,不能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出问题。
第二步是力求 “写清楚”。就是尽可能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来表达,不掉书袋子,不用生僻字,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公文写作宜用直笔,不要故意兜圈子、绕弯子。
第三步是力求 “写通顺”。读起来要 “顺”,不拗口,不别扭;琢磨起来还要 “通”,既合逻辑,又合语法。
第四步是力求 “写生动”。就是语言要鲜活,多用一些冒着热气、沾着露珠、带着泥土芬芳的语言,“用活的语言反映活的实践”,不能把文章写得冷冰冰、硬邦邦、文绉绉的。
第五步是力求 “写干净”。所谓 “干净”,就是除去不必要的修饰、枝蔓,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一个浪费的字。
notion image
辞达,主要体现的是语言文字驾驭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长期训练、强化语感,把基本功练好;另一方面需要认真琢磨、反复推敲,把最合适的字和词选出来。语言文字驾驭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做到辞达,他们说话写文章往往能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第七步:修胚子
走完前面六步,文章已经写出来了,但工作还没有完成,因为初稿往往是毛胚,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就像对毛胚房进行精装修一样。
文章的修改工作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提亮观点,升华主题;二是完善结构,优化布局;三是推敲内容,补缺纠偏;四是琢磨文字,订正润色。具体怎么修改,今后我会专门讲,这里就不多说了。
写文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精品”和 “次品” 往往只差那么一小步。如果标准高点儿再高点儿,要求严点儿再严点儿,就会把 “次品” 做成“精品”;反之,难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西汉 · 刘向《战国策 · 秦策五 · 谓秦王》)写文章到了最后一步,一定要精益求精、吹毛求疵,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精准精到再出手”。
总之,上面这写作 “七步法”,从定位子到拉条子,从理条子到穿绳子,是“凝神” 的过程;从备料子到装筐子,从做套子到填句子,是 “赋形” 的过程;最后的修胚子,则是 “整形” 的过程。文章就像是一股泉水,越接近源头活性越强;而泉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要把它的形状固化下来,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容器来装。有了 “神” 的凝聚和统领,有了 “形” 的构造和支撑,一篇文章就这么从心泉中流淌出来了。
notion image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32 小标点 • 大学问
下一篇
30 领导审稿的三大标准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