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致读者朋友】
下面这篇短文,是我看了别人的写作心得之后,有感而发写出来的。这样的文章我写了很多,已经结集为一本专著(尚未出版),叫做《边写边悟》。
我们读书学习一定要勤动笔。做眉批、做笔记、写心得都是动笔的方式,其中写心得是锻炼最大、收益最大的一种方式。
我们学习别人的好文章,一定要边学边想。想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文章中的 “触点” 变成自己的“悟点”。有所思有所悟的时候,最好及时动笔记下来,哪怕只是思想的火花和碎片,否则灵光一闪,很快就会熄灭、淡忘。如果能进一步扩展成自己的文章,那就更好了,因为写的过程不仅是练笔,还可以锻炼思维、强化记忆、加深理解、促进吸收、放大收益。如果坚持这样做,你的悟性就会越来越高,笔头也会越来越硬。
近日我在网上看到一组漫画,说的是材料写得好不好,领导说了算。那么,领导怎么看材料呢?一看 “眼”——看标题;二看 “脸”——看版式;三看 “高度”——看站位。
我觉得,这个 “三看” 的观点很有道理,但只说出了领导审稿的部分玄机,并没有说到位。多年来,我写了无数稿子,也审过无数稿子。这里,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也提出一套 “三看” 的审稿程序和标准,与那组漫画中所说的看点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
看外表是否养眼
有些领导习惯于 “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这样的“看” 其实是挑——挑权威性强的出版社、知名度高的作者出的书,挑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文章来读。
审稿子与看书读报是有区别的:审稿子是工作,是任务,是单位的事儿,看书读报则是学习,是消遣,是自己的事儿;审稿子是个细活,就算不抠字眼儿,至少要从头到尾浏览一遍,避免出现明显疏漏或硬伤,看书读报就轻松多了,可粗可细,可选择性忽略或者跳读。领导审稿,无论是给自己审,还是替单位审,都负有一份不容推卸的把关责任。正因为如此,多数领导看稿子会比看书读报看得更全面、更细致。他们拿到一篇稿子,往往会从这么去看:
01
看排版规不规范
公文的用纸、版式和格式都有严格的规范,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有大同小异的地方标准,这些标准是公文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公文审核的重点内容。虽说文稿付印的时候,单位里的文印室、定点服务的印刷厂都会按规定进行排版,但拟稿人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排版的规范性。无论是谁,都更愿意看到文面整洁、格式规范的稿子。一名合格的写手,必须养成讲究文面、讲究排版的好习惯。
实际工作中,越是大机关,越是大领导,往往越是在意排版的规范性。我服务过的一位副省级领导,连文稿的字间距、行间距都是反复比较、亲自敲定的。
02
看标题漂不漂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最能体现文章神韵、写作水平的要素。这方面的道理不用多说,稍有写作经验的人都明白。
03
看身材匀不匀称
写文章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笔,也不能畸轻畸重、严重走形。就像一个人,如果头大身子小,上下一般粗,或者腰长腿短、粗胳膊细腿,谁也不会觉得好看。
远的不说,差的不提,我们还是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例。这个报告中,连同标点在内,导语部分是 454 字,结束语是 812 字;主体的 13 个部分,有 3 个部分是 4000—5000 字,4 个部分是 2000—3000 字,5 个部分是 1000—2000 字,最少的一个部分是 957 字;第一部分从 10 个方面总结了五年来的历史性成就,最长的一条是 441 字,最短的一条是 170 字,有 6 条是 200—300 字。这样的比例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了其它方面,从整体上给人以一种均衡匀称的美感。
二
看内容是否动心
大多数领导的水平都很高,绝不会简单以貌取材料,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材料的内容上。
看内容不能仅用 “肉眼”,还要用 “心眼”——用心去感知和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好文章不仅养眼,还走心,会自动往读者的心里钻,唤起心灵悸动,激发思想共振、感情共鸣。
如果你写的材料不仅能让领导眼前一亮,还能心里一动,那么恭喜你,这个材料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三
看大小和款式是否合身
为文如制衣,合身是第一。无论对一个单位还是一名领导来说,文稿的内容和语气要与所处的管理层级相匹配,篇幅长短要与信息容量、讲话(发言)时间相匹配,这就是大小合身。如果一家小单位的文稿、一个小领导的讲话稿弄得口气很大,一个小文件弄得篇幅很长,或者反过来,这样的稿子肯定不合身,领导肯定通不过。
文章的 “款式” 也很重要。机关文稿的体式既要符合其文种特点和工作惯例,又要适合发文单位或讲话发言者的身份。你把对上的汇报弄成了对下的指示,就像该穿西服的时候穿了 T 恤,别人看了肯定会说你不懂规矩。
那组漫画中说领导看稿第三看高度,这是有失偏颇的。不是所有的稿子都要有思想高度,都要追求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让人高山仰止。领导职务在任期内是固定的,但领导角色却会随场合变化而变化,尽管很多时候领导需要 “站在山顶看问题”,是从上往下俯视,但有的时候也需要平视甚至仰视。不看场合,不顾对象,不分时宜,一味追求文稿的高度,自己会“高处不胜寒”,群众也会因为你的稿子、你的调子高不可攀而疏远你甚至笑话你,“曲高和寡”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6ebff46f-150d-4cff-948e-9433f523f949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