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511 三重换位让你学会“他心通” ——谈谈换位思考在机关文稿写作中的实际运用
Words 4335Read Time 11 min
2023-6-24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三重换位让你学会 “他心通”
——谈谈换位思考在机关文稿
写作中的实际运用
成    文
notion image
机关文稿写作,多数情况下是受命写作——领导布置 “作文” 的任务,甚至连文稿的选题主题都定好了,由擅长或负责文字工作的同志来完成。
即便是 “职守写作”——无需领导下指令、作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就会根据工作计划或工作需要,自觉主动地写材料,这种情形也往往具有代笔的性质。也就是说,写材料的同志并不是为自己写,而是帮领导写、为单位写、对受众写。
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换位思考在机关文稿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写作构思的重要一环,也是非做不可的基础工作。
换位思考,简单地说,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美德。从机关文稿写作的角度看,运用好这种方法,需要着重解决 3 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与谁换位——“我” 是法定作者,“我” 是受文对象,“我” 是人民群众
机关文稿写作,与文学创作、论文写作、新闻写作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文稿的作者多为 “法定作者”——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规定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权力和担负一定职能、义务的机关、组织,或是能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员。这就是说,多数情况下,机关文稿的署名、落款和发布,要么以本单位名义,要么以本单位领导人员的名义,而不是以拟稿人的名义,除非是拟稿人自用的述职报告、发言稿、学习体会文章等。如果是法定公文,或者说狭义公文,它们的作者一定是法定的。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撰写机关文稿,首先要把自己当作本单位的代言人,从本单位或本单位领导人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着重思考他们会怎么去谋划、摆布、部署、指导和推动工作。这是第一重换位,解决的是思想源头问题,也是写作的逻辑起点问题。
写文章要看对象,机关文稿也不例外,其受文对象,往往是特定指向、特定范围的单位以及能代表单位行使权力的特定人员,这可以看作是直接受众。所以,我们拟制机关文稿的时候,还要从受文对象的角度去思考,特别是琢磨清楚他们对文中所写工作、所写事项有什么需要或诉求,进而做到 “从需求侧着眼,在供给侧发力”。这是第二重换位,解决的是思想落点问题,思想落点往往也是工作落点、行文落点,是笔力的着重点。
比如,就一项工作对上作汇报,上级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工作进展和成效、创新做法和经验、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就这项工作中的有关事项与平级或不相隶属的单位作沟通,对方的关注点往往在于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需要我做什么,对我有什么影响;就这项工作对下作部署,下级的关注点往往在于为什么要抓这项工作,具体要抓什么、怎么抓,哪些方面是 “硬杠杠”,哪些方面我们有自主权、有多大的自主权,有什么配套的支持、保障和激励政策。因为受文对象的关注点不同,我们拟制文稿的时候,发力点、侧重点就不一样。
两点成一线。上面两重换位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把逻辑起点与行文落点确定下来,连接成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写作构思和文稿起草的全过程、各方面。这样,思路和行笔就不容易跑偏、散乱。
从根本上说,各级机关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虽然除了公报、公告、通告等文种,多数机关文稿并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发布,但人民群众是我们最终的服务对象,也是机关文稿的间接受众。我们拟制机关文稿,还要站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对应群体的角度去思考,着重思考他们的急难愁盼是什么,他们期待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比如,教育部门的同志起草文稿,就要站在学校师生的角度去思考;卫生部门的同志起草文稿,就要站在医务人员和病患的角度去思考。这是第三重换位,解决拟制文稿的价值取向问题,也是最终归宿问题,使前面所说的 “两点成一线” 形成一条有明确指向的射线。
一篇好的机关文稿,应当把 “我” 想写想说的,与法定作者应该写应该说的、受文对象和人民群众希望写希望说的统一起来,融为一体,努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用 “同理心” 绘就“同心圆”。这就是换位思考在机关文稿写作中的意义所在。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 “本我”“自我”“超我”3 个层面。本我处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受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操控,其行为动机是先天的本能和最为原始的欲望。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则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完美原则支配。我觉得,这与机关文稿写作中的换位思考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可以把作为生命个体的 “我” 看作本我,把作为职业角色的 “我” 看作自我,把作为法定作者的 “我” 看作超我。换位思考,应当完全抛弃本我,适度保留自我,努力追求超我。超我状态下的 “我”,已经不是现实的我,而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无我”,是公权公器、公平公正的化身。
第二个问题:换什么位——既换角色,更换角度;既换定位,更换站位
“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机关文稿写作中的换位思考,无论是把自己转换为法定作者还是受文对象、人民群众,表面上是转换角色定位,实质上是转换审视工作的站位、看待问题的角度——如果把文稿中所写的工作看成是一座山,我们可以远视眺望,也可以从旁近观;可以站在山脚下仰视,也可以站在山腰上平视,还可以站在山顶上俯视,正所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 · 苏轼《题西林壁》)。
在机关文稿写作中,站位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4 个方面:
——站位决定定位。文章的思想高度、立意高度,往往是由写作站位决定的。而机关文稿的写作站位,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为文者的工作站位,尤其是政治站位、理论站位、时代站位。这种种站位,如同一个立体坐标系,让我们能够精准地进行写作定位。
——站位决定立场。古人所说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这是一种立场。在机关单位写材料,应当学会 “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我们站在天安门上,就要立足 “两个大局”,胸怀 “国之大者”;站在田埂上,就要心系百姓忧乐,多想一想怎样更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造福,这是又一种立场。当然,这两种立场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把天下为公与执政为民统一起来。
——站位决定格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 杜甫《望岳》)站在最高峰上俯视周围的群山,自然会觉得群山渺小,这并不是因为群山变小了,而是因为看待事物的格局变大了。以文辅政,需要 “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我们常常换位思考、越位思考,站在高位去审视和谋划工作,久而久之,视野、胸襟、思路都会更加开阔。
——站位决定视角。这一点前面讲过了。同一个事物,同一项工作,从正面、侧面、反面看,从不同的视角看,会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只有多维度、多角度去观察,才能既知其全貌,又知其细部,才有可能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甚至察人之所未察、见人之所未见。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四点是相对的,如果真要细抠,可能使用 “影响” 比用 “决定” 这个词更精准一些。但是,我这篇文章谈的是换位思考,站位的提升对换位思考影响确实非常大。使用 “决定” 一词,强调的意味更重一些,也更能凸显影响之大。
俗话说:“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我们撰写机关文稿,不仅需要从写作站位、工作站位上进行换位思考,搞清楚自己站在什么山上,应该站到多高、从哪个角度去审视这座山,还要注重从话语方式上进行换位思考,搞清楚自己在这座山上应该唱什么歌,唱给什么人听,适合于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
第三个问题:如何换位——既要设身处地,更要感同身受
人与人不同,而且 “人心隔肚皮”,要准确把握别人的所思所想,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性也好,人心也好,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完全可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更何况,机关文稿写作中的换位思考有着明确的、共同的目标指向,是 “定向定位型” 思考,而不是“泛思考”;只需要大致把准授命者或受文对象的思想脉搏,无需全面、精准、入微地洞悉他人的心理活动。只要我们掌握规律和方法并真正开动脑筋,完全可以基于换位思考,提高文稿写作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换位对象对文稿的有感度、认同度。
提高换位思考的有效性,除了准确转换角色,还要真正进入角色。进入角色,关键在于移情入境,这就需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他人所处的具体情境中,使自己对他人的所思所想感同身受。
比如:我们起草领导到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时的讲话,首先要从领导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至少要做到这么 “四个搞清楚”:
一是搞清楚调研目的。领导下去调研,纯粹是为了了解情况,还是带有什么其他目的;主要目的是肯定成绩、发现亮点、总结和推广经验,还是鞭策后进、传导压力、解决问题和困难。
二是搞清楚领导行踪。这次调研是专门安排的,还是顺道的,与领导之前去过的地方、看过的点是否有联系。这次调研之前,领导是否去过调研地。如果去过,去了几次,分别看了什么、讲过什么;领导之前的指示,落实得怎么样,工作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是搞清楚调研安排。特别是调研线路和每一个调研点的情况。负责写稿的同志最好能提前去踩踩点,最起码也要先做些书面调研,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了解情况,对哪些亮点或问题有可能成为领导的关注点,要事先作出预判,把功课做得更充分更扎实一些。
四是搞清楚讲话安排。领导讲话是什么时候讲,是在调研过程中讲,还是调研结束时讲;是在点上讲,还是到会上讲;如果到会上讲,开的是什么会,听众是些什么人,领导讲话前有没有工作汇报、座谈交流的环节,汇报的内容、交流的话题是什么;这个讲话,领导大致要讲多长时间,等等。
上面所说的调研目的、领导行踪、调研安排、讲话安排,都是具体情境。除了做到这 “四个搞清楚”,还要把相关情况与领导身份、分管工作、讲话风格等紧密结合,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有可能既入情境,更入心境。
领导讲话是讲给别人听的,是用来指导工作的,除了从 “讲” 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还要从 “听” 的角度、“做”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从 “听” 的角度,就要思考怎样讲才能让听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有收获;从 “做” 的角度,就要思考讲话稿中提出的思路措施、工作要求等是否行得通,能不能落实落地、有效推动问题解决。
总之,加强沟通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机关文稿是工作载体,其写作中的换位思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工作沟通。这种心理体验式的沟通,与传统文化中所说的 “他心通” 有些相似,虽然与沟通对象并不直接见面,却可以让我们“自觉觉他,自度度人”。(4177 字,2021 年 9 月 20 日完稿,10 月 14 日修改,2022 年 3 月 31 日再改)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notion image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512 写材料首重方向感
下一篇
510 发根为树 化本为纲——如何从无到有地拟制写作提纲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