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512 写材料首重方向感
Words 6424Read Time 17 min
2023-6-24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512
class
【写在前面】
今天继续送上写作大餐——一堂早就应邀准备好了的网课 。
这堂课,我做了精心准备。本来主办单位是打算拍成视频的,如果拍成了并上线推出,将成为我的第一堂公开视频课。但因为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我没有时间去拍片,加上也有低调低调再低调的考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次 “露脸” 的机会。
自从 “三好公文课” 上线以来,很多读者都劝我拍点儿短视频,说您的课一定会 “火” 的。这个自信咱是有,但顾虑也有不少。我开这门课,并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赚钱,还是安安静静地做为好,希望大家理解。
从我备好课到今天推送出来,时间隔了将近一年半,但内容并不过时。 之所以想到这么个主题,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所说的 “写材料首重方向感”,其中的“首重”,是从顺序上说的,更是从分量上说的。然而,很多“材料人” 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写材料的时候,常常是劳而无功、劳而无效。希望听了这堂课,能够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少做一些无用功,这将是我莫大的欣慰。
写材料首重方向感
(2020 年 11 月)
成    文
notion image
今天,GX 网络干部学院邀请我到这里来,就机关文稿写作讲一堂网课,给我 20 分钟左右的时间。
机关文稿写作,俗称 “写材料”,这是一门大学问,可讲的内容很多,可选的角度也很多。20 分钟的讲课时间,决定了我只能 “大题小作”,选一个小的切口,力争把一个问题讲清楚、讲明白。
讲什么呢?我思来想去,决定专门讲一讲写材料的方向感,在我看来,这是写材料的第一要素。围绕这个主题,我打算按写材料的经典模式讲 3 个问题,分别是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第一个问题:方向至关重要
关于方向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一个小故事,他说:
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
俗话说:“方法不对,干活很累。” 我在后面加了半句:方向不对,一切白费。我们无论是走路、干工作还是写材料,方向都是决定成败的第一要素。方向对了,不管路途有多远、困难有多大,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总会抵达预定的目标;但如果方向不对、南辕北辙,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
我从 1991 年开始写材料,到今年已经整整 30 年。如果有人问我,写材料什么最重要?刚开始学习写材料的时候,我的答案可能是 “写作方法”;10 年之后再问我,我的答案可能会变成“知识积累”;写了 20 年,我的答案应该是“业务能力”;到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方向感!” 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写材料,方位重要,方法重要,方向最重要;灵感重要,语感重要,方向感最重要。
当然,把准方向也要讲方法。找方向、定方向、把方向的方法是 “大法”,在所有写作方法中是最重要的,属于“道” 的范畴,具有形而上的特点,看不见却感受得到、领悟得到。
第二个问题:写材料要把握好什么方向
我认为,写材料需要着重把握好 3 个方向:
一是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机关文稿是治国理政的工具,第一属性是政治性,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穿落实到文稿写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这一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否则就会犯颠覆性错误。
机关文稿写作,内容为王,导向为魂。任何一篇文稿,从主题思想到基本观点再到具体内容,都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最根本的一点要求。
二是运思方向。写材料,一定是线性展开的。著名认知科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蒂芬 · 平克对写作的本质作过一个描述,这个描述被许多人引用。他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我体会,写作思路可以是竖线,也可以是横线,但一定是射线,射线都是有明确方向的;可以一条主线贯到底,也可以分出若干条支线,但从主线到支线都要奔着一个方向去。
运思方向,就是写作构思的用力方向、写作思路的运行方向,是文稿立意的开掘方向、主题思想的展开方向。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写作的立意思维、结构思维。立意思维重在 “赋神”,解决确定什么主题、达到什么目的的问题。结构思维重在 “造形”,解决采用什么文章体式、结构形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的问题。
现实中,机关文稿的基本结构形式有 3 种:
第一种是块状结构。一般用于篇幅长、容量大的文稿,整篇稿子分为若干块,每一块写一方面内容,块与块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可以各自独立成章,又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典型的范本。整个报告洋洋 3 万多字,从逻辑上分为 3 大块——第一块是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重点是总结成绩和经验,也指出了工作存在的不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揭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第二块是立足现实的理论指导,主要是揭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及实现这个伟大使命需要坚持以什么样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什么样的基本方略。第三块是放眼未来的战略谋划和全面部署。严格地说,这 3 大块属于大块中有小块,小块中分条目,但总体上是块状结构。
第二种是条式结构。一般用于中等篇幅的文稿,整篇文稿采用条目式结构,俗称 “拉条子”,条分缕析、渐次展开,条与条之间一般是并列或者递进关系。这种结构,可以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作为范本。这篇讲话稿在主体部分一共开了 8 条,均采用“——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 的句式,逻辑严密、层次简明,把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做什么、怎么做,回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三种是自然结构。主要用于篇幅较短的知照性公文、礼仪性致辞等,写法是不设小标题,一段接着一段,自然而然地写下来。
三是行笔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写作中,运思方向决定行笔方向,思路偏一寸,行文偏一尺,越往下写就离题越远。思路偏了,写出来的材料基本是 “废料”。但是,运思方向正确,不等于行笔方向就正确,这里面还涉及到笔法运用、笔力控制的问题,既要看见识、看认知,又要看笔力、看经验。现实中,“想得到” 却“做不到”、“想对了”却 “写歪了” 的例子比比皆是。
从行文关系看,机关文稿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 大类。行文关系无论对运思方向还是行笔方向都有重要影响。比如:对上是请示,对下是指示,平等是展示;对上是汇报,对下是讲话,平等是发言。对上,要少讲道理,多讲情况、提建议,因为道理都是从上面来的,上面比你更会讲;对下,则既要讲道理,又要定目标、给任务、教方法,因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至于平行发文,或者平等交流,既要放平身段,又要平和语气,无论是联系工作、介绍情况,还是讨论问题、研究对策,都要注意从探讨的角度、用商量的口吻,而不是指挥指导的角度、教育教训的语气。
无论是政治方向还是运思方向、行文方向把握不好,在机关文稿写作中都会出问题,轻则需要局部修改、纠偏调整,重则需要另起炉灶、推倒重来。我梳理了一下,写材料常见的方向性问题主要有这么 5 类:
第一,不看风向。这指的是对理论政策的学习掌握不够,文稿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理念、导向、措施和要求,上面的提法变了,没有及时对标对表,用过时的 “旧船票” 来登今天的“新客船”。比如,基层党建工作,过去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现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才工作,过去倡导的是“人才优先发展”,现在追求的是“人才引领发展”;干部工作,过去的导向是“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现在的提法是“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像这些变化,大家一定要注意掌握,否则就会犯方向性错误。
第二,不看对象。无论讲话还是行文,都要有强烈的 “对象意识”,不能自言自语、自弹自唱。公文把受文对象、主送单位称为 “抬头”,就是提醒我们既要 “埋首写稿”,更要 “抬头看路”。有的同志写材料,对上对下一个样,对内对外一个样,不仅语气差不多,内容也差不多,这种 “大路货”“万金油” 式的稿子,往往会被领导发回重写。
举个例子。同样是就选调生工作召开座谈会,可以有 3 种 “开法”:第一种,参加座谈的,除了领导,都是选调生;第二种,与会人员都是选调生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第三种,参加会议的,既有选调生代表,又有选调生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采用不同的 “开法”,我们给领导起草讲话稿的内容和写法就应有所区别,不仅要做到讲话看对象,还要注意兼顾不同的对象,讲出针对性和指导性。
第三,目的不明。我们写任何材料,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领导布置文稿任务的时候,指令非常明确,或是行文目的很集中,写稿的同志往往不容易散光、分神、跑偏;但如果领导的指令不怎么明确,或是一份文稿需要同时达到多个目的,一些经验不足、方向感不强的同志就会犯迷糊。
比如,领导让你就某项工作向上级报个文,可以写请示,也可以写报告。到底写什么,这就要看行文目的是请示工作还是报告情况,以哪方面为主要目的,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是常见的公文病误。
又如,领导让你就某项工作写个讲话,讲话的目的肯定是指导和推动工作,但讲成绩、讲问题都有利于指导和推动工作,到底以讲什么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摸清领导意图。
再如,一名干部因公牺牲了,我们如果是写报告,主要是报告他是怎样牺牲的,下一步打算如何做好善后事宜;如果是写请示,主要是就需要上级批准或协调解决的事项提出建议,请上级定夺或支持;如果是发出学习通知,或是作出学习决定,那就需要概要介绍其先进事迹,充分肯定其可贵品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要求。所以,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写作运思方向、行文行笔方向。
目标目的就是方向。我们写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目的再构思,想明白了再动笔。有多个目的需要兼顾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化解主要矛盾作为主攻方向,针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拿出实招。
第四,题文不符。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标题没起好,盖不住内容,这主要是运思方面的问题;要么是行笔有偏差,往往是写着写着写偏了,或者笔力放得太开,收不回来。
第五,逻辑不清。文章中的逻辑有大逻辑、中逻辑、小逻辑,与此相对应,运思和行文的方向也有大方向、中方向和小方向,大方向管到底,小方向管一段。我认为,大逻辑是逻辑结构,解决谋篇布局的问题,需要用一条逻辑主线贯通全文、连缀全篇,把各个组成部分串接成一个整体;中逻辑是逻辑层次,解决核心观点与分论点、段落群与自然段、一段话中每句话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有总分、主从、因果、递进、条件、让步等关系;小逻辑是逻辑顺序,解决观点、事例、句子等的先后问题。
逻辑思维能力对运思方向具有直接影响。如果运思方向不合逻辑,写出来的材料就会出现道理不通、条理不清、关系不顺的问题,轻则前言不搭后语、上气不接下气,重则像是一盘散沙、一团乱麻。
第三个问题:如何增强写材料的方向感
我们今天讲的不仅是写材料的方向问题,更是方向感的问题。方向感,这是敏锐感知方向、精准判断方向、正确把握方向的一种能力,是政治能力的核心。方向感强的人,无需借助指南针、风向标等外物,仅凭经验甚至是直觉就能把准方向。这种能力,极少数人可能是天生的,绝大多数人要靠后天的培养、训练和锻炼。
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出强烈且正确的写作方向感?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文入妙来无过熟。”(清 · 梁章钜《退庵随笔》)掌握任何写作方法,包括把准运思和行笔方向的方法,都离不开一个 “写” 字,跳不出一个 “思” 字,脱不了一个 “熟” 字。写多了,想通了,用熟了,这些方法自然会入你的脑、上你的身,成为你的素质、你的能力。根据我的经验,写材料要着重掌握好这么 5 种辨别方向的实用方法:
一是紧跟上级指向。上级精神是我们确定行文方向的风向标,领导意图是指挥棒。说得简单直白点儿,就是领导往哪儿指,咱就往哪儿打。领导让你向东,你偏偏向西,这样写文章,后果很严重,被 “毙掉” 是难免的,可能还会有其它后遗症。
二是盯住目的导向。在机关单位写材料,一定是有所为。这个 “为”,就是行文目的。机关文稿宜用直笔,怎样能直达目的,就应该怎样写。与目的导向相似的,还有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效果导向。
三是把准需求导向。我总结过一套信息文稿写作的 “三适原理”,核心观点是采写和报送工作信息,要提高命中率,就应当做到 “内容适需、写作适法、报送适时”。其中,内容适需是第一位的。
这套原理,也完全适用于其它机关文稿。前面讲了,写材料必须看对象,看对象重在看关切、看需求。我们写稿的时候,心里首先要清楚这个稿子给谁看、给谁用,然后再考虑用户或受众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以至于不需要什么、厌恶什么,做到从需求侧着眼,在供给侧发力。
特别是研究起草政策文件,应当充分考虑服务对象、人民大众的需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李克强总理多次说过,“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是突出问题导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他深刻指出,“常打问号是一种清醒,会打问号是一种智慧,解开问号是一种能力。”
我们起草机关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稿和所谓的 “红头文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要力求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不解决问题的文。
错误的对面是真理,问题的对岸是实招。在文稿工作中,问题导向可以正用,也可以反用。比如,敢于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五一十摆出来,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有针对性地拿出措施办法,这是一种写法;不直接点出问题,把问题放在心里,但所有的政策措施都冲着解决问题而去,这又是一种写法;在制定政策措施的时候,充分运用底线思维,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前面,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这是第三种写法。凡此种种,都是问题导向的具体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大问题”,主要是认识性、方向性的,需要的是作出解答;另一类则是 “小问题”,是工作中存在的具体不足、短板、弱项、缺陷、漏洞等,需要的是加以解决。
五是端正价值取向。在为政行为中,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行文方向。公文姓 “公”,这一属性决定了其“允公”“为公” 的价值取向。心中秉持一个 “公” 字,为文做事就有了定盘星,就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相反,一些干部之所以做表面文章、搞 “材料政绩”,根本原因是“私” 字作怪。在他们眼里,材料不再是材料,而是一种政治资本。抱着让领导注意、为单位长脸、给自己贴金的目的去写材料,文路必定会越走越偏、越走越窄,直至钻进牛角尖、走入死胡同。
上面这 5 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更多的时候需要综合使用。这就像我们开车上路的时候,尽管有 GPS 导航,还是要时不时看一看路标提示,自己心里也要有个大致的方向判断,还要注意根据道路类型、交通实况,对多条可达目的的道路作出正确选择和灵活调整,这样才能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抵达。
需要强调的是,当今时代,我们增强写材料的方向感,最重要的是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科学指南,学习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久而久之,“标”和 “表” 自在心中,心念一动,自动对准,直至形成一种近乎本能的“下意识”、一种类似心灵感应的直觉,这种方向感、这种把准方向的能力才真正形成。(5856 字,2020 年 10 月 28 日完稿,12 月 3 日修改,2022 年 4 月 2 日再改)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notion image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513 做个写材料的明白人
下一篇
511 三重换位让你学会“他心通” ——谈谈换位思考在机关文稿写作中的实际运用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