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568 底层逻辑+内外变量+基本规范=文章写法——重读《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有感
Words 3014Read Time 8 min
2023-6-24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底层逻辑 + 内外变量 + 基本规范
= 文章写法
——重读《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
的底牌》有感
成    文
notion image
【核心观点】
文章的底层逻辑,就是符合写作原理、反映内容本质、支撑整篇文章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到这样的底层逻辑,有助于我们把认清所写事物与理清写作思路统一起来,在思考和写作中做到执简驭繁。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章之道就是 “变意之道”“达意之道”“传意之道。“意” 是无形的,又是无穷的;“意”是不变的,又是多变的。
任何一篇文章该怎么写,应当着重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考虑清楚所写内容的底层逻辑,以便于梳理写作思路;二是考虑清楚这篇文章内外两方面有什么变量,以便于求新求异;三是考虑清楚这类文章有什么规范性要求,以便于写得像模像样。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是一本畅销书,2021 年 10 月出版,作者刘润。这本书出版没多久,我就买了,吸引我的主要是书名。看完之后,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与书名密切相关的不多,但却牢牢记住了 “底层逻辑” 这个概念,并多次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思考要有深度,就得来点儿终极思考,聚焦 “元命题”,找到问题的 “底层逻辑”。(第 523 讲《谈谈公文写作的理性》)
“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机关文稿写作的 “元命题”,也可以说是 “底层逻辑”。(第 507 讲《机关文稿写作要做到 “实”“事”“求”“是”》)
做人、做事与作文,起支撑作用的底板是一样的,底层逻辑也是相通的。(第 559 讲《写材料的修行之道》)
“讲”与 “写” 之间,相通的是底蕴积累和底层逻辑,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它们所依托的知识积累、逻辑思维是相通的,甚至是完全一致的。(第 561 讲《讲课是一门大学问》)
春节期间,我在手机上阅读网文,偶然翻到好几篇读书笔记、读书心得,都是关于《底层逻辑》一书的。浏览之后,因为有思考上的触发点,我重新找出这本书,再次跳读了一遍,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的触发点,最终凝练为文章的标题。在我看来,“底层逻辑”与 “元命题”“终极思考”“第一性原理” 是同义词,至少是近义词,指的是从事物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自从走上写材料这条路,我一直在寻找、探求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冥冥中感觉自己离它越来越近,好像触手可及,但又始终找不准、抓不住,正所谓“至理深微,暧焉难睹”(南朝 · 沈约《与陶弘景书》)。
“底层逻辑” 到底是什么呢?刘润指出:
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 + 环境变量 = 方法论
如果只教给你各行各业的 “干货”(方法论),那只是“授人以鱼”,一旦环境出现任何变化,“干货” 就不再适用。
但如果教给你的是底层逻辑,那就是 “授人以渔”,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方法论。
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上述观点很有道理,但其实并不新鲜,古代先贤早就用一个词作了精辟概括——变易之道,这是《周易》的思想精髓。道,就是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同时又可以顺应变化而千变万化、生化无穷。
在我看来,写作之道既玄奥无比,又可以归于至简:
意 + 规范 = 文章
这个公式的提出,本身就是底层逻辑的具体运用——在我看来,底层,就是 “根本”“原理”“终极”“归元”(归一)的层面;逻辑,就是关系,是把不同要素有序连接起来,形成统一体的 “思维之线”。文章的底层逻辑,就是符合写作原理、反映内容本质、支撑整篇文章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到这样的底层逻辑,有助于我们把认清所写事物与理清写作思路统一起来,在思考和写作中做到执简驭繁。
上述公式中的 “意”,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大至一篇文章的意旨,小到一句话的意思,都包含在内。从一定意义上说,文章之道就是 “变意之道”“达意之道”“传意之道”——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文字组合,把作者的 “意” 完整、准确、全面地表达出来、传递出去,就是文章。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简洁、生动、出新,就是好文章。“意” 是无形的,但可以借助一定之规,包括文体规范、语法规范,将其固化成形、成为文章;“意” 又是无穷的,只要思考不停,就会生生不息、源泉不竭。“意” 是不变的,每一篇文章中都不可或缺,否则就构不成、撑不起文章;“意” 又是多变的,可以与他人、与已有文章相同、相近、相似,也可以完全不同。文章是形而上的 “意” 与形而下的“器”(规范)的有机统一,需要把写作之道、所写事物发展变化之道贯通融合。
认识到这一点,还不足以解决写作方法论的问题。接下来,就需要用到 “底层逻辑” 这个概念了。我们可以套用刘润总结的公式,把我的写作公式改造为:
底层逻辑 + 内外变量 + 基本规范 = 文章写法
这就是说,任何一篇文章该怎么写,应当着重考虑三方面因素:
首先要考虑清楚所写内容的底层逻辑,以便于梳理写作思路。就写材料来说,不同内容的材料,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抓住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总结出这样一些底层逻辑:
撰写领导讲话稿、起草指导性文件常用底层逻辑: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撰写调研报告、咨政报告常用底层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兴发言常用底层逻辑:祝贺—感谢—希望
学习研讨发言常用底层逻辑:表扬(对所学内容作出赞许性评价)—表白(讲出学习体会)—表态(说明贯彻落实的打算)
我所创造的 “会意写作法”,其实也是一种有助于挖掘底层逻辑的思维方法。比如,我从材料标题中 “会” 出的这么一些 “意”:
方案的撰写要领:方方面面计周详,择其精要成文案
总结类文稿的撰写要领:总括全貌,结出精华
述职述廉报告的撰写要领:聚焦 “职”,明示 “廉”,善于 “述”
自评报告的撰写要领:自我评介 + 报告情况
学习体会文章的撰写要领:针对所学,结合体悟,会神而发
对照检查材料的撰写要领:对照镜子细检查,见人见事见思想
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要领:考准考实,察人察事,有材有料
解说词的撰写要领:解其所惑,说其欲知
……
这些 “题意”“文意”,未必称得上是底层逻辑,但对于我们把准写作定位、掌握写作要领、参悟写作之道,无疑是有帮助的。
其次要考虑清楚这篇文章内外两方面有什么变量,以便于求新求异。刘润的公式只考虑到了环境变量,这是 “外变量”。然而,“内变量” 的影响更是不能忽视、不容忽视。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比如,我们撰写领导讲话稿,理应聚焦讲话者、所讲内容特别是所讲事项这样一些 “内变量” 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讲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 “外变量”,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地形成“变” 的一致取向,让 “意” 与众不同并穿上合身的服装。又如,起草一个政策性文件,首要的是考虑清楚现行政策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调整、补充和完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时空这个最大的环境变量,以免政策水土不服,这样出台的政策才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才能够把时度效统一起来。
再次要考虑清楚这类文章有什么规范性要求,以便于写得像模像样。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依规范,不成文章。学术论文、文学作品、新闻作品、机关文稿各有各的写作规范,脱离了规范,就会变形、走样。文章的内容再好,不像那么回事,也会影响到读者的观感和阅读体验感,其质量就会大打折扣。(2599 字,2023 年 1 月 27 日完稿,1 月 29 日修改)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569 把观点演绎成段落的 “三步走”
下一篇
567 “备”在“不备”中——参加公务员遴选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