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567 “备”在“不备”中——参加公务员遴选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
Words 5481Read Time 14 min
2023-6-24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备”在 “不备” 中
——参加公务员遴选如何有针对性地
做好准备工作
成    文
notion image
【核心观点】
公务员公开遴选,一个鲜明导向就是 “不考知识考能力,不靠突击靠平时”。参加遴选者不应有“临时抱佛脚” 的心理,考前突击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好的效果;要做好时刻迎接组织挑选的思想准备,一切准备工作要做在平时、做在日常,每一次的学习、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做准备。一言以蔽之,就是考前无需准备而又时刻都在准备。
要坚持以学为基,好学勤学善学。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看家本领,努力成为本行业领域的 “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
要坚持以思为要,多思深思善思。聚焦问题 “凝思”,深入研究 “潜思”,检视自身 “反思”,借助外脑 “集思”。
要坚持以用为本,致用真用善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 “总钥匙”,懂得如何用以精准解锁一道道发展难题、突破一个个工作难关。把动笔作为促进学思用贯通融合的有效途径,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专业化。

1 月 12 日,读者拙诚留言:
老师,马上就要参加遴选了,可以出一期课程讲解一下吗?提前祝老师新年快乐!
我琢磨了一下,回复道:
遴选的笔试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面试主要测试履行职位职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与公务员录用考试相比,“考点” 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备考方法是差不多的。“公考” 的课程,之前我已推出过(第 86 讲第 106 讲第 121 讲第 536 讲)。加上这几年除了本单位的职位遴选,我不怎么接触遴选了,手上没有积累什么资料,缺乏鲜活的例子,单纯讲方法不举例子效果并不好,而本单位内部的东西又不宜公开,所以你的愿望恐怕难以满足了,对不起!
收到我的回复后,拙诚表示理解,但我自己一直无法释然,因为回应读者需求、开发新的课程,已经成为 “三好公文课” 的一大特色,之前的许多课程都是这样推出的。按需供给有效提升了这门课的针对性和鲜活度,也使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我很少拒绝读者的“点单”,除非所提需求与课程定位不相符,或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关于遴选,真的讲不出什么新东西了吗?没有例子,讲课的效果就无法保证了吗?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为了找到能说服自己的答案,我按追根溯源的习惯,到网上再次搜索《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打算下载之后再好好研究一番。结果发现,我之前回复拙诚的时候,关于笔试和面试的 “考点”,引用的是 2013 年发布的试行《办法》,但这已经是“老黄历” 了——2021 年 8 月,中央组织部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不仅 “考点” 变了,“考法”也更加灵活多样。比如:
第十六条 考试一般采取笔试和面试等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公务员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分别设置,重点测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九条 公开遴选机关根据职位需要,经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对报名人员进行职位业务水平测试、心理素质测评、体能测评等。
对比修订前,《办法》关于考试测试(测评)的规定主要有 3 个变化:一是从总体上对考试内容作了模糊处理,只原则性地规定 “根据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公务员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分别设置”,对笔试和面试不再作具体区分;二是增加了 “重点测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笔试和面试的共性要求;三是增加了 “心理素质测评、体能测评等”,体现了考测结合,丰富了测查的内容和手段。这样的修订,更加凸显了 “不考知识考能力,不靠突击靠平时” 的导向。换句话说,就是参加公务员公开遴选,不应该有 “临时抱佛脚” 的心理,考前突击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好的效果;要做好时刻迎接组织挑选的思想准备,一切准备工作要做在平时、做在日常,每一次的学习、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做准备。一言以蔽之,就是考前无需准备而又时刻都在准备。想到这一点,这堂课的主题不就有了吗?一堂迥异于 “公考课” 的新课不就呼之欲出了吗?
无论公务员录用还是公开遴选,考试的主要形式都是笔试 + 面试,这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由于 “考” 的对象、“考”的目的不同,在考试内容和 “考点”“考法” 上具有明显区别——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 “入门考”,考的是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行政能力测验重在测查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基本能力,其中知识性的内容占有一定比重,主要是测查考生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申论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公务员公开遴选是 “上位考”,重在考能力、考素质、考业务水平。公务员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这是公务员进入 “公门” 之后的转任方式之一。遴选成功,一般情况下不会提职务,也不会晋职级,多为平级转任,但从下级机关进入上级机关工作,所处的层级、岗位的 “位阶” 更高了,对入选者的能力素质特别是理论政策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往往要求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工作视野、更强的谋划能力、更好的综合素质。《办法》中明文规定的两大“考点”,无论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业务水平”,都不是突击一下就能提高的,需要下大力气、长功夫。
第一,要坚持以学为基,好学勤学善学。“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元 · 许名奎《劝忍百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胜任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公务员遴选不是选拔领导干部,但越是往上走,越需要打牢学习这个基础。基础打得越牢,房子才能建得越高。我体会,对待学习,理应做到好学勤学善学——“好学” 是一种态度,“勤学” 是一种状态,“善学” 是一种本领。
在学习内容上,要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看家本领。这两方面内容,各有各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在很多方面又是相通的,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广泛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各行业各领域的工作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对这个重要思想,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学,又要突出重点学;既要及时跟进学,又要反复深入学;既要原原本本学,又要联系实际学,在 “真学” 上下足功夫,以 “真懂” 为检验标准。所谓的 “懂”,不仅是“知其言、明其义”,还要“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最重要的是全面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我体会,专题式学习是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工作需要、写作需要自定专题,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讲话中关于同一内容的重要论述抽取出来、加以梳理,在追根溯源中深刻把握其思想源头、发展脉络,在前后对比中深入思考其 “变” 与“不变”,在融会贯通中深刻领悟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样去学,比泛泛地学、静态地学效果要好很多。
对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必须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在勤学苦干、多思善悟中成为本行业本岗位的行家里手。
学业务,要努力成为 “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所谓 “政策通”,就是对行业政策及其来龙去脉、发展变化等了然于胸,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反复研读政策原文,还要注意收集政策解读、政策问答等资料进行延伸学习,把相关政策 “打包”、汇编成册以利学习和查找。要注意分析和了解政策执行、政策落实中的难点淤点堵点,清楚地知道如何去破解和消除。所谓 “活字典”,就是对行业发展情况特别是资源分布、机构设置、历史沿革、人员配备、发展成就、突出问题等情况烂熟于心、如数家珍,对相关统计数据能够脱口而出、准确无误,在工作汇报和交流中不怕问、问不倒。所谓 “多面手”,就是既能专心致志干好本职工作,又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其它业务特别是核心业务有所涉猎,在别的部门人手不足、岗位空缺的时候能够随时顶上。
第二,要坚持以思为要,多思深思善思。古人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宋 ·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 伊川先生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对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思考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着重从学理论、学业务的角度提示 4 点。
一要聚焦问题 “凝思”。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中寻找答案。没有现成答案的,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贯穿其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自行解题、自主作答。
二要深入研究 “潜思”。坚持把工作当作研究干,把时代命题、工作难题当作研究课题,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每临大事有静气,把情况摸清、政策吃透、方案做好再动手,完成任务后要及时复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深化认识、摸清规律,这样才能以利再战。制定重要文件、出台重要政策,要坚持调研先行、充分论证。越是工作 “热运行” 的时候,越不能忽略“冷思考”。
三要检视自身 “反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部著作、每一篇讲话,都要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边学习边琢磨所学内容与自身职责有什么关联,哪些内容可以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应该怎么用,本地本单位在贯彻落实上有没有时差、落差、偏差,自己在政治、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与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有多大差距。
四要借助外脑 “集思”。深思才能熟虑,集思才能广益。工作中除了多向前辈请教、多与同行交流,还要自觉拜人民为师,主动问需问计问策。参加会议、讨论、推稿等是向他人学习的良机,要边听边思考、边学边琢磨,着重学思路、学思维,不要只顾着记录好词好句,这是典型的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三,要坚持以用为本,致用真用善用。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贵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朱子大全 · 答曹元可》)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无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还是学习业务知识、业务技能,都要注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学与用的紧密结合中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把认识转化为智慧,把智慧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实践,进而在实践中有所创造。
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 “总钥匙”,懂得如何用以精准解锁一道道发展难题、突破一个个工作难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照搬照抄是用,取精用弘也是用;谨守教条是用,灵活运用也是用,但后者才是真用、善用。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不仅能让你专业地做事、做专业的事,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你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专业化。所谓 “专业化”,就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训练和实践,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思维、专业素养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使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专业标准,自然而然地显出一种 “专业范儿”,透着一股 “专业味儿”。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看门道,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你专不专业。
我体会,动笔是促进学思用贯通融合的有效途径。我所说的 “动笔”,既包含有“不动笔墨不读书” 之意,更主要的,是指起草材料、制定文件。动笔之前,既需要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学习借鉴,又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还需要用心拟制提纲、精心谋篇布局。动笔过程中,更是需要全方位调动知识储备、激活思维能力、用好经验方法。在此过程中,你的所学所思所用会产生强烈的化合反应,让你的能力素质由量变发生质变。这种积极的变化,正是为迎接组织挑选所做的最好准备。
而且,回到最前面所介绍的,公务员遴选考试重点测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公务员遴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起草材料、制定文件的核心要素。动笔起草重要文稿,是这种能力最好的磨刀石,也是试金石,起草的过程也就是聚焦能力提升开展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测查的过程。如果你天天都在学、天天都在练、天天都在考,“纵使一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遴选来临的时候,还有什么需要准备、值得担心的呢?(4936 字,2023 年 1 月 20 日完稿)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568 底层逻辑+内外变量+基本规范=文章写法——重读《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有感
下一篇
566 怎样把材料写出彩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