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87
class
【新课导学】
昨天,“三好公文课” 创造了单篇文章点击量的新高——我以穿越小说的笔法推出的新课《假如我去考申论》上线仅半天,读者超过 2800 人。虽然这比我在现实中讲一堂辅导课的学员要多得多,但我希望能够造福更多与文字打交道的朋友。欢迎大家积极推送 “三好公文课”,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网上课堂。
今天,我们继续前面 “公文写作怎么看” 的话题,采用的仍然是 “公文写作沙龙” 的教学形式。
公文不是八股文,我们需要反对的也不是八股文,而是八股化。
在上一期公文写作沙龙的讨论交流中,有同事问:“成老师,现在公文八股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对这种情况您怎么看?”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很多人都有同感,我觉得有必要专门讲一讲,于是就衍生出了新一堂课。
这堂课,我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 “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所谓 “八股”,是指文章固定由八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文的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的原文。在具体写法上,要求一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然后承接上文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然后是“入题”,终于进入正题了;再往下,分为“起股”“中股”“后股” 和“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有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
旧时科举,对八股文不仅在内容上有严格限制,还要求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都要求平仄对仗,句子长短、字数多少也有严格限制,显得十分刻板。所以,后来八股文就成了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文风的代名词。
1942 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发表了题为《反对党八股》的讲话,列数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大声疾呼整顿文风,这对当时的公文写作以至文字工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么,对八股文我们应该怎么看呢?
人们常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认为,对八股文不能简单地予以全盘否定。理由主要有两点:
首先,八股文最初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八股文有固定格式,格式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相对公正客观的评判标准,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后来,由于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这个格式,遭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反对,八股文就成了古代科举制度弊端的替罪羊。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今天的高考制度,尽管饱受诟病,也不能否定它的积极意义。
其次,八股文也有好文章,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写作理论和技巧。虽然八股之术极大地束缚了为文者的头脑和手脚,但在我国历史上,内容和文采俱佳的八股文也是有的。2014 年,杭州市高级中学就把 3 篇八股文选编进了语文教材,其中一篇是明朝进士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一篇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还有一篇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与诸弟书》。长久以来被称为 “封建残余” 的八股文,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高中课本中,一时之间引发了热议。支持者认为,历经明清两个朝代 600 年的八股文,是有合理成分的,学习八股文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学,还可以让学生的文章有 “体”;八股文中的由浅入深、起承转合也值得学习。反对者则斥之为哗众取宠、“逆潮流而行”,是在用“封建制度的产物” 误导学生。
对杭州高中的探索之举以及支持者的理由,我是赞成的。八股文从题目到内容、从格式到字数都有严格限制,要把这样的文章写好,没有深厚的功力很难做到,非下一番苦读经书、反复研习、咬文嚼字的功夫不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不少文学大家是从科举之路上走过来的,他们深厚的学养、精美的文字,并没有埋没在八股文中。八股文都是几百字的短文,它对字数的严格限制,尤其值得我们学习,这是防治时下易发高发的公文 “虚胖症”“拖沓病” 的灵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中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现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一文中也说过,他从八股文里,看到了作者的匠心所在。
第二个问题:怎样是八股化
随着古代科举制度的废止,八股文寿终正寝,结束了它的历史。但随着时代变迁,另一种八股文逐渐形成,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党八股。这种文风,与过去的八股文有相同相通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再回头看看毛主席所列的党八股八大罪状:
一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二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四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八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这 8 条中,后面 3 条是党八股的严重危害,不是症状表现,前面 5 种表现到现在依然存在,成了久治不愈的老毛病,而且翻出了不少新花样。
老八股也好,新八股也罢,最主要的共性特点就是写作公式化、套路化、模板化、脸谱化,统称八股化。唯书唯上、照搬照转、穿靴戴帽、空话套话连篇以及不顾内容、专究形式,大概也属于八股文风的范畴。
为什么有人说公文是八股文?主要是因为八股文讲究格式、讲究文字精炼、讲究起承转合、讲究 “代圣贤立言”、讲究引经据典要有出处,这些特点与公文非常相似。确实,公文在形式上甚至内容上有一些约束和限制,多少会影响到发挥的空间,所以有人说写公文如同戴着镣铐跳舞。但是,公文在内容上的限制性并不算很强,主要是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同时,公文对表达方式也没有非常明确、具体的限制,在既定的框架内,我们完全可以用鲜活的文字编排出优美流畅的舞蹈,表达出不同的思想、独到的见解。
其实,我们应该反对的不是八股文,而是八股化,当年毛泽东的本意也是如此。八股化有两重含义:
一是大家都写八股文,千文一面、千篇一律、八股成风。对此,毛泽东指出:“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公文是干部们写的,又是给干部群众看的,影响之广之大不言而喻。如果公文的文风坏了,甚至于坏文风反倒成了气候,那就有亡党亡国之虞。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著名作家王蒙早就说过:“一个政权要完蛋,首先表现在语言上的撑不起门面来,简单地说,就是说不成一句人话。”
公文是机关的门面、干部的脸面,不注重格式、排版,不讲究文辞是不行的。但也不能过度追求语言上、形式上的包装,甚至涂上厚厚的一层脂粉,连本来的面目都看不见了。过于讲究外在的东西,就会把写文章变成文字游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充其量是个有颜值没气质的人造美女。
现在,公文的一个通病就是脸谱化,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没有辨识度,没有自己的精气神。冰冷的数字,生硬的说教,成为很多官样文章的不二表情。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一个是抄袭,一个是克隆。如今的网络条件,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二是一篇文章,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是八股的风格。毛泽东早就指出,“‘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如果文章中只有少许的一部分讲究形式、追求工整,以至于表现出党八股的局部症状,那算不得八股化,充其量是有些八股腔、八股调、八股味罢了。病在腠理、在肌肤,都很容易处理;病入肠胃,也还不难治;一旦 “化” 了,那就是癌细胞转移、病入骨髓,神医扁鹊也只能束手无策、避之不及。
第三个问题:面对八股化的现象,我们该怎样做
在讲这堂课之前,我把《反对党八股》一文又看了几遍,毛泽东早已为治疗公文的 “八股病” 开出了很好的药方,而且这方子既扶正又祛邪、是能够标本兼治的。具体的治法包括:
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文章。
二、当你写东西或讲话的时候,要想到你究竟为什么人写东西,向什么人讲话,学会不用书本上的公式而用为群众事业而奋斗的战士们的语言来和群众讲话,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始终要想到使每个普通群众都懂得,都相信你的号召,都决心跟着你走。
三、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四、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五、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七、反对空谈马克思主义,必须联系中国的革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
八、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这几条,毛泽东是从精心挑选的 4 篇文章中抽取出来的,句句都是为写作实践所证明的真理,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写好公文的指路明灯。
对公文写作,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格式不是公式,范例不是体例,样板不是模板,大法不是定法,套路不是套子。这几组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
我国对公文格式有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专门开有公文格式一章 4 条,涉及 20 多个要素。质量监督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对公文中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也都有统一的标准、明确的规定。这里我就不背书了,大家可以把原文找来,好好学一学。
对公文格式方面的规定,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保证公文在形式上符合标准。但在现实中,公文写作也出现了一种公式化的倾向,就是简单套用某些格式来写公文。这样的格式,不是党和国家明文规定的,而是一些写手在工作中自创的,或是总结出来的。比如:用 “为” 字句开篇最省事,用号召结尾最有力,标题对仗最好看;在一级标题之下,一定要写上一段过门的话,既是承上点题,又能启下入题,等等。按照这样的格式去写公文,写出来的自然是八股文。
关于公文体例,党和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常用文种在体式上确实形成了一定的惯例,有可供参照的基本样式。掌握好的样式,在写作中可以依葫芦画瓢,较快地上手、入体。因此,有些同志就从各类文件中精选出一些范文,只要写同类的文稿,就有样学样,以不变应万变。有的同志把功课做得更充分,不仅每个文种都选出几篇范文样稿,还把文章框架抽取出来进行分析,饶费心思地总结出所谓的 “标准模板”“万能模板”,无论撰写领导讲话,还是起草红头文件,只要找出对应的模板一套,三下两下就能拼凑出一篇新产品,看起来还有模有样。还有的把批量的范文拆解开来,开头结尾有什么固定句式,起承转合有哪些实用技巧,常写的内容有哪些好词好句,统统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以备不时之需。写文章的时候,只要把这些零件散件组装起来,很快就能大功告成。
学习写公文,范文可以学也值得学,样板需要找也应该找,但绝不能把范文的体例作为通用体例,把所谓的样板固化为写作模板,以不变应万变,放之四海而皆准。我并不反对初学者学范文、学样板,但写上手以后,一定要抛开这些,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去谋篇布局、结体构造,而不是先把模子选好,再往里面装内容。
任何文章的写作,都有规律可循,有一定的方法可用,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古人说 “文有大法,无定法”(元 • 郝经《陵川文集 • 答友人论文法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同志总想走捷径,不肯下功夫钻研写作规律,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招式、琢磨套路上,学到的东西虽然也有用,但只是些皮毛、是表面功夫,而且用来用去就那么几招,一旦遇到容量大、难度大的稿子,就不够用了。
写文章,要善用方法又不死守方法,掌握套路又不拘泥于套路。如果只满足于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好用的套路,久而久之,就会陷入固化的套路里走不出来,终将作茧自缚。写作原理和规律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活水源头,只有吃透原理、摸清规律,才能随心所欲、见招拆招,出手即是招,无招胜有招。(4532 字,2017 年 12 月完稿,2018 年 4 月 15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抒心志于文章,好看;寓心法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用。打造最好的原创写作课!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4eebd0f9-a8f9-4e1d-9dc7-9f1c81f1af34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