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311
class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 “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 ·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 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运思之法 ●
一篇文章的构思,大致要经历四步:一是找出思绪这个 “线头”;二是明确思维的方向;三是捋顺思想的条理;四是形成清晰完整的思路。这既需要头脑连续运转,又需要保证思想有序运行,所以叫做 “运思”。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七大思维方法”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路,就会省心省力、事半功倍。
写作运思也要讲究方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都是写文章离不开的重要思维方法。
公文是 “为开展领导工作服务,为领导开展工作服务”,这一特质决定了公文写作还要善于运用领导科学中的思维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 “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的情况。在他强调的思维方法中,与公文写作密切相关的主要有这么七种。
一是战略思维。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 · 陈澹然《寤言 · 迁都建藩议》)谋长远与谋全局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就是战略思维。这种思维方法,主要特点是站得高、看得远,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方向。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战略思维,就是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而不是立足于本地、本单位、本岗位,一切从本位出发,屁股指挥脑袋;自觉把所写事项放在工作全局中掂量、定位和摆布,而不是就事论事、见子打子;善于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接续中发现规律、继承创新、开拓前行,而不是鼠目寸光、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写公文是 “关起门来当领导”,必须学会 “站在山顶看问题”。无论你处在怎样的岗位上,都要学会从本地本单位最高领导的层面去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哪怕 “身在兵位”,也要 “胸为帅谋”。事无巨细,都要通盘考虑,找准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考虑对全局工作的影响,从而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自觉服从全局,主动服务全局,使所写工作与全局工作步调一致、节奏合拍、协调推进。
写公文既要高瞻又要远瞩。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工作,认真回顾这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总结运用成功的经验,充分吸取失败的教训;学会用现实的眼光来审视工作,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立足点和突破口,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工作,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判断未来走向,善于预见风险挑战,精心设定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主攻方向,既画出路线图又定下时间表,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
运用战略思维不仅要制定好战略战术,还要把握好战机。既要洞察先机、抢抓机遇,又要审度时宜、虑定而动;既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又要因地制宜、随事而制。
二是系统思维。所谓 “系统”,就是事物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时序性、层次结构性和动态平衡性。运用系统思维,就是把任何对象都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中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努力形成最大的聚合效应。比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既加强整体谋划,搞好顶层设计,又合理分解任务,强化分类指导,保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局 “一盘棋”,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既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又整体推进、兼顾一般,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既抓住机遇、敢闯敢试,又把握力度、掌控节奏,做到蹄疾与步稳相统一,防止急功近利、贪功冒进;既统一制定政策和制度,又给基层留有空间,注重不同时期、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政策制度配套和衔接,避免 “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宋 · 杨时《河南程氏粹言 · 论政篇》)。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系统思维,最重要的是有整体观,对所写的事务和笔下的文章做到 “整体地看,整体地写”。即使事情很具体,也不能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由事想到人、财、物等做事的必要条件,想到政策、制度、环境等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虑事周详、处事稳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无论是一个观点、一个素材还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不能孤立地看,而要上下照应、左右呼应,使它们紧紧团结在主题之下、统一在文风之中。
三是历史思维。这是一种把过去、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考察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法。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我们想问题、写文章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而应该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更好地用于谋划未来、开拓前进。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说过,“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抵达多远的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教会我们如何 “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会了历史思维,就是学到了这位老师的看家本领。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历史思维,就是要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制定政策措施的时候,一定要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是辩证思维。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正就有反,有好就有坏,有静就有动,有张就有弛。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看主流也看支流,既看整体也看局部,既看眼前也看长远,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既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忽视细枝末节,这样才能统筹兼顾、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辩证思维,就是分析任何事物、看待任何问题都要坚持 “两点论”,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差异中找到共性,在矛盾中把握平衡。在此基础上,就能 “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明 ·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 第二十六回》),使各项工作拿捏有度、有条不紊。
五是法治思维。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基本约束,也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法规作为判断是非、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就是要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最起码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你要熟悉,搞党务工作的还要学好党章党规。在正确理解法律条文、准确使用法律概念的基础上,自觉把依法办事的原则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落实到以文辅政的全过程,做到办文依法、内容合法、处事用法。凡是涉及重大部署、重要改革的内容,不仅要于事周延,更要于法有据,决不能与法律规定有冲突。
六是精准思维。在这几年的公文中,“精准”无疑是个热词,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 “精准扶贫” 的反复强调而日益升温。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精准化的做事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到打出作风建设的 “组合拳”,从抓经济、抓改革到抓党建、抓反腐,一系列治党治国的具体抓手都很有针对性,莫不体现了精准思维。
精准思维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选点要精,发力要准,真正点中穴位、戳到 “麻骨”、一针见血,排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抓工作。现实矛盾都是由一系列具体问题累积起来的,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就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只会 “高屋建瓴” 地提些原则性要求和空洞的口号,不仅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还会败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良党风。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精准思维,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为写作导向。无论定政策、作决策还是做计划、出方案,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具体,抓住了关键问题就牵住了工作的牛鼻子。
其次要有实操意识,让提出来的办法措施能够落地见效。无论谋划发展、制定战略,还是指导工作、提出要求,都要有操作性,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症结出实招、求实效,而不是用 “大道理” 教育人、“大概念”忽悠人、“大原则”要求人。
再次要有强烈的到位意识,把该做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春秋《老子 · 第六十三章》)抓工作要抓到位,写材料也要写到位。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不拘小节的陋习,从公文调研到起草,从考据到校核,从排版到送审,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最讲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到所能做到的最好水平。
七是底线思维。什么是底线?就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有的人把法律比作 “高压线”,把政策比作 “红线”,把道德比作 “底线”,认为 “底线不能破,红线不能闯,高压线不能碰”。这样的说法虽然有道理,但并不准确,因为 “红线” 属于规划建设领域的专业术语,是相对于 “蓝线”“黄线” 来说的;“高压线”则是相对于 “低压线” 而言,无论是本意还是引申意义,它们与 “底线” 并不具备严格的比较意义。实际上,我们在法律、纪律、政策和道德领域各有各的底线,底线可守不可踩,更不可越。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一旦触及底线,意味着已经无路可退了;只要突破底线,就会产生质变、导致恶果、受到惩罚。
至于底线思维,指的是 “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强调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管控,“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底线思维,首先要有忧患意识。古人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 · 系辞下》)这说的就是忧患意识。我们在谋划工作的时候,既要看到本地本单位的优势,也要看到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机遇,也要看到风险和挑战。在总结工作的时候,既要看到成绩和经验,也要看到不足和教训,尤其要避免报喜不报忧,或者 “门缝里边看问题,放大镜下看成绩”,“讲成绩一大套,讲问题小冒号”。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多看成绩往往问题多,多看问题常常成绩多。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我们才能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第六十四章》),有风险就装上保险杠,有危险就装上安全阀,有压力就装上稳压器,做到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边界意识也是底线思维的应有之义。在制定法规性、政策性、制度性文件的时候,一定要划出清晰的边界,清楚地告诉别人哪些是不能逾越的底线。“一般”“原则上”“特殊情况” 这样一些模糊词语,意味着边界不够清晰,还留有余地和退路。我们经常说:做事情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但是,对于那些违背基本原则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做,也不能让这样的内容出现在公文里。
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我们起草文稿的时候,还要有短板意识。不能只看 “长板”,一切以“长板” 为标准,而要先把短板找到,及时把短板补齐。这里所说的短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针对所写工作中存在的短板,提出查漏补缺的有效办法;另一方面,要针对自身能力上的短板,在写作过程中下更大功夫。一个总的原则,就是 “缺什么,补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种思维方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归结起来都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这是做好领导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写好公文的思想法宝。(4279 字,写于 2016 年 6 月,2019 年 9 月 19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3f03556d-f6c4-4692-966b-0b763bca09e4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