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291
class
【新课导学】
“三好公文课”9 天没有更新,好像打破我自己的纪录了!
这段时间真忙,没有八小时以外,没有周末,好不容易到外地开个会,刚开半天就被紧急召回。用我新学到的一句话来说,忙到开始怀疑人生了!
所有的 “忙”,几乎都围着材料转,不是在写材料,就是在改材料。我粗略算了一下:
6 月份,一共出手 40 篇材料,日均 1.3 篇、6000 多字。其中,领导讲话稿最多,有 16 篇;其余的广泛涉及主题教育方案、工作报告、工作通报、综合信息、调研报告、先进事迹材料、专题片脚本等。
今天是 7 月 13 日,目前已出手材料 12 篇,其中领导讲话稿 9 篇。
这些统计数据,还不包括新闻稿和日常核文,以及过程稿、返工稿。
在起草和修改这些文稿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可以作为课程素材的 “活材料”,发生了不少可以作为教学案例的写作故事,也有了一些新的写作心得,只是还没有时间整理出来,有的暂时也不宜公开。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间歇,我的电脑屏保中跳出了这样两句名言: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帕斯卡)
当细小的笔尖完成所有细节,恰如每一朵花由花苞到盛开一路走来的旅程。(《微花》林田)
我想说的是,笔耕之路虽然艰辛,但也不乏风景,我们要学会欣赏 “每一朵花由花苞到盛开一路走来的旅程”;只要我们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自己的心血,就能给文字以生命,而不是将生命付诸文字。
聊以自慰,也与写友们共勉。
291
class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 “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 ·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 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习文之法 ●
写文章是个技术活。学习掌握任何技术,从根本上说,方法就四个字:得心应手。辩证唯物论强调知行合一,“得心”就是 “知”,“应手” 就是 “行”。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先要对写作方法、技巧及其原理了然于心,再反复上手去练,直到手随心转、心到手到。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实现“知行递变”,先不折不扣地变“知” 为“行”,再由 “行” 自变为更高更深层次上的“知”,周而复始,不断提高。
文章自得方为贵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这是金代文人王若虚的感悟——心有所得,自己独创的文章才可贵;如果完全承袭前人,就像和尚接受师傅的袈裟和饭钵一样,怎能算是自己的作品?
看起来,这与前文好像有些矛盾,前面说要 “转益多师”,这里又说“衣钵相传” 不好,应该“文章自得”,到底该怎么办?
实际上,继承和创新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继承当作目的,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否则一切只能在原地打转转。
古人还说过:“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 · 尽心下》),“是以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清 · 章若诚《文史通义 · 文理》)。能工巧匠也好,写作大家也罢,可以教给别人手艺上的规矩法则,却不能让人学会巧妙地运用,因为所有的 “巧” 都来自本人的精心构思、思维创造。理解了这个道理,自然会懂得为什么“文章自得方为贵”。
无论从别人那里学到的方法技巧,还是从书上看到的秘法绝招,不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始终是别人的东西。只有真正会用了、用好了,有了自己的成果以至心得,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你。这就像有一碗饭,无论你放在桌上还是端在手里,它都还是饭。只有吃进嘴里并消化吸收以后,它才能成为你身体里的营养和能量。(556 字,写于 2016 年 6 月,2019 年 7 月 13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2f4007f1-c1aa-4b63-98af-78777575d783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