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这不算是一堂课,而是与读者的一次交流,也算是 “三好公文课” 的一次导学。
我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做广告,而是源于与一位年轻朋友的交流。昨天,我推出《找准问题最关键》一文的上篇之后,这位朋友给我发来微信,其中写道:
感觉文章架子拉得过大,特别是第一部分谈问题 “怎么看”,展了五大点,从上下五千年讲到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洋洋洒洒。博则博矣,但似乎实效性弱些,有点像“做” 文章。假如浓缩成一段文字,讲清 “问题很重要、发现问题考水平” 的意思,然后把主要火力放在 “怎么找问题” 上,是不是会简练些。
诤友难得。我非常感谢这位朋友,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我的公众号,并时不时给我提提意见、泼泼 “冷水”,实际上也是在帮“三好公文课” 找问题、做改进。尽管对自己的文章敝帚自珍,但我绝没有文人相轻的心理。看到、听到别人提的意见,我不一定会放弃自己的主见,但我绝对听得进意见,认为对的意见一定会接受,认为不能接受的一定有理由,而且这个理由必须站得住脚,至少能说服我自己。
很抱歉,这位小友这次所提的意见,我没有接受,因为他的意见也曾是我写《找准问题最关键》一文时的顾虑。思虑再三,我最终没有把这篇文章压缩成短文,还是写了洋洋万言。为什么?我在微信中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和直言不讳的意见,还请继续保持。你说的没错,这篇文章架子拉得很大,但 “很大” 不一定“过大”。我写的这篇文章,是一篇大文章,架子不大装不了那么多内容。虽然这篇文章可以往小里写、短里压,但那样写会让读者重术而轻道。我认为,认识是道理更是 “道”,不写透不行。今年我看到的对照检查材料,还是有人把查摆问题写成评功摆好,这种情况年年有。领导干部如此,何况一般干部?
从我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看,你就会觉得第一部分架子并不大。全文 10867 字,导语 786 字,“怎样看问题” 部分 2743 字,“怎样找问题” 部分 4482 字,“怎样写问题” 部分 2828 字,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我不希望我的读者只从我这学点 “写法”,更希望他们能学会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去找到自己的 “道”。
上面这些,都是我的心里话。确实,对资深写手来说,《找准问题最关键》一文的第一部分价值不大,因为其中的道理他们不见得比我懂得少。但是,“三好公文课” 的学员年龄不一、水平不一,对那些初入机关、刚刚走上文稿之路的入门级写手来说,我觉得很有必要让他们懂
得 “问题” 中的道理。文章长点儿不要紧,大不了分期发;道理不讲清楚可不行,我不能误导年轻人,让他们觉得找问题、写问题不过是在玩文字游戏。由此,我临时起意,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我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原因:“三好公文课” 上线 50 多天,推出了 38 堂课,拥有了 5400 多注册用户,也到了作个阶段性小结的时候了。
回过头看,我推出的这些课,最短的一篇只有 591 个字,一千来字、两千字左右的各有 5 篇,加起来占所有课程的三分之一强。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课程是 3000 字以上的长文章。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三好公文课”的学员并不排斥长文章。在我推出的课程中,单篇点击率最高的《机关新人必修课》,有 2600 多人读过,篇幅是 3269 字;其次是《深挖精耕细作,求实务实落实,认真抓好办公室有关工作》,有 2300 多人读过,篇幅是 5492 字。《找准问题最关键》一文,是 “三好公文课” 中最长的一篇,但点击率并不低,读者、点赞和留言都在迅速增长。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想,大家不排斥长文章的根本原因,是这些文章中有内容、有干货,它们的分量对得起文章的长度,能让大家学到更多东西。当然,像《找准问题最关键》这样的 “万言书”,我不会多写,我写文章还是非常注意控制篇幅的。最近,我在每一篇文章的末尾,都注明了字数,这是如实向读者汇报,也是请读者监督、评判。
我长期跟进的几个公文写作类公众号,征稿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不超过 3000 字,以 2000—3000 字为宜,这是微传播、微文章的一个特点。
我为什么不迎合这样的需要?根本原因就是写文章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读的。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碎片化、学习快餐化的时代。碎片化学习走的是 “短平快” 的路线,不需要大块的时间,门槛低,效率高,这是其优势,但它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视角单一,以浅阅读为主,文章偏重于事实的说明而不是过程的推演,往往令读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但节约了时间不等于用好了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不等于提高了学习质量。所以,我希望自己提供的课程,更多的是色香味和营养俱全的 “大餐”,而不是应急果腹的 “快餐”。“三好公文课”里的文章,长中短都有,每一篇文章我都是作为 “样稿” 来打造的。我希望,自己不仅在教别人怎样写文章,更是在身体力行地写给大家看。
其实,我并不排斥微传播,不仅正学着用,而且注重吸收其有益的成分。近年来,我写自己的文章时,经常分段分得比较小,有的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句话。还有,我写的第一部关于写作方法的书,多数专题的篇幅在 5000 字以上;第二部则多数是千字文,我称之为 “小清新” 的文风;第三部多数是每一讲 3000—5000 字。这里面,就借鉴了微传播的写作技巧。
昨天晚上,我爱人向我推送了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给大龄女儿的信。尽管女儿已经 30 岁,老大不小了,可这位父亲很理智,他并不 “催婚”,而是告诉女儿:“我宁愿你不嫁,也不想你有一个凑合的婚姻。”我想,对待学习、对待写作,我们也应该有这种不迎合、不凑合的态度,有 “板凳甘坐十年冷”“守得云开见月明” 的定力。
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清 · 张潮《幽梦影》)我已迈入中年,读书写文章正处于 “庭中望月” 的阶段,我希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月亮完整地呈现给读者,不管它是否完满,我看到多少就呈现多少,至少这样做比 “隙中窥月” 要好一些。
这样说可能扯得有点儿远了。回到今天的主题上,我想告诉读者朋友的是,我正在努力赋予 “三好公文课” 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没有写过的文章我不讲。
第二,没有真切体会、独到见解的经验我不谈。
第三,没有经过咀嚼消化、实战检验、成果转化,从别人那儿直接拿来的方法我不教。
第四,复制粘贴、东拼西凑,拿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重新勾兑,当文字搬运工的文章我不写。
第五,“三好公文课” 中没有模板,没有套路,没有教科书式的范文讲解,没有从别人的文章中 “活剥”出来再让读者 “生吞” 下去的招式大全、句式汇总,这样的 “教法” 我不屑。
我不敢说自己做到了倾囊相授,但我绝对有 “不吝金针度与人” 的胸怀。很多 “压箱底” 的绝招、秘笈我都掏出来了,希望读者们喜欢,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8 年 1 月 15 日,共 2731 字)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0dd6b85b-443c-47b5-bf96-d1d6f7f89582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