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522 学好写作 如虎添翼——与党校中青班学员谈机关文稿写作
Words 6653Read Time 17 min
2023-6-24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学好写作   如虎添翼
——与党校中青班学员谈机关文稿写作
成    文
notion image
接到这两期中青班的授课邀请后,我一直在琢磨 “讲什么、怎么讲”。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讲我最擅长的机关文稿写作,因为讲别的内容,我未必比在座的各位更有发言权。
但是,就机关文稿写作来说,值得讲的东西太多了,怎样才能讲出针对性、讲出新鲜感呢?我又想到,今年是虎年,老虎厉害是厉害,但一般的老虎只能啸傲山林,如果插上翅膀,成为空地两栖的 “插翅虎”,岂不是更厉害,那才叫真厉害!
我看过一本书,书名叫《公文写作:成功的隐形翅膀》。我有一名同事,也是写材料出身的。前几年,他从 “材料口” 交流到 “业务口” 的时候,一位同行老前辈对他说:“懂文字的人做业务,如虎添翼!”想起这两件事,我更是下定决心:就讲这个主题了。
下面,我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聚焦机关文稿写作的功用,说得更直白一些,是这把 “刷子” 对干部成长、事业发展的益处好处,就如何添上这个“翼”,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远的先不说,我们就从党校、从中青班说起——
我们这两期班,是 3 月 1 日开的学。大家学了两个多月,相信都有一个感受:党校的作业真不少!这些作业,多数要通过写来呈现和完成,能写的学员会觉得很轻松,平时很少动笔的学员则往往会捉襟见肘。到结业前评选优秀学员的时候,能写的学员物化的学习成果多,得到的推荐票也会比较多,这是最现实、最直接的好处。这样看来,经常舞文弄墨的学员似乎占了便宜,但党校的学员考核机制是公开公平公正的,不会特别照顾谁。所谓的 “便宜”,其实是常写、能写带来的 “助益”。
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青班厚爱有加,党的十九大以来,连续 6 次出席中央党校中青班的开班式并作重要讲话,对学员寄予殷切希望,对中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给予悉心指导。总书记强调,中青年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2019 年 3 月,这是讲话的发表时间,下同),要学思践悟(2019 年 3 月),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2020 年 10 月),要善于总结思考(2021 年 9 月)。学好写作、善于写作,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多更好地达到这些要求。
——加强理论修养,最有效的方式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但光靠读、学、悟,成不了理论好手,还得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2019 年 3 月)。我们学理论,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写”是做到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最有效的途径。“写”的前提是 “学” 和“知”,“写”的全过程都伴随着 “思”;“写” 本身也是 “用”,能促进你把所学所知更好地运用到工作谋划、工作总结以及对工作实践的指导推动中;“写” 更是一种“行”,是集培元、立心、铸魂、赋能于一身的修行,也是基于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自觉践行。而要成为理论高手乃至理论大家,更是离不开写,因为 “讲台之声不过百米,文章之言可越千山”,只有写出来、传出去,才能彰显思想力,在“大家” 的认可中成为 “大家”。为什么那些“大领导” 时不时要在党报党刊上发表理论文章?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现自己的理论水平。
——学思践悟,在写作中能集中实现、同步实现、完全实现。换句话说,就是写作能很好地把学思践悟集于一身、融为一体。学习是 “吃进草”;思考是“消化”“内化”,使吃进去的草料成为你身体里的营养;实践,包括写作实践是“挤出奶”,把身体里的营养转化为造福他人、改造世界的能量;领悟是“反刍”,能够帮助我们把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得更充分,达到“吃干榨尽” 的效果。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撰写调研报告是 “提能” 的有效方式。如果调查研究不能落到报告上,就属于 “劳而无果”,至少这个“果” 是不大不甜的。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结出的果,好的调研报告更称得上是成果,结出的是成熟的果。怎样才叫成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谈谈调查研究》,2011 年 11 月)。写作不仅是这样一个过程,还能让整个过程固化下来。
——善于总结思考,就要用好写作这把利器。一方面,总结本身就是机关文稿的一个文种,是总结思考成果的物化形式。另一方面,写总结的过程就是认真总结、深入思考的过程。总结不一定非要动笔,在脑子里过过电影、复复盘也是可以的,但动笔去总结,效果一定会更好,这和做调查研究最好要写出调研报告是一个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样是实践,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2021 年 9 月)
关于怎样才是 “善于总结”,我总结过这么一些体会(详见 “三好公文课” 第 493 讲,点击此处可阅读):
先 “趁热” 复盘,再 “淬冷” 思考;
小仗小试要及时小结,大战大考要全面总结;
重在总结正面经验,贵在总结反面经验;
书面总结优于口头总结,集体总结胜于个体总结。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分析,我相信大家对写作的好处益处更有感了。下面,我们再回到这一讲的主题上,聚焦如虎添翼的 “翼” 字,从 5 个维度相对系统地谈一谈我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写作是学习之翼
关于写作与学习的关系,我写过这么一段体会:
学海无涯,不仅需要苦作舟,还需要笔作桨。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知识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以笔为犁,在知识之田里深耕细作,才能把它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利用起来。
学什么、怎么学,这是学习的 “元命题”。我们学习的内容,归结起来无外乎两大类:一是知识;二是本领。
——先说学知识。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中青年干部开出了这样一张 “课程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总的要求是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2021 年 9 月)。
我把知识分成 3 种类型:一是学识,学习途径主要是阅读(读书看报学文件)和口耳相传、师徒授受;二是见识,学习途径主要是观察,这是比 “看见” 更高的要求;三是智识,学习途径主要是领悟。我还总结过这样两句话:
读有字之书长学识,读无字之书长见识,把学识和见识消化以后,领悟出来的 “道” 就是智识。或者说,当你把所学所见都忘掉以后,仍然能够留在头脑里,帮助你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精神营养就是智识,就像我们小时候吃过什么食物已经不记得了,但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们的骨头和血肉。
写作,无疑具有促进学识、见识、智识增长的作用,特别是能够帮助我们把学识、见识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智识。
——再说学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2020 年 10 月,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又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无论是 “八种本领” 还是“七种能力”,都可以借助写作来培养提升,也可以集中体现在文稿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亲自撰写、主持撰写、指导撰写的重要文件和讲话中。
总书记还强调,“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2021 年 9 月)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学习上,年轻干部一定要保持一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 泰伯》)的恐慌感、紧迫感、危机感,不断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提高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第二,写作是工作之翼
公文,或者说机关文稿,是我们谋划、部署、指导、推动工作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在体制内工作,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一切工作的运转都离不开文稿文件。机关文稿就像是一条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输油管,不断把政令之油输送到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乃至神经末梢。为什么考公务员要考申论?为什么各地各单位招人的时候,写手总是 “香饽饽”“抢手货”?原因也在这里。
第三,写作是管理之翼
从地方到单位,我们现在强调的是治理。但从岗位分工来说,还得强调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说是沟通,有人说是协调,也有人说是激励,还有人说是 “建立背靠背的信任”“正确地做事”。但不管怎样,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通过管好人来做好事。
管人该怎么管?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是制度管理,正所谓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无论是制定制度、推行制度还是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性,都离不开文稿、离不开写作。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无论党政管理还是地方、区域、行业、单位治理,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制定、发布和推行政令,这也离不开机关文稿写作。
文以载道,“道不远人”(《中庸》)。机关文稿不仅可以指导和推动工作,还是管理之道、治理之道的主要载体。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学习领悟其中的 “道”。同时,我们自己领悟的 “道”,也可以通过文稿文件,变成政策和策略,变成他人可学可用之道。
第四,写作是领导之翼
领导是比管理更高的层次。领导方式有多少种?答案有千万种,但最基本、最广泛、最主要也最重要的是 “用笔领导”。1950 年 5 月,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指出,“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 他还说:“这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关于领导方法,邓小平同志有这么一段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说:
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 “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用笔领导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一种责任。
现实中,有些同志认为,领导的职责是把方向、作决策、用干部、抓大事,写材料、爬格子这样的小事,交给 “秀才”、交给文秘人员去做就可以了;也有的同志觉得抓项目、抓民生才是真刀真枪、真金白银,写材料是纸上谈兵、花拳绣腿,所以不愿意在写材料上下功夫、花心思、耗精力;还有的同志从政起步的时候靠笔杆子开路,有了一官半职,就不怎么动笔了,似乎有人代笔也是一种待遇,在他们心目中,今天努力写稿子,是为了明天审稿子,后天念稿子。久而久之,就成了离开秘书不会写、离开稿子不会说的 “文寄生”。往轻里说,这是一种 “秘书依赖症”,是 “拐杖化生存”;往重里说,这是放任自己被 “思想绑架”、被 “权力架空”,是对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对党和人民事业极端的不负责任。
1981 年 5 月,党中央专门出台《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领导者自己动手起草重要文件准备讲话的过程,是一种不能假手别人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如果没有这个过程,虽然写出了文件或讲了话,作了报告,但思想、观点和语言都是别人的,对所论述的事物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对所说的意见、办法,是否正确,是否行得通,心中还是无数,那么,在执行中央或上级指示的过程中,其行动也必然带有某种盲目性或摇摆不定,也就难以做好工作。如果有了这个调查、加工、思索、提炼的过程,情况就会截然不同,不仅能够避免讲话、报告一般化,而且由于对所论述的问题有了比较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办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心中有数,比较有把握,那么,在执行中央或上级指示的过程中,其行动就会是自觉的、坚定的。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地担负起领导的责任,做好工作。
写文章,讲究文责自负。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对起草、经手、过眼、使用的文稿文件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必须始终做到提笔有责、提笔负责、提笔尽责。
关于用笔领导是怎样一种能力,如何提高这种能力,我在党校专门讲过一课(详见 “三好公文课” 第 412 讲)。这里我就不炒旧饭了,只亮一下核心观点——
用笔领导的能力,就是用笔来研究、用笔来谋划、用笔来指导、用笔来总结、用笔来宣传的能力。这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
写作能力也不是单一能力,而是 “写作 + 能力”。其中的“+”,和“互联网 +” 的“+”是一个意思,其含义不是“结合”,甚至也不是“综合”,而是“融合”,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作是一种粘附性、包容性特别强的东西,可以说是“百搭”。
提高用笔领导能力,关键在四点:一是拉高标杆,多看大作,多学大师,向中央文件、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标看齐。二是积学储宝,做到铢积寸累、厚积薄发,“劳于读书” 才能 “逸于作文”。三是勤于动笔,自己动手、敢于上手、笔不离手。四是内外兼修,内练头脑聪、外练笔头硬,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
第五,写作是生命之翼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散文,题为《生命的化妆》。其中写道:
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我们经常讲 “文如其人”,文章不仅是有生命力的,还能点燃生命,丰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有人说:“阅读是思想的旅行,旅行是心灵的阅读。” 而我深深地体会到:
写作是比阅读更具探索意义的思想旅行,因为阅读这种旅行,是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往前走,尽管可以有新的探索和发现,但还比较有限;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那是一种于无路处开路的思想旅行,不仅能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还可以随时驻足、随时播种,让一路上长出垂荫之树、开出心血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让走过的人、看到的人、需要的人从中受益。
余秋雨说:“一切美好的生命,都处于创造之中。” 我体会,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不仅是创造,更是分享;不仅是对生命意义、社会意义的思考,更是对意义之大、意义之美的张扬。
总之,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生活还是生命,写作都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它能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拥有诗和远方。
2021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了 “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 的号召。
写作是工作之翼、管理之翼、领导之翼,实质上也就是我们的事业之翼。我们作为机关干部,虽然未必都吃文字这碗饭,也应有 “以文弘业” 的自觉追求。当然,此 “业” 非彼 “业”,我们要“弘” 的“业”,往大里说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往小里说才是写材料这个事业。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说:“君子之学,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于难兼也。” (《薛简肃公文集序》)清代文人刘大櫆也说:“大行则发之于事业,穷居则不得已而见之于文章。”(《郭昆甫时文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文辅政就是 “以文弘业”,是“施之事业” 与“见于文章”相统一的有效途径。这样的 “大行”,“弘” 的不是个人之“业”,不是著作等身、名利双收之“业”,而是党和人民之“业”,是文治中兴、经世致用之“业”。相对于这样的大业伟业来说,我们所写的文章署不署个人姓名,实在微不足道。
至于 “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从干部个体乃至群体的角度看,不正是在充实和丰富我们的生命吗?这恰恰解读和印证了“写作是生命之翼” 的观点。
古人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 系辞》)我今天所讲的,不是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而可以看作是对写作价值观的特殊解读,其实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上 6 次重要讲话精神的特别串讲。我所讲的内容,应属于 “道” 的层面,至少“近乎道”,目的是指明一条在从政之路上有利于大家行稳致远的大道、正道。如果大家听了这堂课,对写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浓的兴趣、更高的重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6516 字,2022 年 5 月 22 日完稿)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notion image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523 谈谈公文写作的理性——读《大美可追:余秋雨的文化美学》有感
下一篇
521 干部不重视拿笔杆的七大原因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