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174 “有心学” 还要 “用心写”
Words 3449Read Time 9 min
2023-6-20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174
class
【新课导学】
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写于 2017 年 4 月,是我完成《边写边悟》初稿以后才补充进去的。
文章有 2892 字,在全书中属于少见的 “长篇”。我也考虑过,这样的篇幅收入该书是否会显得突兀,与其他文章不那么匹配。但是,我又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一文中说过的话:
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意思是说,野鸭子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
于是,最终我还是把这篇长文章收入了《边写边悟》。这部书中还有一些文章也是如此。
成在恒心
写公文,上手易,写好难。写一篇稿子花费的时间长则几天短则几小时,却需要调动所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储备。拿出一篇精品文章很不容易,成为一名写作好手就更不容易,可以说是一辈子的事儿,需要有真功夫,更要下长功夫。
notion image
“有心学” 还要 “用心写”
notion image
我讲写作课的时候,常有学员问:“成老师,我也想学好写公文,可是不知道怎样学才效果好、见效快,有什么秘诀吗?”
我回答:“秘诀很简单——浓缩为一个字,就是‘写’;两个字,就是‘多写’;三个字,就是‘用心写’!”
这个 “三字经”,是我多年来的切身体会,也是我能够从一名学医出身的大学教师转型为机关写手的关键所在。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每一个字都代表着无数心血的付出。
“写”是行动式学习、实战训练,是学习写公文的根本途径。站在岸边上,永远学不会游泳。无论你看了多少范文、记住了多少绝招、积累了多少知识,一切最终都得落在 “写” 字上。只有 “写”,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思想、把方法转化为经验、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你所学到的东西才能消化以至内化,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写”是一串 “0” 前面那个“1”,不写,一切等于零!
但是,仅靠一个 “写” 字是不够的,有量变才有质变,所以要多写。也许有人会问:“那要写多少才‘够量’啊,有没有量化的指标?”这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有两个:一个是 “1 万小时定律”。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 1 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另一个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 · 西蒙提出的专业技能习得 “十年定律”。他研究了国际象棋棋手的成长规律,认为要获得足以支撑你成为大师的专业知识,大概需要 10 年。这与我国古诗中所说的 “十年磨一剑”(唐 · 贾岛《剑客》)是一个道理。
也许有人又会问:“我并不打算成为大师级写手,只要会写,能满足工作需要就够了,这样的话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充满智慧的先贤早已给出了答案——“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北朝 · 刘勰《文心雕龙 · 知音》)。等你写够一千篇公文,差不多就能跻身机关 “材料界” 了。至于具体要用多少年,那要看你的勤奋程度。每天写一篇,每个月写一篇,你付出的时间不一样,成才所需要的年头当然不一样。
量变不等于一定会发生质变,所以还要用心写。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说过:“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阅微草堂笔记》)凡事用不用心,效果大不一样。2016 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 · 艾利克森出了一部书,书名叫《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在这本书里,他明确指出 1 万小时定律是站不住脚的,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 1 万小时的最低阈值;不断学习只是 “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正确的练习” 应该是“刻意练习”,需要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在我看来,刻意练习当然是必要的,但 “用心” 比“刻意”的标准还要高。用心,就是专注,心无旁骛,只想着这一件事;就是认真,不允许一点疏忽,不放过一点瑕疵;就是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清 · 郑燮《竹石》),“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窦文涛在他的节目《圆桌派》上说过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去做,就会给所做的东西增加 “心灵附加值”;种种用心之处,可以通过所制作的器物传递,让别人充分感受到浸透其中的情感、心力和虔诚。说白了,就是用心做出来的东西,其中自有匠心,自己知道,别人也感受得到。那么,在公文写作中怎样才能做到用心呢?我有这么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一,每天比别人努力一点点。有两个算式特别能说明问题——1.01365=37.8;0.99365=0.03。这说明了什么?每天多做 0.01、少做 0.01,看起来没有多大差别,可一年到头积累下来,何止是云泥之别!
第二,不在写稿子,就在为写稿子做准备。抗倭英雄戚继光有一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马上作》)要把文章写好,就得有这样一种 “时刻准备着” 的状态。平时养兵练兵,打仗的时候才会不慌不忙;平时蓄势待发,写稿的时候才能势如破竹。
第三,不轻视任何一篇稿子。所谓 “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新做”。哪怕稿子再小、再简单,就那么一两页纸、几百个字,也务必全力以赴,始终认真对待,绝不掉以轻心。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反复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因此,卓越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第四,要让领导满意,先要自己满意,自己不满意的稿子绝不出手。自己满意,领导未必满意;自己不满意,领导多数情况下也不满意,这样的稿子交出去,就是交差式的应付。应付惯了,就会写坏手——养成了随便写、随便交的坏习惯,日后想改过来也就难了。
第五,生命不息,写稿不止;时间不到,改稿不止。俗话说:“常看心中有底,常写笔下生花”,“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清人唐彪说:“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也。” 契诃夫认为:“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写作是一门技术活儿,写作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常写、坚持写,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只读不写,光看不练,写作水平是难以提高的,即使脑子里有东西,笔下也表达不到位。
当然,着眼于 “学” 的“写”只是初级阶段。当 “写” 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时候,笔就停不下来了,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用不着再刻意追求。
改稿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习写文章必须学会改文章。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 也有人说,好文章是 “三分写、七分改”。我认为,在一篇文章的生产过程中,修改所用的时间占多大比例,主要取决于起草时用心的程度。如果 “草稿不草率,初稿不粗糙”,自然用不着大改,反之在修改上花的时间就会很多。但不管怎样,文章不厌来回改,越改才能越出彩,而且 “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宋 · 吕本中《童蒙师训》)。
修改文章,要有不容一字之失、一句之误的认真劲,更要有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精气神。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 “洁癖”,文字工作者应该有 “字癖”,一个字看不顺眼都不放过,不改到最后一刻绝不出手。被誉为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的胡乔木,就经常追着印刷厂改文章。
第六,尽量把水平发挥到极致。正如唐代诗人方干所言:“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闲居遣兴》)一方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才能展现出自己真实的水平、全部的实力;另一方面,只有让自己走出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任务的心理舒适区,不断自我加压,一次次把自己推到临界点,才有可能实现能力上的突破。很多时候,当你完成了一项在自己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就已经实现了一次嬗变、涅槃。
第七,不以稿子出手或得到采用为终点。机关文稿的生命历程,包括起草、送审、采用、印发、贯彻等诸多环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文稿写出来以后,其生命旅程才刚刚开始。真正用心写稿子的人,不是写完了、出手了就了事,他一定会追踪到底,既盯着整个流转过程,看有没有修改、有哪些修改、是谁改的,认真琢磨别人修改的地方和原因,也看被采用、印发之后,受众评价怎么样、实际效果怎么样,还注意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扬长补短,打一仗总结一次、进步一次。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心学,会让我们多一分成长的动力;用心写,会让我们多一分成功的可能。(2892 字)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175 国庆七天假 过得怎么样
下一篇
173 谈谈《边写边悟》的写作构思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