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483 脚板底下出新闻 脚板底下出美文——读《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一文有感
Words 3828Read Time 10 min
2023-6-24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脚板底下出新闻   脚板底下出美文
——读《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
一文有感
成    文
notion image
前几天,同事 “写友” 小梁通过微信向我推送了一篇文章——《光明日报》10 月 21 日刊发的重磅调研《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以下简称《西海固》一文)。因为工作正忙,当时我只粗略地浏览了一遍,没来得及细看。第一印象,这是篇好文章,好东西不少,值得深挖细品。
第二天,小梁的老师、调研组成员之一刘昆也向我推送了这篇文章,说是请我指正。
刘昆是国内知名的话题新闻专家,曾多次荣获光明日报总编辑奖、总编辑特别奖,现任该报记者部主任。在这样的大家面前,我连评论都底气不足,哪有资格 “指正”。
刘昆是我的兄长,也是我心目中的老师。因为工作关系,过去我和他有些交集,交往不多,感情不浅,属于一见如故、可以交心的那种君子之交。在我看来,他不仅亦师亦友,在为人为学为文上,还是可以 “神交” 的对象。事实上,我们更多的交往,不是你来我往,而是文来文往——包括他本人推送给我看的文章,比如这次;更多的是写友推荐给我看的,还有我自己在媒体上看到的他写的文章。
收到刘昆兄的微信,我又把《西海固》一文看了一遍。这次看得比较认真、仔细,毕竟是 “长者命、不可辞” 嘛!恰逢双休日,我把这篇文章从网上下载下来,排好版,静下心,用 “点读法” 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还与小梁进行了微信交流、电话交流。
对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标题好。《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不仅地名上了标题,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儿,10 个字当中还有 2 个动词,动感足,正能量充沛。新闻教科书里有个生动的说法:一个动词,胜过一打形容词。标题当中有动词,会让标题一下子就活起来。
其次是开头好。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沿福银高速一路南行,地势越来越高,绿意越来越浓!
一座座新建的青砖黛瓦的房舍掩映在绿荫中,透出勃勃生机。远眺车窗外,辣椒、西芹、甘蓝、黄花菜等多彩植物,构成一幅幅绚烂画卷,绕山腰缠绕、缠绕;屋顶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漾着粼粼波光。
艳阳、蓝天、白云、波光、绿浪装扮出的六盘山,流光溢彩,巍峨壮观……
好一幅盛世美景!
很难想象,这里就是曾经 “苦瘠甲天下” 的西海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国家各项政策扶持,通过数百万干群倾力奉献,通过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西海固,已然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这一彪炳千古的奇迹,令世界惊叹!
这个开头,运用了彩绘的笔法,由远及近,且行且看,所描绘的景象跃然眼前,如同我们就在当地 “车游” 一般,一下子就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好效果。
写文章,好的开头能让人一见钟情。这篇文章的开头,妙处在于场景可视,而且是在动态中展示,不仅画面感强,还能以景吸睛,借景带出事。
第三是角度好。全文选择了 6 个视角来审视西海固的变化,分别是:
基础设施提升——强化 “骨干工程”,疏通 “毛细血管”,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闽宁协作提升——从单向援助到双向互动,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发力,催化乡村振兴的 “乘法效应”;
乡村产业提升——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乡村振兴的强劲势能;
农民素质提升——涵养市场观念,培育新型农民,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风文明提升——从 “送文化” 到“种文化”,从 “富口袋” 到“富脑袋”,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治理效能提升——以 “关键少数” 带动 “绝大多数”,以“头雁效应” 激发“群雁活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这 “六个提升”,既聚焦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又全面覆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 5 个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既见事又见物更见人,既见思路又见做法还见成效,绘就了一幅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到接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全景图,是一篇对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很有启示意义的大文章。
这组小标题,展示的只是大视角。每块内容之中,其实还各有若干个以小见大的小视角。比如,写治理效能提升,就先后从推行阳光村务写到工作队选派,从实施 “两个带头人”(村党组织带头人、村民致富带头人)工程写到成立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些看点不是一个个摆出来的,而是用一件件鲜活的事、一个个典型的人串起来的,收放自如,转接自然,详略得当,浑然一体。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善于发现的 “新闻眼”。《西海固》一文,大到主题和视角的选择,小到看点的选择,都体现了很强的政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看似写新闻、写所闻所见,体现的是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规律性认识。通过以西海固和宁夏为样本来解剖麻雀,对于这两方面工作需要在哪些方面衔接、如何衔接,怎样才能 “衔” 得好、“接”得巧、确保 “有效”,文章从思路的梳理、做法的开掘,到经验的总结、启示的提炼,都下了很大功夫,写到了点子上甚至是根子上,给出了具体方法,也揭示了思维方法,既在新闻写作上体现了很高的专业水准,也在研究“三农” 问题上体现了很高的专业水准。
第四是内容好。写事,有大有小,由远及近,生动具体;写人,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有人有事有料,有过去有现在有对比,就有了话题、成了故事。文中所写的事和时间点,远溯清光绪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到 1972 年联合国专家来西海固考察,1983 年以来宁夏实施了 6 次大规模移民,近及今年上半年宁夏国内旅游总收入的大幅增长,有从历史到现实的纵深,有从点上到面上的拓展。这样的内容,不仅充实,还是立体的、有文化厚度的,让人读来饶有兴趣,涨知识长见识。
第五是语言好。这篇文章写的是乡村、是 “三农”,所以“土话” 特别多,乡土味特别足。比如:
“真苦焦啊!十年九旱,年年吃不饱肚子。吃水要到几十里、上百里的地方去拉。拉水车进村,牛娃子追着车子跑,麻雀、老鸹会不顾死活扑到冒烟的柴油机上抢柴油喝。” 说起过去,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刘克瑞满腹心酸。
“能放开肚皮吃水,在下巴子底下上学、瞧病、看社火,祖祖辈辈没敢想过……” 刘克瑞谝着谝着就抹起了眼泪。
“太阳晒成红脸蛋,裤子露着屁股蛋,锅里煮着洋芋蛋。” 这是西海固不知流传了多少代的民谣。
……
这样原汁原味、土里土气的群众语言、农民语言,在办公室里是憋不出来的,只有在田间地头才刨得出、在群众口头才听得到。
这篇文章中不仅有大量 “土话”“俗话”,还有许多 “新话”“洋话”。语言的 “混搭”,生动体现了乡村之变、时代之变。又如:
“交水费?简单哩!你看,进入‘我的用水’页面,点微信支付,几秒钟就搞定。” 固原市彭阳县长城村村民崔彩霞,一边娴熟地操作着手机,一边与记者唠嗑:“村里有的老人不会用手机支付,只要告诉远在上海、广州打工的娃娃们,就没有麻达了。”
“我们建成了单体面积 1 万平方米的冷库,保鲜期可从几天延长到几个月,色泽、口感和新鲜蔬菜一样。我们还委托科研院所开发出了抗抑郁、降嘌呤的保健食品。” 吴忠市委常委、红寺堡区委书记丁建成也勾勒了自己的 “版图”。
“以前种地‘二牛抬杠、靠天吃饭’,几十个人才种五六亩,费工费钱不说,洋芋经常没刨就烂在地里。这会儿品种换得勤、倒茬倒得勤,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两个人就种 380 亩,年收益七八十万元。” 站在田埂边讲起致富经,西吉县将台堡镇明台村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向根心里的自豪溢上了眉梢。
有人形象地比喻:福建是宁夏的 “CBD”,宁夏是福建的 “后花园”。
……
此外,这篇文章中写到的人物非常多,既有男女老幼的农民代表,也有不同层级的党员干部;既有本乡本土的 “明白人”,也有来自四面八方的 “大恩人”。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贴切,有味道,有说服力,这也是一个鲜明特点。
还有就是,这篇文章从标题提炼到观点表述、文字运用,不装不作,不烦不冗,不以词害意,虽然极具匠心,但没有明显的斧凿之痕,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充分体现了新闻界前辈大家范敬宜先生所说的 “敬惜文字”。
前苏联的名记者格里巴乔夫说:“语言,语言,语言,它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可以把普普通通的事件写得有意思又有意义,也可以把英雄写得一般化,读起来枯燥无味。” 把普普通通的事件写得有意思又有意义,需要运用鲜活生动个性化的语言。这一点,《西海固》一文很好地做到了。
总之,这是一篇大作,全文足有 9700 多字,从一版 “C 位” 到四版整版,差不多占了报纸的两个版,还在一版显要位置配发了 1100 字的评论员文章,这在中央大报上是不多见的;这更是一篇力作、佳作,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我在这里只是略举一二,简单写写自己一时之间想得到的、有感度比较高的。
我和小梁交流的时候,他说:这篇文章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调研的站位和立意很高,“六个提升” 具有全局意义;另一个是几乎是把我所知道和听说过的所有新闻 “技法” 用得最淋漓尽致的一篇,每个字每个标点都经过反复精雕细琢,确实是一篇新闻稿学习的典范和集大成之作。这两点,一个讲的是发现力,一个讲的表现力,恰恰是做新闻的核心能力。小梁是做新闻出身的,他的这两点认识,很深刻,也很专业,我非常认同。
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说过:“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也出美文。当我们的足印遍布生活深处时,报道就有了底气、灵气、锐气。”《西海固》一文为什么有这么多 “好”,答案就在文章中:金秋时节,记者卷起裤腿,走进了这里的峁峁梁梁……(3680 字,2021 年 10 月 23 日凌晨完稿,10 月 24 日修改,10 月 28 日再改)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notion image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484 一堂特别的党课:文稿之中见党性
下一篇
482 激活干部的“写作状态”,营造良好的“文稿生态”——机关文稿写作如何提质提效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