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305
class
【新课导学】
这周有点儿 “可怕”——周一在北京出差;周二至周六,5 天出手了 9 篇综合性文稿、2 篇新闻稿,一共近 7 万字,日均码字过万。明天虽然是周日,还有 3 篇稿子等着呢!
因为忙,所以没有推新课,但这并没耽误 “三好公文课” 持续吸粉,关注用户很快就要突破 4 万,向 5 万大关挺进。据说对自媒体运营者来说,超过 5 万粉丝算是一道重要关卡。
现在,我对写作之道的领悟,常常是在 “写” 之外,靠的是触类旁通。在之前的课程中,我谈过写材料(文章)与音乐、茶道、种花、看病、谈恋爱、烹小鲜、揉面团、课件制作等的相通之处,充分说明 “世间万事莫不可入文章,天下万理莫不可入文法”。
今天,我再推出一堂新课,谈一谈写材料与装配式建筑的相通之处。
谈谈装配式写材料
前段时间,我到某工业城市开会,其间参观了一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在那里,使用企业生产的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建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只需照着图纸,把预制好的构件装配起来就行。看到这种便捷的建筑方式,我就想,国学大师王国维说 “为文如造屋”,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则认为建筑如同语言一样,有其特殊的 “文法”,说明二者是相通的。那么,我们写材料是不是也可以运用这种装配式的方法呢?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所以得到国家力推。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设计制作;二是装配的方式方法。联系到写材料上,我想,掌握装配式这种方法,至少要搞清楚 3 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写材料需要用到哪些预制件?
零件是最基本的制造单元。写材料的零件,大致可以分成 3 类:
一是通用零件。就是不管写什么材料,都有可能用得上的零件,主要是字、词、短语之类的 “语言零件”,也包括常用的 “知识零件”“信息零件”“数据零件”。在党政机关写材料,往往需要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依据,相关条文也可归入此类。
二是专用零件。不同的文体文种,会用到不同的零件。比如,写工作总结,往往要用到大量数据;写领导讲话,要适当运用案例、故事;写经验材料,要了解做法、成效、评价等。这些就属于专用零件。当然,数据类的零件,适用范围比较广,归入通用零件也是可以的。
三是结构件。就是我们常说的 “套路”“框架”“模板”。有了这样的材料架子,只需要把零部件装进去、连接好,很快就能形成一份完整的文稿。
装配式建筑,主要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现实中选择哪一种结构方式,需要着重从建筑体量、功能、风格等方面考虑。不同的结构方式,安全系数不一样。这些与我们写材料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写材料,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按照精心绘制的文稿设计图,把需要用到的零件、散件、配件组装到位。如果能够提前把零件收集好、整理好、加工好,并制作成组件、部件、套件,装配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所谓 “组件”,就是把几个零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小组合。比如,一组数据、一组信息、一组观点、一组标题,等等。
所谓 “部件”,本意是一部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功能模块,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构件,也可以由若干协同工作的零件组合而成。在材料中,可以看作是文稿的一个段落或段落群。
所谓 “套件”,就是配套使用的构件,就像“室” 和“厅”、“门”和 “窗” 相配套。引申到写材料上,“观点”要配 “素材”,“中心思想” 要配“论点”。这些配套,可以是一篇文稿的完整配套,就像一套房子里的所有门窗;也可以是局部配套,就像一间房子里的门窗。
有了这样一些预制件,写材料的时候,就不用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写)、一句话一句话地想,而是可以成段甚至成块地进行安装。如果准备充分、技术熟练,三下五除二,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稿就成形了。
既然预制件这么好、这么管用,那么,我们该如何生产材料的预制件呢?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我写材料有一个好习惯,也可以说是好经验,就是平时读书看报上网的时候,不仅注意收集和整理写作素材,还顺手做一些预制件。比如,无论用电脑做摘抄,还是直接从网上下资料,先顺手按标准公文格式排好版,这就像把不合规格的建筑材料加工成 “标准件” 一样;如果有时间,再顺手做上各式各样的记号,顺手做些合并同类项的工作,顺手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顺手打磨一下文字……
这样的 “顺手做”,只是在本打算做的事情上多做了一步,用不了多少时间,而且用的多是碎片化的时间,但铢积寸累、日将月就,效果就很可观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挥大作用。用我新学到的一个概念来说,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产生的是 “复利”——在计算成本时适用的是加法,在计算成果时适用的是乘法。比如,下面这组算式:
(1+10%)3=1.33
(1+20%)3=1.73
(1+30%)3=2.20
你看,每一步多花 10% 的精力,多做 3 步,就可以产生 1.3 倍的效果;如果不只 10%,而是 20%、30%,就可以产生超过 1.7 倍甚至 2 倍的好效果。
“时间银行” 是很公平的,给予每个人的时间都差不多,但同样的时间,用法不一样,产出也不一样。善于经营时间、管理时间、利用时间的人,都善于在大块时间投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投入,以形成复利。如果只是把时间简单切块,专门用于做一件事,效果反而不一定好。
由此看来,写材料的预制件生产,至少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时 “顺手做”,另一种是写前 “专门做”。这两种情形各有各的好,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顺手做”,不仅可以形成复利,而且有利于节省写作时间,这是 “用空间换时间”,平时多用功,写时更从容。这种做法,缺点在于不知道所做的预制件什么时候用得上,会用在哪一篇材料上,很可能因为使用时不完全符合需求,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所以,这种情形更适合于通用零件、常用零件、标准件的预制。当然,对材料老手来说,就算是 “顺手做”,做出来的预制件有什么用、将来可能用在哪儿、怎么用,心里基本上已经有谱了。
我们知道,高端产品往往都是定制款、限量版的。材料生产也是一样,“高级材料”“精品材料”不可能量产、批发,而要因事制宜、因人而异、量身定制。哪怕是一个小零件、小配件,最好都能 “专门做”,这样用起来才能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如果使用的是通用型零部件,那么,材料的思想“芯片” 理应具有原创性,最好是 “专利型” 的,最起码也要有自己的“外观设计专利”。
接下来,我们需要回答第三个问题:怎样把预制件巧妙地装配起来?
装配技术,要领在于 “装”,关键在于 “配”。
从 “装法” 上看,有简装和精装之分,也有拼装、组装和安装,散装、套装和整装之别。要想装得准、装得好、装得巧,必须先进行整体设计。设计越周密,安装的时候越不容易出错。反之,如果见子打子,难免颠三倒四、张冠李戴。
从 “配法” 上看,既要考虑零部件的规格、尺寸,更要考虑其功能、风格,否则装上去了也不能发挥作用,看起来也不协调,不能形成整体效果。那些拼凑出来的材料,大抵如此。而那些精品材料,就像是一部精密仪器,每一个零件都不可或缺,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安装步骤是安装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安装,既要讲工艺也要讲工序,很多时候,一步乱则步步乱、一步错则步步错。越是新手,越要注意严格按程序施工。
头脑是材料的加工厂,材料生产的核心技术在于思维,怎么设计要靠思维,怎么安装还要靠思维。当然,手上功夫也很重要,得心应手才能把材料加工好、安装好。
装配式建筑固然方便,但也容易带来同质化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梁思成先生就提醒我们,在 “设计标准化,构件预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 的前提下建房子,要注意处理其艺术效果的问题,在 “千篇一律” 中取得“千变万化”。写材料也是同理。(2723 字,2019 年 8 月 16 日完稿,8 月 27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d44b224a-e35f-40c6-81f2-5907445b33f7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