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112 一位 “老笔头” 对“新生代”写手的拳拳之心(二)
Words 9045Read Time 23 min
2023-6-19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112
class
【新课导学】
昨天上午,我参加了第二期全省优秀年轻干部机关文稿写作骨干培训班,并在开班式上作了动员讲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用心准备的讲话,再一次引起了热烈反响。不少学员说这是所参加过的培训班中,最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一次动员讲话。一位学员给我留言:“大家都是暂时从繁忙的文稿岗位离开几天,希望借学习充充电,舒活舒活筋骨,可刚开始一看到课程满满当当,一听还要安排作业,瞬时压力山大、暗苦不迭。不过,凭我观察和感觉,在听过您的开班讲话后,大家的忧虑和压力已经无形中慢慢减少,而那种跃跃欲试的学习的冲动正在缓缓升腾。这不正是‘开’班最好的效果吗?
第一期培训班也是我作的开班动员。当天,我把自己的讲话稿放在了 “三好公文课” 的平台上(第 109 讲)。几位跟我一起来办班的同事看了,心里想:“你把稿子放出去了,大家都看得到,下一期怎么办?”当然,这是他们听了我的第二次开班动员之后,才告诉我的,用他们的话说,“这时候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说过,教人写材料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而且身教甚于言传。我们写文章、作讲话,都不应该 “炒旧饭”,哪怕在类似的场合,讲同样的主题。我在第二期培训班上的动员讲话,与第一期完全不同,全部是另起炉灶,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引导学员这样去做。
今天,我把这篇稿子也放在微信公众号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与我上一次的讲话稿对比对比,看看两篇稿子在 “讲法” 上有什么不同。我相信,这对于大家今后起草类似的讲话稿,自觉做到常写常新是有启发的。
notion image
在第二期全省优秀年轻干部机关文稿
写作骨干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成    文
(2018 年 6 月 9 日)
notion image
今天,第二期全省优秀年轻干部机关文稿写作骨干培训班正式开班了。受 ×× 同志委托,我首先代表省委 ×× 部,对大家到 ×× 干部学院参加培训表示热烈欢迎!
我们举办这样一个培训班,主要目的是加强机关文稿工作队伍建设,帮助文稿工作者提升写作专业化水平,发现和掌握一批综合素质高、写作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按计划,这个班今年一共办两期,6 月 2 日至 7 日办了第一期,办得非常成功,91 名学员普遍表示非常解渴、收获满满。有了第一期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办好第二期更有信心,并对一些办班细节作了完善,相信一定能让大家满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第一期培训班也是我来作的开班动员。我们写文章、作讲话,都不应该 “炒旧饭”,要像太阳一样,每天都是新的。尽管大家没听过我上次的讲话,但我想,行胜于言,我们写作培训班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只要与 “写” 有关,就应该作为示范,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所以,我的讲话稿必须是自己写的,而且和上次不能重样,尽量少讲重复的话。否则,既达不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我自己讲起来也不得劲。考虑到上一次的讲话稿对各位学员也有用,我把稿子放在了微信公众号上,希望大家过后找来看一看,还可以与我今天的讲话对比一下,看看 “讲法” 上有什么不同。我相信,这对于同志们今后起草类似的讲话稿,自觉做到常写常新是有启发的。已经有两位学员告诉我,他们在给本单位领导起草培训动员讲话稿的时候,“创仿”了我上一次的稿子,领导很满意,效果很不错,我听了也很高兴,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嘛!
那么,今天我要讲什么呢?我想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
有一次,我给某系统新进人员搞写作培训。为了增强针对性,就请工作人员预先帮我收集学员的书面提问。
没想到,有人提了这么个问题:“我的写作能力太差,不会写、不想写、没空写,怎么办?”
上课的时候,我当着所有学员的面,把这个问题念了出来,并回答道:“像这种情况,只能凉拌(办)!你‘不会写’没关系,可以学,可以练。‘没空写’也不要紧,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实在不行可以先缓一缓、放一放。‘不想写’就比较麻烦了,但也不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可以从内部加加油,也可以从外部加加压。但是,如果这三个毛病集于一身,那就是病入膏肓、无可药救了!”
这个故事中的 “不想写”“没空写”,都是态度问题。现实中还有两种情况——有的人“不敢写”“害怕写”,有的人“不愿写”“懒得写”,这也是态度问题。现在,不少年轻同志之所以写不好机关文稿,固然有“不会写” 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态度有问题。文字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写作态度上找到原因。所以,今天我想专门就写作态度的问题讲一讲。
经过认真思考,我给今天的讲话定了个比较接地气的主题:你真想写好文章,只需要一个改变。改变什么?当然是改变态度!我们做很多事情,态度一变,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问题还是困难,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围绕这一主题,我打算就 4 个具体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分别是:写作态度有多重要;怎样是正确的写作态度;怎样是不正确的写作态度;如何改变写作态度。
notion image
第一个问题:写作态度有多重要
抛开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如果我问大家,写好文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想,可能多数同志给出的答案是掌握写作规律或者写作方法。
是的,我们学知识、学技能,规律和方法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来打底,你对规律和方法掌握得再好,也不起什么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十分水平,只肯付出 50% 的努力,写出来的文章只能得 50 分;你有五分水平,却付出了 120% 的努力,写出来的文章也可以得 60 分。你们看,“态度” 就这么给力。
大家应该认识到:我们能不能学好写作、写好文章,甚至于干好任何工作,首先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现代著名作家丁玲在《我的创作经验》一文中说:“至于写作的方法,第一就是作者的态度。”
为什么态度这样厉害?因为它是一种心理能量,直接决定着我们行动的力度、用心的程度,对行为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态”是个会意字,繁体的写法是上 “能” 下“心”,这不就是 “心理能量” 吗?“度”,古代是一种计量工具,这说明人的心理能量也好,心的容量也好,都是有大小、可测量的。
其实,人的心理能量不仅有大小之分,还有正负之别,积极的态度产生正能量,消极的态度产生负能量。现代科学和无数事实早已证明,人类的心理能量不仅存在,而且效能巨大,对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支配作用。所以,我们理应高度重视心理能量的开发,使积极正确的态度成为自主运行的 “发动机”,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心理动能。
我总结过这么一个写作方程式:
动力 × 能力 × 定力 = 笔力
这个方程式,主要说明写文章不仅仅是能力问题,靠的是动力、能力与定力的聚合力。没有动力的牵引,笔力就是无源之水;没有能力的支撑,笔力就是无本之木;没有定力的维系,笔力就续不了航。说得通俗点儿,就是 “有动力没能力,只能干着急;有能力没动力,能力会打折;有动力有能力却没定力,好花开不长”。这三者有如三足鼎立,可以让人站得稳、干得好、走得远。
一开始,我在 “三力” 之间用的是加号,后来进一步认识到:在一个时期内,一个人的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变数较大的是动力和定力;但不能把动力和定力看成加数,而应看成系数、倍数。正常状态下,动力是 “1”,可以 100% 地发挥出现有能力;如果热情高涨、动力爆发、定力倍增,就像打了鸡血、吃了兴奋药似的,能力的作用效果也会成倍地放大。所以,“三力” 之间不是叠加效应,而是乘数效应。于是,我把加号改成了乘号。
昨天晚上,我在一个知名的读书类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也就是它的核心观点,说的是:哪有那么多 “能力问题”,在你牛到一定程度前,全是 “态度问题”。确实,每当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篇文章完成得不够理想,我们都会习惯性地把 “能力问题” 作为宽恕的理由,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但很多情况下,你的态度才是事情没做好的主要原因。
notion image
第二个问题:怎样是正确的写作态度
这个问题是主观题,是开放式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我给大家提供两个参考答案:
简版的答案就两个字:认真。说一千道一万,所有的正确态度集中到一点,就是认真。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 认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爱岗敬业的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品质。认真学,才能长本事;认真写,才能出佳作。写作能力不强的人,只要讲认真,就会有进步,就能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反之,写作能力再强的人,如果态度不认真,能力就是 “聋子的耳朵——摆设”,非但写不出好文章,还有可能犯低级错误。有了认真的态度来打底,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notion image
复杂一点的答案是四个字:能写愿写。这与我总结的三种不正确的态度,也就是 “鄙文厌写”“畏难怕写”“勉力强写” 是相配套的,可以说是 “一正三反”。“能写” 是真本事,“愿写”是好态度,有了这两点,不愁写不好文章。真正的笔杆子都是这种类型,他们不仅 “不怕写”,而且 “写不怕”“怕不写”;他们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从不斤斤于得失、不汲汲于名利,真正把写作当成了生命、看成了责任、干成了事业。
那么,能不能把正确的写作态度具象化呢?我总结了一套 “四有” 的标准:
一是有 “无须扬鞭自奋蹄” 的自觉性。“要我学”“要我写” 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我要学”“我要写” 才是正确的态度。按着牛头吃草、赶鸭子上架,注定不能持久;从内心激发兴趣、点燃激情、养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使一个人成为 “永动机”。
我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小故事吧!
有一次,一位领导到干部学院作开班讲话。讲话稿由我执笔,时间也很紧。我改了几稿以后,领导虽然还有不满意的地方,但考虑到第二天上午就要用,就说稿子差不多了,其他的自己到时再发挥。领导很宽容,可我心里过不去,就连夜又改了一稿,赶在领导吃早餐的时候送到食堂交给他。领导看了,对这一稿非常满意,“狠狠” 地把我表扬了一番。
前不久,一天晚上七点多钟,我正和朋友餐聚,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问某处室为他草拟的一篇讲话稿是否经过我审核,我说没有,因为这个处室不是我分管的。领导又说,这个稿子一共三个部分,他动手改了两个部分,第三部分改不下去了,问我有没有空,能不能给稿子做个 “大手术”。我说没问题,但我现在离单位有点远,赶回去需要一点儿时间。领导很着急,就说那我还是让处室直接改吧!我马上往回赶,赶到单位的时候,那个处的处长正对着领导的手迹清稿,稿子还没清完。他一清完稿子,我马上接手,把稿子看了一遍以后,觉得恐怕需要一些时间作修改,就请示领导,这个稿子最迟什么时候要。领导回复,第二天上午十点半之前。于是,我带着这个处室的同志,通宵奋战,不仅重写了稿子的第三部分,前两部分也做了认真修改,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提前交稿。后来,根据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反馈,我修改的稿子领导非常认可,全部用上了。
这两次改稿,前一次是领导通过的稿子我还改,后一次是领导没让我改的地方我也改。我想,领导满意的不仅是修改出来的稿子,可能更满意的是我的态度。
二是有 “文经我手无差错” 的责任心。业内常说:“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 机关文稿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公权力、公信力,必须对大大小小的差错 “零容忍”。这就要求每一个对文稿过手的人,都要把自己当作最后一关,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地把好关,不让丁点纰漏从自己眼前漏过,不让任何差错在自己手上发生。作为文稿的起草者,尤其要从源头上保证质量。
“文经我手无差错”还只是基本态度,比这更高的要求,是 “精准精到再出手”。这后面一句,是我参加全国 ×× 部门研究室主任会议时听到的,据说是一位副省级“大笔杆” 的原创。保持这样一种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好态度,我们的笔下才能不断产出精品力作。
三是有 “板凳甘坐十年冷” 的大毅力。“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史学大师范文澜的为学态度。一名优秀的机关写手,没有十年八年的浸染沉淀,也是培养不出来的。成功学里不是有个著名的 “一万小时定律” 么?每天写三个小时,大致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攒够一万个小时,才能成就一名响当当的笔杆子,这也正是古人说的“十年磨一剑”。
四是有 “衣带渐宽终不悔” 的高境界。办事者劳力,为文者劳心。在机关单位写稿子,是一项高难度、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不仅总是 “5+2”“白加黑”,还经常超负荷、连轴转,手上的活还没干完,后面的任务还排着队、挂着号,新的任务又来了。这样的工作,不仅考验动力、挑战能力,还压榨脑力、透支体力、煎熬心力、蚕食精力,没有很强的毅力、耐力和定力,是坚持不下来的。所以,要把这项工作干好,既要有本事,更要见精神。
昨天晚上,我在赶来 ×× 的时候,在 ×× 火车东站又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匠人精神》。书中写道:匠人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手艺工作者,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匠人精神就是对于自己所制作产品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一种追求,它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情怀、一份坚守。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叫做 “附加值”。产品的附加值源于生产者的工艺、技术、管理,也源于能满足消费者感性追求的服务、品牌、文化。我想,上面 “四个有”,归结起来可以说是一种 “写手精神”,它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稿质量,还能给文稿带来 “精神附加值”“心灵附加值”。这种附加值,贯注和体现在文稿中的每一句话里、每一个字上,我们自己知道,别人也感受得到。请记住:心力到处笔有力,精品背后是精神。
notion image
第三个问题:怎样是不正确的写作态度
我认为,不正确的写作态度主要有 4 种:
一是不想写。对写文章,一没兴趣,二没感觉,不打算学这门手艺、吃这碗饭,不到非写不可决不提笔。在机关干部中,不想写材料的往往是认为干这个活儿没地位、没实权、没出息,没什么好处,也没什么用处——没听人说吗,“做人没本事,只能搞文字”;“不管人,不管事,只管三千常用字”;“搞材料,被人笑;手起泡,头发掉;耗烟草,费灯泡;伤脑筋,少睡觉;一宿写个大报告,还怕领导皱眉毛。”
二是不愿写。“不想”是没有主动性,与任务无关;“不愿”是接到任务的时候,心里不情愿,没有积极性。“不想写”和 “不愿写” 的原因可能相同,比如都是想偷懒;也可能不同,比如愿意写自己的东西,但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
三是不敢写。一些机关干部不敢写材料,或者说害怕写材料,要么是怕难,要么是怕苦怕累怕麻烦。怕难,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本领恐慌”,既缺乏过硬本领,又缺乏 “材料自信”。怕苦怕累怕麻烦,包括怕加班、怕熬夜、怕稿子被 “枪毙”、怕改来改去过不了关,更怕沾上写材料就再也脱不了身,甚至有的人明明挺能写也要藏着掖着,实质上都是缺乏文稿担当、工作担当、责任担当。
四是不认真写。一些同志对写材料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实在躲不住、推不掉、拖不过去了,就找 “抄本”、搞拼贴、“炒旧饭”,只求交差、应付了事。也有的同志有依赖心理,起草材料的时候总想着有办公室审核、有领导把关,稿子就算粗糙点儿也不要紧,写的稿子既没“里子” 也没样子。还有的同志起初写稿子很有热情,写得挺认真,但时间长了、人也疲了,觉得自己干了那么长时间的文稿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却得到不应有的 “回报”,感到很委屈、很受伤,就开始琢磨怎么“逃离” 文稿工作岗位,心思不在稿子上了,质量也就下降了。
还有一种不好的写作态度,就是不谦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觉得自己才华横溢,是 “武林高手”,不仅同事提的意见不接受,甚至连领导让修改、让重写也不服气,觉得领导 “不识货”,自己的稿子是明珠暗投。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也是有的,不利于做好文稿工作,也不利于干部自身成长。
第四个问题:如何改变写作态度
写作态度的问题,表现在行为上,根子在认识上。要改变对机关文稿工作的态度,必须在提高认识、深化认识上着力,以思想转变带来态度改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么三个认识、三个转变。
——正确认识机关文稿工作的性质,变 “文字工作” 为“工作文字”。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我们必须看到,写材料主要是写工作、写业务,这不仅是 “写” 的功夫,更是着眼于 “干” 的深入思考、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是致力于 “干” 的政策供给、方法指导、书面督查,是依据于 “干” 的科学总结、精心提炼、广泛宣传,这才是以文辅政的要领所在、精髓所在。我们写任何材料,都应当坚持内容从 “干” 中来,思路奔着怎么把工作干好而去。从 “干” 中来,就是从实际工作中来。奔着 “干” 而去,就是要充分发挥 “写” 对“干”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的材料之所以写不好,原因就是干和写 “两张皮”,写还写、干还干。我非常幸运的一点,就是参加工作以来,虽然在不同的单位“五进五出” 办公室,还要加上一个研究室,但无论在哪一家单位,我都在业务处室干过,特别是现在的单位,三大块核心业务我都干过,算不上“全能”,至少经历了“全科”,这是我写材料尤其是审核、修改业务处室草拟的材料时最大的依仗。如果你不懂业务,写材料、改稿子就抓不到点子上,自己没有底气,别人也不会服气。
——正确认识机关文稿工作的甘苦,变 “没有兴趣” 为“享受乐趣”。“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有的人觉得文稿工作辛苦、清苦、艰苦、痛苦,怎一个 “苦” 字了得?在我看来,“辛苦”不苦,“心苦”才苦;“艰苦”不苦,“煎苦”才苦。真正的苦,不是味道,而是感受。那些每时每刻都在 “苦熬” 的人,才觉得自己真是命苦。而那些埋头 “苦干” 的人,因为专注于干,哪有喊苦叫累的闲功夫?更何况,他们心里有憧憬、有希望,每一丝苦中都透着甜。在我的记忆中,那些苦并快乐的日子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总结过写公文的 “四乐”:每当写出神来之笔、得意之作,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一乐也;文稿得到领导认可、顺利通过,没有来回折腾,自己暗自庆幸,二乐也;自己起草的稿子,领导在台上讲得精彩,台下的人听得认真,感到既欣慰又骄傲,三乐也;自己起草的文件发出去以后,各方面反映好,对工作有推动,心血没白费,四乐也。如果能经常享受到这样的快乐,写起文章来自然越写越有劲。
请大家记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心态的改变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正确认识机关文稿工作的价值,变 “于我有利” 为“于国有益”。古人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我们这些摇笔杆的,不仅要看到写材料是走进机关单位的 “敲门砖”、走向更高平台的 “通行证”,更要看到它是胜任管理岗位的 “基本功”、谋划推动工作的 “金刚钻”。大家要懂得,我们写的不仅仅是材料,而是关乎国运的政事、统领一方的政令、惠及百姓的政策,是治党治国的思想、理政施政的方略、改革发展的经验。把这样的 “道” 贯穿在公文之中、推行到所辖之地、运用于所管之事,才是一名合格的机关写手。
前面我们分析了繁体的 “态” 字,这里再看看它的简体字:下面一个 “心”,上面是“大” 字多一点,可以理解为“把心放大一点”。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困难、挫折和挑战,只要把心放宽一点,看得开一点,想得远一点,整个人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今年 1 月,一位经常与我并肩战斗的同事写友在连续加班过后,给我发来一条微信:
其实那份惯常于凌晨四点的坚持,并不是为了所谓的成功或小目标,只是忠于自己的选择、忠于自己的责任、忠于自己的真实。或许唯有如此,每当日后回想起这段青春年华之时,内心才会平添一份平和与踏实。
这段话写得真好。我想,要把机关文稿写好,就得有这样一种心态,这是真正抛开了小我的 “无我之境”,是参透了写作真味的 “苦乐之境”。
关于怎样看待人生的苦,包括写作的苦,前几天我突然有所悟,这里也与大家作个分享。我认为,世人看待 “苦” 有三种眼光,也体现了三重境界。
最低的一种境界:苦就是苦。在很多人看来,苦就是单纯的苦。他们不仅觉得这种味道不好,还只看到眼前的苦、当下的苦,一点儿苦都吃不得,吃在嘴里苦在心里,还总是放在心上、挂在嘴上。
第二重境界:苦不是苦,是甜的引子、前奏、序曲。就像古人说的,“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还有人说,“如果搬开河滩里的礁石,那么潺潺的溪流就会失去歌声。” 先甜后苦愈觉得苦,先苦后甜更知道甜。当你怀着对甜的憧憬去看苦,似乎它就不那么苦了。
然而,这只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如同苦中作乐,虽得其乐,但乐不长久、乐不开怀。
第三重境界:苦还是苦,既看到苦的功效,又喜欢苦的味道。人生本来就有酸甜苦辣咸 5 种味道,每一种味道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就好比苦能清心、能下火、能醒神。如果你拒绝它、远离它,就会少品尝一种味道,人生就不完整。这样去看,苦就有了丰富的内涵。
notion image
如果有这样的认识,别人心目中难以忍受的苦,在你看来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味道;当你欣赏这种味道的时候,吃苦也是享受。比如,茶是苦的,咖啡是苦的,苦瓜也是苦的,可有的人就好这一口,不苦不过瘾。在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是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接着又说 “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这说明了什么?奋斗就要吃苦,那些心的容量、心理能量够大的人,其实都不怕吃苦,因为他们知道,奋斗是把辛苦转化为幸福的唯一途径。我们写材料就是在奋斗,我们奋斗的本钱除了知识、智慧、经验,还比别人多一样,就是手中的笔,而且这支笔越磨越锋利、越磨越好用。
notion image
同志们,我们这个班叫做 “优秀年轻干部文稿写作骨干培训班”,每一名学员都经过各地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层层推荐,都很优秀,都是骨干。组织上把你们推荐上来,说明对大家非常认可,也是在重点培养。希望同志们珍惜组织上的信任,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空杯的心态认真学习,以谦虚的姿态互相学习,确保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以致用。这次培训班,我们还精心安排了一些教学实践和集体活动,大家要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充分展现青春风采。学习纪律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等一会,××× 副院长还要专门提出要求,希望大家严格执行,把 “优秀” 二字体现在这次培训的全过程、各方面。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能支持我们把本次培训班办好,也预祝同志们在 ×× 干部学院培训期间,学得好,身体好,心情好!(8293 字)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看;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113 写作培训班学员交流发言即兴点评
下一篇
111 三人行,必有我师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