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好歌” 是这样写成的
——《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作始末
成 文
上一讲,推送了我和同事楠飞一起创作的专题片脚本《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机关文稿和新闻宣传稿件的写作上,我是 “野路子” 出身,靠的是一路摸爬滚打 + 不懈自学 + 及时总结反思。对这类脚本的创作,我也从未学过,但吃上文稿这碗饭以来,各式各样的脚本也写了十个八个,反响都还不错。
就《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个脚本来说,创作时间只有不到一周——黄文秀同志遇难的时间,大致是 2019 年 6 月 16 日深夜到次日凌晨。根据有关工作安排,我们要赶在 “七一” 前拿出首部宣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片子,片长按 15 分钟以内把握。虽说收集素材和撰写脚本可以同步进行,但没有脚本,收集素材就如同盲人摸象。反之,脚本出来得越早,就越能避免在素材收集上做无用功,越能为片子的摄制争取时间。
脚本的初稿,是楠飞同志执的笔。在路上笔下才有灵感,到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为了写好这个脚本,接受任务后,他带着一支小分队,第一时间赶到文秀同志驻村工作的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随后又奔赴文秀同志的家乡——百色市田阳县(现已改为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沿着文秀走过的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采访、一路收集素材,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前期工作。但因为时间紧,对文秀同志的了解也远远不够,交到我手上的初稿,冲击力感染力还不强,尤其缺乏走心的东西。我看了本子,对他说,你给我一个晚上,我争取拿出新一稿。
到了深夜,绞尽脑汁的我还是找不到感觉。尽管楠飞同志提供的素材我都看过了,翻来覆去,还从网上网下找来不少补充资料,但因为缺乏 “第一眼”“第一手” 的东西,“感点”“触点”始终找不到。无奈之下,我给楠飞同志打了个电话,说恐怕不行,还要再给我点儿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我四处打电话,找知情人,找 “活素材”,最终找到了广西日报社百色记者站站长徐顺东。顺东同志早就认识文秀,又是文秀遇难后最早赶赴现场的记者之一,对有关情况了解得比较多,他给我提供的文字资料,足足有近 10 万字。我把这些资料来来回回地看,掰开了看,揉碎了看,又对他进行了时间不短的电话采访,终于从一条线索中找到了 “触点”,也找到了脚本的开头——一位与文秀素不相识的青年农民,一个音乐爱好者,听了文秀的故事,自发地写了一首歌,作了词,谱了曲,自己来唱,还自掏腰包、精心制作成音乐短片在网上推送,歌名叫《力量》,这本身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因他人而感动,又感动着他人的故事。
歌中唱道:
一个人 燃尽了青春
把爱与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
你的身影 像一道彩虹
跨越在无限的苍穹
一颗心 停止了跳动
把温暖留在无数人心中
你的眼神 像一盏灯
永远地照亮着夜空
你走了 留下太多感动
你的笑容 绽放在人们心中
你走了 擦干泪眼朦胧
你赋予的力量
再艰难的道路 我们继续着征程
我从网上找到这首歌,听了一遍又一遍,一边听一边构思如何修改脚本。歌中的力量让我如有神助,很快就拿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新一稿。我把稿子发给楠飞,他看了以后,马上打来电话,连连叫好!很快,我们就按这个本子拍成了片子。片子报审的时候,一路绿灯,一处未改。
回过头来看,这个脚本虽然是 “急就章”,但质量确实还不错。在我看来,它的“好” 主要体现在 6 个方面,这也是脚本创作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
第一,传神的主题。“主题突出,文章有神;主题不存,文章无魂”,这是 “材料界” 的一句行话。我们撰写的这个脚本,抓住文秀那美丽、精彩而又短暂的青春,借用当代作家杨沫那部知名度极高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名字,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凝练出 “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这个主题,生动刻画了文秀这个平凡英雄的形象,揭示了其先进事迹中最可贵的特质。
我们写完这个脚本,时间是 6 月 26 日。同一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得知黄文秀的事迹后,专门作出指示,其中充分肯定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个重要指示,我们是几天之后才看到的(先看到文件,后来报纸上也登出来了)。能够与总书记想到一起,让我们感到无比振奋。
第二,向上的基调。文秀的牺牲,让人悲痛,令人惋惜。但是,这个片子更重要的是化悲痛为力量。整个脚本,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定位。《力量》这首歌、这个名字的出现,为全文奠定了昂扬向上的基调。
第三,抓人的开头。讲故事,最好的开场白是用故事引出话题,这样才有吸引力。初稿的开头写道:“2019 年夏天,中国南方,多地遭遇暴雨侵袭。6 月 17 日,在广西百色,一个年轻的生命在狂风暴雨中消失……” 这样的开头显然缺乏故事性,只是简单表述了一个事实。而我找到了《力量》这首歌,也就找到了新闻由头那个 “尖”,找到了故事回放那个最合适的“点”——是文秀故事的感点、触点、泪点,也是“文秀效应” 的焦点、高点、亮点。
第四,鲜活的事例。文秀的事迹,闪光点很多很多。限于片长,也为了增强感染力,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写,只能撷取最生动、最感人、最有代表性的片羽吉光。这方面,也许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但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 “忠”、对困难对挑战的 “勇”、对家乡对群众的 “爱”、对父母的 “孝”,这几个关键点我们是抓住了,并尽可能用最典型的事例、最鲜活的细节去加以呈现,用时空轴来加以串接,使文秀的形象有血有肉、跃然眼前。
需要注意的是,脚本是为拍片子而创作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叫作 “分镜头”。所写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分镜头” 的需要,能够用画面来呈现、烘托。
第五,艺术地抒情。著名的美学理论家朱光潜说过:“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艺术美” 是 “抒情的表现”。整个脚本,我们采用了夹叙夹议的笔法,“叙笔” 重在生动地写实,“议笔” 则重在艺术地抒情,两种笔法结合得比较好,转换得也比较好,写实而不刻板,抒情而不强煽,转接力求自然,这也正如理查德 · 麦斯威尔所说的,“讲故事就是把情感植入事实的转换过程”。
第六,留白式结尾。朱光潜先生还说过:“无言与留白是美之最高境界。” 流行语中也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在这个脚本的结尾,我们采用了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群英像 +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原声的表现手法,由点及面、首尾呼应,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极大地增强了感染力、感召力。总书记那两句话是精选出来的,属于古人所说的 “斗健语”,与片子的主题特别 “搭”,再配上浑厚有力的原声,确有余音绕梁之感、画龙点睛之效。(2672 字,2022 年 7 月 3 日完稿)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cb5e0fd0-9b2b-43ec-954e-500ef557673f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