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154
class
【新课导学】
近日接了一部写作教材的主编任务,我将把业余时间和精力适当转移到这上面。
为了不耽误 “三好公文课” 继续推新课,也为了答谢微友们的厚爱,我索性再大方一些,把自己完稿之后压了两年多、打算合适的时候(换岗或退休)才出版的一部书稿全本托出、免费放送。
说实话,我这样做心里多少有些不舍得,倒不是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而是有一种把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养大的孩子白白送给别人的感觉,妻子也说我这样做是不尊重知识产权、不尊重知识的价值、不尊重自己的劳动。
确实,如果从书稿不送去出版、知识未能变现的角度看,我的智力劳动确实没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为知识付费本也理所当然。但是,劳动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并不能仅仅用金钱、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也是价值的重要体现。把书送去出版,是为了让读者看到、从中受益。我在这里免费放送、公开 “讲课”,也可以达到这样的作用。到今天为止,“三好公文课” 已经有 17546 名注册用户,我就当自己这部书已经有这么大的发行量好了。
这部书,书名叫《边写边悟》,对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过去,我在高校工作了整整 10 年,刚好也出版过 10 部书,但都是编著、合著,而且都不是写作方面的。所以,《边写边悟》是我的第一部写作类专著。全书 20 多万字,我用业余时间写了近半年。写完以后,自己觉得比较满意,拿给一些同行、朋友和出版社编辑看了,评价也不错。
为了腾出时间写新作,也让读者有时间充分消化新课,我打算放慢更新速度,一周更新 2 次,每次 1—2 篇文章(长的发一篇,短的发两篇)。这部书的 120 篇文章(极少数之前已经放出来了),足够用上大半年。当然,如果我有一些新东西,也会及时插进来,让大家时不时换换口味。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免费的东西,不是陷阱就是垃圾。我希望,对我的书稿,读者朋友不要先入为主地这样想。我的 “货” 究竟好不好,我不打广告,还是请大家亲自来品一品、尝一尝。
当然,读者朋友也不能 “吃白食”,我在这里提个请求:大家看了我的书稿,如果觉得有什么不足不妥之处,请发消息或留言指出,我将及时修改,以使这部书更加完善。谢谢大家!
拙作《边写边悟》自序
众所周知,党政机关文件多、会议多,所以被喻为 “文山会海”。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入深山难淘宝。不知不觉,我在公文这座 “山” 上攀登了 27 年、钻探了 27 年。一路上,有披荆斩棘的艰辛,也有采金见玉的惊喜。写作,其实就是以思考为工具,挖掘知识之矿,勘探智慧之脉。悟,是这一精神生产中无坚不摧的金刚钻。
理不辩不明,法不用不熟,道不思不悟、不悟不得。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掌握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必须多学多练,更要多思多悟,因为学而不思非真学、思而不悟非真懂。
悟,《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了解;领会;觉醒”。在我看来,悟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考状态。从思维方式看,它是以“有灵感” 为条件、以 “有所觉” 为结果的灵觉思维,是触物知我、明心见性的内证思维,是触类旁通、洞彻机理的通感思维。从思考状态看,它是一种灵感觉醒、冥思通彻的玄妙之境,是主观思考与客观规律的自然妙合,往往是在某一事物触发、某一机缘催化之下,猛然开窍,豁然开朗,把一直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从中领会到了新的东西,甚至直通大道至理。
悟的基因叫悟性,一般认为它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实际上,就像悟的状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样,悟性也很难从字面上准确定义。可以认定的是,它是一种天赋、一种超常的直觉,是一切科学艺术、创造发明不可或缺的灵性法宝和智力密钥。悟性与聪明、智力不能画等号,很多绝不聪明的人却在某一领域独具悟性。然而悟性又可以发掘、可以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悟性就会在脑海心田中潜滋暗长。
古人说:“读书作文,以领悟为上。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清 · 秦笃辉《平书 · 文艺下》)回过头来看,我在写作中的成长,确实伴随着也得益于一次次开悟。有的时候,是在高人点拨、同行启发下幡然醒悟;更多的时候,是书籍这个日日相伴的良师益友让我醍醐灌顶。我常常从文学、书法、绘画以及传统文化中触类旁通,领悟公文写作的原理,也每每从大自然的观悟中增益写作灵性——观晚霞以悟其无常,观白云以悟其卷舒,观山岳以悟其灵奇,观海河以悟其浩瀚……
悟的方法很多:感悟是在直观感受中悟,体悟是在亲身体验中悟,领悟是在学习领会中悟,渐悟是在日积月累中悟,顿悟是在茅塞顿开中悟,觉悟是在拨云见日中悟。所有的悟,都离不开深入思考。
禅宗有一句话:“达则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写文章也是这样,一旦悟道,满眼遍地都是法;如果不能开悟,教给你的东西再多,也只是对牛弹琴,始终上不了道。
悟性人人有,我心唯自知。虽然悟的状态很难说清楚,但悟出来的道理完全可以尽言尽义、诲人启智。这部书所辑录的,都是我在写作、阅读、思考中的 “悟点” 和心得,不敢妄言得道,但求明理知法。每一点心得都是实打实的,有所感才记下来,有所悟才写出来。
本书与我的另一部写作专著——《边写边讲》可以说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原来是其中一个篇章,后来出于几方面考虑,决定抽取出来单独成书。
第一个考虑,是出书不宜太厚。《边写边讲》的内容足够充实,即使分成上下卷,每一卷的厚度也够了,应该适当瘦身。
第二个考虑,是说理应当说透。在撰写《边写边讲》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篇幅,有的写作认识和体会我是点到即止。留下的遗憾,尽可能在这部书中有所弥补。
第三个考虑,是把所悟 “秀” 出来。《边写边讲》一书,是按写作专题来写来讲,每一讲都要讲道理、举例子,还要加以分析,这就导致我的所悟所得,经常是埋在字里行间,不容易跳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每一讲开篇之前,都精选了一些有自己思想的好句子,放在醒目位置,但又考虑到 “帽子” 不能戴得太大,只能挑几句自认为最精辟的,这让我常常难以取舍,也不得不忍痛割爱。
英国小说家斯沃夫特说过:“最好的字句在要好的层次。” 一篇文章中最惹眼的莫过于标题,所以我尽可能把所悟所得提炼成言简意赅、醒目提神的一句话,作为本书中的文章标题。多数标题本身就是一条写作原理、一种具体方法,能够清楚地告诉读者:关于写公文,业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你又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写文章,很高的一种境界是 “片言成典”,就是把自己的思想高度浓缩成一句话,让人觉得有道理、容易记,进而愿意用、传得开。什么叫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得起后人不断重复、不停使用,这才能称为经典。
本书中的文章标题,有的确实很经典,因为它们或来自名闻遐迩的大家,或来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我和同事同行之间口耳相传、奉为圭臬,也成为本书中很多内容的思想源头。至于我自己的创见,远远称不上经典,但多少有些思想含金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希望这一丝丝思想火花,能够点燃读者朋友的写作激情,喷薄出无穷无尽的光和热。
文章越短越难写。为区别于《边写边讲》中的长篇阔论,在《写作心悟》中,我要求自己走 “小清新” 的路线,大多数文章的篇幅不超过一千字。这 “两部曲” 一长一短、相得益彰,写文章当可长可短、自如收放。
思而悟,悟而行,行必远。(2004 字,2016 年 3 月 28 日完稿,2018 年 9 月 16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c47b179a-59d8-4e2a-ab08-450d5095d3ba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