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342
class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 “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 ·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 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取材之法 ●
为文如造屋,造房子和写文章都离不开材料。对材料,一要广泛占有,精挑细选;二要科学管理,认真 “吃透”;三要合理加工,妥善运用。这里面,每一步都有方法可讲。
先分水果后装筐
这是我在《学会写文章——战略写手秘笈》一书中看到的一句话,说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材料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新鲜、很形象、很有道理,借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写作素材就像是一堆水果,我们可以先编筐子后找果,也可以先分水果后装筐,这两种方式在写作中都是有的。那么,哪一种方式更科学呢?显然是后者。如果先编好筐子,再根据筐子的大小、多少,去找水果来装,可能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水果,也可能找来的水果放得进筐子却不是最需要、最可口的。所以,我们要先找来水果,再根据需要编好筐子,然后把准备好的水果分门别类装进去。
在写作中要做到 “先分水果后装筐”,可以分为五步走:
第一步:找水果。先弄清楚所写的文章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材料,也就是需要什么水果、需要多少,再根据需要去把水果弄到手。
第二步:编筐子。根据找来的水果数量、质量、类别,大致判断需要多大的筐子、需要几个筐子,然后编出合用够用的筐子。请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 “编筐子”,不是 “找筐子”。现成的筐子就是所谓的 “套路”“模板”,有用但不一定好用。定制的、现编的筐子才是最合适的。
第三步:分水果。根据文章的观点和框架来选材,把水果分好类。坏了的就扔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就放过一边,只留下新鲜的、合适的。有的水果虽然很好,但与写作需求不相符,与文章内容不相关,也只能忍痛割爱。
第四步:做包装。《战略写手秘笈》一书把这一步放在最后,我觉得可以适当提前,因为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是这么做的——用合适的材料把水果包好,采取一些保鲜防腐的措施,然后才放进筐子里。就写文章的材料取用环节来说,需要适当加工和包装的,是水果而不是筐子。
第五步:装筐子。把整理好的材料归到文章的具体结构中去,就像把选好分好的水果装进不同的筐子里。装完了水果,还要认真检查一下,看一看放的位置是不是妥当,是不是每个筐子里的水果都够了。装好之后,再对整筐水果进行外包装,也有助于提高附加值。
先分水果再装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实际工作中,乱装筐子、装错筐子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人对材料不加选择、不做加工,不管新鲜不新鲜、合用不合用,“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也有的人张冠李戴、鱼目混珠,把 “苹果” 放到装 “梨子” 的筐子里。还有的人觉得 “集中教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无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包括最近开展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只要写材料,就把日常工作生搬硬套地装进去,还冠冕堂皇地说这就是“两不误、双促进”。确实,党内集中教育要避免与日常工作 “两张皮”,但并不是混装在一起就叫结合,换个包装就叫创新,给“苹果” 贴上 “梨子” 的标签并不能改变它的性状和味道。(1109 字,写于 2016 年 6 月,2020 年 1 月 4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c37c1d40-280e-4444-83fc-2bcd55d3f40b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