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93
class
【新课导学】
4 月 26 日,微友 “永恒” 给我发消息,希望讲一讲演讲的技巧。
总体上看,演讲的技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演讲稿的写作技巧,这决定了 “讲什么”。演讲好不好,首先看讲稿。二是演讲的技巧,这决定了 “怎么讲”。稿子写得好,还要讲得好。一场精彩的演讲,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必定相辅相成、深度融合。
这两方面技巧,我在 “三好公文课” 中都讲过。比如,第七十三、七十四讲《我的 “认知” 你“认可”——谈谈竞职演讲稿的写作技巧》,第九十二讲《从我的证婚秘诀看讲话发言之道》。这两个专题,都是从特殊到一般,分别侧重于讲授竞职演讲、证婚致辞的专用技巧,由此带出演讲的一些共性技巧。
为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掌握演讲的共性技巧,我跳出演讲主题、抛开具体内容,再连续推出两讲,分别讲一讲我总结的演讲 “八最” 和演讲能力训练方法。
先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我所掌握的演讲技巧就如同竹筒倒豆子——全抖出来了。
演讲是一门艺术,其中大有学问。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举世公认的演讲大师,他曾坦言:“人生中有三件最难的事儿,第一是爬上一堵向你倾倒的墙,第二是吻一个决心要离开你的姑娘,第三就是当众讲话。”
我对演讲的学习,始于大学阶段。刚上大学,我就被同班同学怂恿参加了一场朗诵比赛,因为表现还可以,赛后当上了校广播站的播音员。现在看来,这是在为演讲打基础。再往后,我作为 “幕后英雄”,帮参加全省全国比赛的同学写过几篇演讲稿,这不仅让我初步掌握了演讲稿的写作技巧,更对演讲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多年,我坚持购买和学习《演讲与口才》杂志,还看了不少演讲方面的书。但直到大学毕业,我从没作过一次正式演讲,对演讲的实践主要是作为学生干部当众讲话。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当了老师。因为在校团委工作,我经常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多年的学习研究派上了大用场,在教学相长中进一步深化了对演讲规律的认识。同时,我把讲课作为实践演讲技巧的主渠道,效果相当不错,我的课深受学生欢迎,还在学生评教中拿过大奖。直到 2004 年,我抱着检验自己的目的,参加了单位举办的教师节演讲比赛,尽管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演讲,但 “十年磨一剑”,毫无悬念地拿了第一名。后来,这篇演讲稿还被学校推荐参加了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师德论坛征文比赛,获得了全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我总结出一套 “演讲八最”,在党校讲课的时候抛出过观点,今天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落成文字。
1
最深刻的立意方式:片言居要
一篇好文章、一次精彩的演讲,总要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 “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这种让人听(看)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话,就是常说的 “金句”。金句,是文章或演讲中最能提神醒脑、增色生辉的点睛之笔,是主题思想的高度凝练。
作演讲,一定要紧扣一个主题、提炼几个金句。主题不存,演讲无魂;主题突出,演讲有神。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主题突出呢?
晋代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 托尔斯泰也说过:“艺术品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先应当有一个焦点。就是说,应当有这样一个点,所有的光集中在这一点上,或者从这一点上放射出去。”
这就提示我们:作文或演讲,都要注意提炼金句,并把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使其成为吸引受众的焦点。
演讲中,重要的位置有 3 个:一是标题,二是开头,三是结尾。把金句上标题,叫做标题揭旨、旗帜鲜明;把金句放在开头,叫做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把金句放在结尾,叫做卒章显志、水到渠成。
说到不如做到。下面,就以我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演讲稿为例。之所以选这个例子,倒不是说这篇稿子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在我的演讲之路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是多年能量积蓄的集中爆发。这次比赛的主题是 “弘扬高尚师德”,我确定的演讲题目是 “师德的含义”。在演讲开头,我是这样讲的: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德的含义。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师,如果我问大家 “什么是师德?”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师德就是教师这一职业所应遵从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样的回答,就像《辞海》中的解释一样,只有字面意思,没有具体内涵。身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对师德的理解不能概念化、空泛化。记住一个概念只需要短短几秒钟,但深刻理解师德的内涵,我们恐怕要用上几年、十几年乃至一生。
接下来,我采取层层剥茧的方法,一连串举了 3 个例子,讲述自己对师德逐步加深理解、自觉付诸实践的过程。在演讲结尾,我讲到:
时至今日,感受着学生与日俱增的尊敬,收获着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快慰,我终于明白了——师德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体现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体现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行动上。
这就是师德的真正含义;
这就是你、我、他、她——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
如果说,这个结尾思想性是有,但一个长长的排比句很难让人记住,称不上是金句,那么我在前面讲的一句话应该勉强够格了——
一名我帮助过的学生毕业后给我寄来了一封信,其中写道:“老师,我衷心地感谢您,您不仅给了我白菜,更给了我种子。”
我当过 11 年大学老师,收获了许许多多学生对我的感激之语,但直到现在还记得的,就这么一句 “您不仅给了我白菜,更给了我种子”。
2
最经典的结构形式:先总后分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演讲稿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就是从一个焦点放射出去,也就是先总说、再分说。分说的观点、分列的例子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也可以是正反关系。
我在教师节演讲比赛中的演讲,就是典型的总分式结构。开头那句话,“记住一个概念只需要短短几秒钟,但深刻理解师德的内涵,我们恐怕要用上几年、十几年乃至一生”,这就是总说。接下来,我分别以父亲(我父亲是一位有 40 多年教龄的退休教师)、高中英语课文中的一位老教师以及我自己为例,说明我对师德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理解的。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时,我自问自答,进一步分出了 3 个观点。
师德是什么——就是敬业爱岗、默默耕耘,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作为一名 “双肩挑” 人员,我比普通老师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多少个不眠之夜,校园里早已一片沉寂,我仍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多少个节假日,别人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我却忙着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再苦再累,我都毫无怨言,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教师的职责,这才是一名教师应有的形象。
师德是什么——就是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多年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我还充分发挥特长,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上演讲、辩论、写作、书法等讲座数百讲,指导学生在省市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多项大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师德是什么——就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希望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灵,使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多年来,我曾教育帮助过多名掉队的学生迎头赶上,使多名一蹶不振的学生重拾信心。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更多的正在事业的征程上扬帆起锚。
3
最高明的层次结构:一个层次
医学上有个术语,叫做 “一过性”,指的是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演讲也具有一过性,讲一遍就过去了。这样的表达,层次越少越好,因为层次越简单、观点越明了。相比之下,书面稿的层次可以复杂一些,因为我们可以反复看,一遍看不清楚可以看两遍、三遍,而且在层次的标识上有“一”“(一)”“1”“(1)” 等明显区别。
一位省委书记与身边的文秘人员谈讲话稿写作时,特别强调了文稿层次宜简不宜繁的问题,讲得非常生动,也非常透彻。他说:
有的稿子先是第一个部分,第一部分里头再分 “一二三”,每个“一二三” 里头再分 “第一第二第三”,每个“第一第二第三” 里头再分 “一是二是三是”,在每个“是” 里头有的再想办法编号,不能编号的,再来个 “一方面” 和“另一方面”、“同时”和 “与此同时”,层次太多,听起来很乱,有时候会听糊涂。反正我听别人讲的时候,有时候“大三”“小三” 会记错。特别是讲到 “大二”“小二”,再讲“小三” 的时候,有时候会把 “小三” 以为是 “大三”。会后拿稿子一对,原来是我们搞错了,本来是“小三”,我们记成“大三” 了。所以起草文稿的时候,层次不要太多。如果层次分得太多,根本听不懂。法律条文可以分成很多层次,因为法律条文主要是给人看的,搁在那里,看的人可以看得很明白。但讲话层次太多,听的人就容易打岔,不清楚。以后给我准备稿子,最多不要超过两层,分成一二部分之后,看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能讲没有?能否顺着讲?如果不能顺着讲,最多再写“一是二是三是”,这就行了,下面不要再分了。
这位省委书记所说的道理和要求,完全适用于写演讲稿。演讲稿和领导讲话稿都用于口头表达,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写演讲稿的时候,稿子写完了,一定要回过头来看一看,是不是层次太多?能不能减少一个层次?如果层次过于复杂,就看一看能不能把块状结构改为条式结构,能不能从层次多的条目中分出一条、减掉一层,这与扁平化管理是一个道理。
演讲中分层次表述观点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用 “第一、第二、第三……” 来标序,而不是用 “首先、其次、再次” 之类的词。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数字远远比词语、文字更敏感。采用数字来标序,即使听众不能完全记住你讲了什么,至少也会清楚地知道你总共讲了几点。
4
最引人的开篇方式:临场起兴
起兴,又叫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 · 朱熹《诗集传 · 关雎》)。就是在文章或演讲中先不直接揭示主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引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以激发受众的想象和思考,调动他们的兴致和情绪。
演讲中有一种类型叫做即兴演讲,指的是事先没有准备,在特定情境和主体诱发下,自发或被要求立即进行、随想随说的演讲,其主要特点在于兴之所至、有感而发。这个 “兴”,可以因时、因事、因景、因物、因情而发。演讲一开场,如果善于运用起兴的手法,会给人一种就地取材、即兴发挥的感觉,让人佩服你的 “急才”,形成先入为主的好印象,有助于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于如何运用起兴的手法,上一讲列举了大量的证婚词,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5
最人性的表达技巧:段头立句
演讲的直接目的是让人听得懂、记得住,怎样讲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怎样讲。
演讲的核心在于观点,观点必须鲜明,不能藏着掖着,让人帮你去总结提炼。英国小说家斯沃夫特说过,“最好的字句在要好的层次。” 一个段落或者段落群,最好的层次就是开头,所以演讲应该把观点句放在开头,这样听众更容易听明白,也更方便记。
6
最生动的表述技巧:会讲故事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传播,归根到底,就是给别人讲一个好故事。”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故事有血有肉,胜于一切空洞的说教。通过讲故事,很多道理不言自明,很多歪理不攻自破。演讲的时候,应注意结合亲身经历,讲一些身边人、身边事。这样讲,就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平等交流的浸润,可以让听众感同身受,不知不觉以相同的情态沉浸在你的故事中,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的同理心。这是一种 “不教而教” 的好方法。
在选择讲什么故事的时候应当记住:讲伟人的故事不如讲身边人的故事,讲身边人的故事不如讲自己的故事。身边人的故事与听众靠得更近、贴得更紧,讲自己的故事比讲别人的故事更能讲出真情实感,这样的故事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还是以我的教师节演讲为例,我在其中讲了 3 个故事:
有两件父亲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小事,让我初步懂得了师德的含义。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当时父亲还是一名普通老师。因为得了黄疸型肝炎,我和哥哥同时住进了一所部队医院,医院离我家大概有十几公里。那时候,母亲正怀着妹妹,一下子,一家四口就有三个人需要照顾,父亲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只能家里医院两头跑。有一天,同病房孩子的父母送来了一大包好吃的,看着那个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只能躲在被子里咽口水,就盼着父亲赶快来看我。可左等右等,等到我睡着了,也没见到父亲的踪影。第二天晚上,一看到父亲,我就委屈地哭了——“爸爸,你昨天为什么不来看我?”“儿子,有几个大哥哥成绩不好,昨天要补课,爸爸实在来不了。”“那我都生病了,他们又没有生病。”“孩子,你的病过一阵就会好的,再说还有那么多医生护士照顾你。大哥哥学习不好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让他们掉队,这是我的责任!”
今天回想起儿时的故事,与原话多少有些出入。但是,父亲当时所说的话,意思确实如此。我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作为父亲,照顾我是他的责任;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前途负责也是他的责任。
第二件事发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已经当上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一天,我家里来了一名考生家长,他是为孩子入学而来的,告辞的时候,仿佛不经意地把一包开过口的香烟留在了凳子上。父亲送走客人,看到这包香烟,开始还以为是这位家长粗心大意,定睛一看,才发现烟盒里装的竟然是一张张卷成一卷的 “大团结”!父亲赶紧骑上单车去追赶这位家长。他一回来,我就问:“爸爸,钱退了吗?”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儿子,这钱怎么能不退呢?爸爸是一名老师,如果收了学生家长的钱,还有什么脸来教育学生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父亲用言传身教为我上的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课。
上了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题目是《一位教师的写照》。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教师,对所教过每一名学生,他不仅毫无遗漏地保留着一份家庭作业,而且清楚地记得学生的姓名、家庭状况。直到从教整整 60 年的时候,这位 80 高龄的老教师才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他说:“要不是因为疾病的缘故,我不会放弃教书,因为我全部的灵魂已经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孩子们中间。”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就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
关于怎样讲出精彩的故事,美国沟通学会副秘书长莫瑞总结了 5 点:一是故事要简短有力,不要随意拉长;二是选择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故事;三是融进自己的感情,用感情吸引听众;四是用鲜活、形象的语言,一开头就要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五是在结尾时,要让听众有所感悟。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7
最典型的句式结构:短句
一篇好文章、一次精彩的演讲,总要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 “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什么是短句?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短、用词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反之则是长句。长句之所以长,往往是因为添加了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或是由多个并列分句组成了复句。
长和短是相对的,有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我一直没有找到权威的答案。根据自己的理解,我提出了一个标准:一个句子,少于等于 3 个成分就是短句,超过 3 个成分就是长句。
演讲是口头表达,口头表达既要讲究断句换气,还要力求节奏明快、短促有力。陈毅说过:“长句硬如铁,念起来要吐血。” 郭沫若也说过:“句子短些,章节短些,文章就活泼。” 演讲也是这样。
此外,演讲还要注意运用口头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这一点不用多说。
8
最潇洒的演讲方式:脱稿
念稿,全部注意力都在稿子上,“演”和 “讲” 的味道都出不来。
脱稿,则不仅给人以从容、自信的感觉,还能借助肢体语言、态势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并能随时与听众进行目光交流,观察听众的反映,据此对演讲作出相应调整,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我参加过 5 次竞职演讲,每一次都是完全脱稿的。很多同事之所以不敢脱稿,主要是担心由于紧张,出现卡壳、忘词的现象。避免这样的问题,我的经验主要有 3 条:一是自己写稿子,决不假手他人。自己写的东西容易记。二是 “活记” 而不 “死背”。活记,是确保意思准确、完整。死背,是确保一字不落、一字不错。三是自我检测背得熟不熟。我的熟练标准不是倒背如流,而是从稿子中任意点一句,都能顺畅地接下去、讲到底。(5861 字,2018 年 4 月 29 日完稿)
成 文 写 语
经过梳理,我初步确定了这一新栏目的总体框架,打算分为 “认知篇”“积累篇”“原理篇”“方法篇”4 个篇章,内容多的篇章之下再分细类。比如,“方法篇” 分为“关于构思”“关于立意”“关于标题”“关于结构”“关于开头”“关于结尾”“关于文辞”“关于修改”,等等。
一、认知篇
- 公文写作理论属于软科学,却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硬功夫。
- 会写公文不一定能当好公务员,不会写公文肯定当不好公务员;懂业务不一定能写好公文,不懂业务肯定写不好公文。
- 真正写得好的机关文稿,并不完全是 “写” 出来的,而是长期积累 “养” 出来的、深入思考 “想” 出来的、认真研究 “谋”’出来的、反复推敲“改” 出来的。
- 写材料是机关新人的 “必修课”、管理岗位的 “基本功”,更是谋划推动工作的 “金刚钻”、获得领导赏识的 “敲门砖”、走向更高平台的 “通行证”。
- 文字能力是做好机关工作的 “金刚钻”,能让你在从政的道路上实现 “撑杆跳”。
三好公文课——
抒心志于文章,好看;寓心法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用。打造最好的原创写作课!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bc253fff-55db-4fb1-a085-c367f4a7aa81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