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致读者朋友】
上节课,我是按机关文稿的大类来讲授 “会意写作法”。今天讲一种具体的文稿——调研报告。下面这篇文章脱胎于我为一些市县和企事业单位作专题培训的讲稿,原稿例子更多、篇幅更长。课程常讲常新,稿子常用常改。为体现“三好” 公文课 “讲短课” 的特点,现予以 “升级” 和压缩,与大家分享。
15 调查清楚皆学问 研究透彻即文章
——会意调研报告写作
关于怎样开展调查研究,“前人之述备矣”。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专家学者,都有很多相关论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调查研究尤为重视并身体力行的,首推毛泽东。他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写作的一生、调研的一生。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头两篇都是调研文章,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另一篇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后,毛泽东还做了宁冈调查、永新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等等。其中的寻乌调查,成就了《反对本本主义》的著名篇章,作出了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的科学论断。正是因为有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基础,毛泽东才拥有了对中国革命的发言权和领导权,带领共产党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作过一个专题讲话。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重视调查研究。因为它 “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二是怎样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有明确目的,带着问题下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了解各种新情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的对策。三是如何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以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这个讲话,把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制度要求等讲得很清楚、很透彻,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躬行。
今天,我结合自身体会,着重运用会意思维,把调查研究的方法梳理一下,把一些单位调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一下,把改进这项工作的方向梳理一下,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01
调查研究的深度解剖
“调” 取信息,“查” 明情况,“研” 讨工作,“究” 其规律
什么是调查研究?顾名思义,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概念分解:
调——调取信息。现在是一个信息致胜、数据致胜的新时代。谁掌握的信息量多、数据量大,谁就更能掌握工作上的主动权。
查——查明情况。对任何一项工作来说,需要调查了解的,无外乎背景和条件、思路和措施、进展和成效、问题和困难、对策和建议。这是开展研究的基础,也是写好报告的基础。
研——研讨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我们需要研究的,主要是哪些做法值得推广、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究——探究规律。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究,就是 “仔细推求”“到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要 “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调查研究,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调查为基础,以研究为重点,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为原则,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目的。
——以问题为导向,就是要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射箭要瞄准靶子,开车要把好方向,问题就是我们开展调查研究的靶子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一定要带着问题下去”,“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我们要聚焦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不仅善于发现和解决思想上、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还要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切实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
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都是很见功力的。发现问题需要有见微知著、去伪存真的洞察力,分析问题需要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辨力,解决问题需要有改革创新、克难攻坚的战斗力。
- * ——以调查为基础,就是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多地收集各方面资料。**多层次,就是习总书记所要求的,“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 多方位,就是历史与现状、国内与国外、局部与整体、正面与反面,调查对象本身以及与其有关或具有可比性的情况,都要详细了解。多渠道,就是要灵活运用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专家调查、蹲点调查等多种方法。
——以研究为重点,就是要 “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然” 是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所以然” 是原因和规律。我们研究工作,就是要把事实搞清楚,把原因弄明白,把规律找出来。需要强调的是,研究与调查必须紧密结合,观点与材料必须有机统一,决不能 “事实一点点,研究一大片”。
——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为原则,就是要用好作风确保好效果。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如果调查过程中听不到实话、查不到实情,研究工作时就得不到真知、收不到实效。所以,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在求真、求实、求是上好好下一番功夫。
——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目的,就是要把 “是不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有没有推动工作的价值” 作为检验调查研究工作的“金标准”。毛泽东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我们看一个调查研究做得好不好,不仅要看方案科学不科学、调查扎实不扎实、研究深入不深入,更要结果管用不管用。如果辛辛苦苦调研出来的东西,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没什么帮助,那就是无用功,再辛苦也白搭。
02
调查研究的透视和反思
调查不深入,研究不透彻,调研 “两张皮”
多年来,我经常参加工作专题和课题的调查研究,也在多个系统的调研成果评审中当过评委。总体上看,各级各部门对调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参与范围越来越广,调查研究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调查不深入。有的事先定调子,下去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判断甚至是答案,下去走一趟,只是为了论证想法的正确性。这种先入为主的调查,群众说是 “坐在上头想点子,跑到下边找例子”,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有的调研简单走过场,按设计好的路线走,挑最漂亮的“盆景” 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粗枝大叶,蜻蜓点水,看起来在做调研,实际上是“被调研”。还有的调研样本抽取不科学,不是随机抽样而是“随意抽样”,调查的典型没有完全涵盖先进的、中间的、落后的,调查的对象集中在领导、干部身上,深入党员、群众不够,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
二是研究不透彻。调查研究,贵在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摸透,把对策理清。现实中,有的同志只看得见表面的、显性的、突出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潜在的、苗头性的、倾向性的、本质的问题。有的同志对问题重视不够,写起调研报告来 “成绩煌煌,问题几行”。有的同志分析原因时,一味强调客观原因,对主观原因不愿触及或轻描淡写。有的同志提出对策时,避实就虚,笼笼统统,没有对症下药、拿出实招。
三是调研 “两张皮”。一种情况是 “有调查没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在归纳整理、分析运用上下的功夫很不够,调研报告只是简单罗列事实和数据,既没能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又没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种情况是 “有研究没调查”,闭门造车,想当然地进行研究,拿出来的东西往往 “中看不中用”,也难以让人信服。当然,有的调研问题可能没那么突出,只是调查多一些、研究少一些,情况多一些、分析少一些。少的那些,恰恰是最有价值的。这种情况,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另外,在调研报告的撰写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五个误区:
一是意义讲得越透越好。多数单位确定的调研选题,都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其意义不言自明。但有的同志撰写的调研报告,总是用大量篇幅来阐述选题的重要意义,好像不这样写就不能引起上级足够的重视,如果写不深、写不透别人就难以理解。事实上,调研报告主要是往上送的,上面懂的道理比我们多、比我们清楚、比我们会讲,所以意义并不是非讲不可。如果要讲,最多在导语中写上几句或一小段,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部分,用大量的篇幅去写。
二是调子拔得越高越好。有的以总结经验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报告,没有做什么横向比较,就坐井观天,作出 “走在前列”“创新之举” 等结论;不是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而是用胆气说话,轻易作出 “成绩突出”“成效显著” 等定性判断。还有的调研报告,报喜不报忧,有点儿成绩就往大里写、往好里夸,写到问题最多是个小尾巴。
三是图表用得越多越好。确实,图表具有直观、美观、简明的优点,有助于丰富调研报告的表现形式,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制作图表的软件越来越丰
富、功能越来越强大,调研报告中辅以图表的也越来越多。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字的说理性、生动性是图表无法取代的,也不是所有数据都需要用图表来呈现。有的调研报告,在图表的运用上过犹不及,看起来功夫下得挺足,但并非都有必要,效果也不见得好。这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四是篇幅写得越长越好。调研报告的分量和质量不是由重量决定的。在转文风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注重控制调研报告的篇幅,努力用最短的篇幅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这几年,很多地方和单位报上来参加评比的调研报告,都是 “重量级” 的,看起来一大本,拿起来沉甸甸。如果确实都是“干货”,当然无可厚非。然而,绝大多数调研报告在篇幅上都有很大的压缩空间。而且,有不少调研报告权重失衡,在调研方法、调研结果等内容上着墨过多,在经验总结、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等方面用笔不够。
我体会,如果是总结经验类的调研报告,背景和意义、做法和成效、启发和思考,大致按 “二四四” 的比例来摆布比较合适;如果是问题对策类的调研报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致按 “三三开” 的比例来安排比较合适,后面两部分能写多一些、深一些更好。
比如,我到现单位工作以来,先后执笔撰写了近十个调研报告,篇幅普遍在 4000—6000 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2014 年 7 月撰写的《创新村 “两委” 换届选举投票方式专题调研报告》。初稿是处室同事写的,足足有将近 1.5 万字。我看了以后跟他们说:“领导们都很忙,哪有时间看这么长的报告?更何况,领导们水平都很高,都是内行,只要把他们不了解、没看到的情况报告上去,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把对策建议提交出来,这个调研报告就达到目的了。我们搞这个调研,就是要当好领导的‘眼睛’和‘耳朵’、参谋和助手。”最后,我改写的调研报告,连标题在内只有 5800 多字。
整个报告是这样安排的:
(1)导语部分。约 700 字,占全篇的 1/8 多一点。概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目的,调研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等。
(2)基层的主要做法。约 1300 字。因为有两个试点村,共性做法统起来介绍,个性做法分别说明。
(3)主要成效。约 800 字。既注意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又注意收集县委领导、乡镇领导、村选举委员会成员、选民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反映,用他们说的话作为例证。
做法和成效加起来约 2100 字,占全文的 1/3 强。
(4)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一部分写了近 1500 字,从法律依据、思想认识、技术手段、操作经验、投入保障等方面,把主客观原因都说清楚了。
(5)对策建议。约 1600 字,是调研报告主体中着墨最重的一部分。其中,既有政策性的建议,也有操作上、技术上的建议,力求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一对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合在一起,占了全文一半以上的篇幅,充分凸显了主体地位。
上会汇报之前,我再次打破文章布局,重新写了一稿,进一步把篇幅压缩到 2700 多字。先各用一段文字简要说明试点村的共性做法(概括成五句话:摸清底数是前提;广泛发动是基础;规范选举是根本;精心组织是重点;保存证据是关键)和成效,由此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在村 “两委” 换届中采用信息化投票方式,技术手段上不难实现,关键在于政策法规是否支持、基础条件是否具备、操作办法是否规范、保密措施是否到位。然后,把汇报的重点放在结论和建议上,而且把这两个方面揉在一起写,观点和态度十分鲜明:
从技术手段上看,电话、短信、QQ 三种投票方式各有优劣,我们认为其中应用价值最高的是短信投票,建议以此作为单一的信息化投票方式;从政策法规上看,采用信息化投票方式缺少法律依据,建议先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从基础条件上看,采用信息化投票方式对选民素质、选举生态等有较高要求,建议合理界定适用范围;从操作办法上看,重点要解决好 “无记名” 和“保密性”的问题,建议进一步规范相应程序。
总之,我们建议在总结运用试点村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应程序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村,积极稳妥地推广使用信息化投票方式;对尚不具备条件的村,仍然采用传统的现场投票、委托投票方式。
整个汇报只用了不到 10 分钟,照样让与会的领导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调研报告,得到多位省级领导的批示肯定,一位领导听完汇报当场表扬我 “写得好,汇报得更好”。
要让调研报告 “瘦身”,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把一些佐证性的材料抽取出来,作为附件。比如,调研方案、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统计结果、数据分析,等等。有了这些完整材料,调研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就可以略些甚至不写。当然,如果是作为重要论据的情况,还是要写进报告。
五是形式搞得越统一越好。为提高调研水平和质量,很多地方和单位每年都组织开展专门培训。然而,一些同志机械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导致调研报告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工作实践是调查研究的活水源头,实践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调研报告也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常说,公文有定体无定形。调研报告属于广义公文的范畴,也应遵循这样的要求,决不能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
03
如何提高调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把工作当作研究干
从表面上看,调研质量取决于报告质量。从根本上说,调研水平取决于业务水平。不经过深入的调查,不占有充分的材料,研究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不钻研理论政策,不熟悉相关业务,研究就难以深入进去;不敢打破条条框框,进行创造性的开拓,研究就结不出鲜美的果实。所以,提高调研水平和质量,既要在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文字综合能力上下功夫,更要在提高业务水平上下功夫。这里,我着重谈几点心得。
第一,明确标准,对标定位。评价标准是 “度量衡”,更是 “风向标”。按标准去做,就不会走弯路,更不会走岔路。我们单位制定的《重点课题调研成果评审办法》中明确规定了 3 条评审标准:一是突出问题导向,成果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二是成果具有实践效果、推广价值和参考作用。三是调研报告结构严密,思路清晰,论证充分,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内容丰富,逻辑性强,文字准确。这里面,第一条指向内容,第二条指向价值,第三条指向写法。内容决定价值,内容重于形式。所以我们还是要在调研报告的内容上多下功夫、下真功夫。
第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调查研究的基本路线是 “确定选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结果分析—撰写报告”。我体会,其重点难点在于 “6 个方面 12 种特性”:
——调研选题的针对性和必要性。如果是 “命题调研”,这一条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 “自选动作”,这一条至关重要。关键还是要聚焦问题,什么问题重要,什么问题突出,什么问题普遍,就优先把什么问题作为调研选题。
——样本抽取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这就要求我们多学点儿统计学知识,既要学会运用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抽样方法,又要尽力扩大样本容量。
——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在调研设计上,不能想当然,也不能一个样,而是要根据调研选题,量体裁衣式地设定技术路线,把各种可能影响调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考虑在前头,自我判断用这个路线能不能突破障碍,能不能做到 “于法周延,于事简便”。
——调研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调查也好,研究也好,方法至关重要。为把有关情况和问题研究透彻,我们可以把实地调研与个案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矛盾分析、比较分析、预测分析、点面结合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并注意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质量。
——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还要注意占有第一手资料。所谓 “第一手资料”,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而获得的直接性材料。与此相对应,别人介绍的情况、提供的材料,都属于间接获得的二手、三手资料。应该说,第一手资料最新鲜、最深刻、最难得、最宝贵,也最有说服力。
——调研报告的启发性和指导性。启发性取决于有没有深入的分析、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指导性取决于能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作出前瞻性思考,提出针对性建议。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应该尽量在导语部分把背景意义、调研情况交待清楚,如果调研设计上有独到之处,可以适当凸显;主体部分要集中笔力,要么由好做法好经验引出有益启示,要么由问题分析引出对策建议。一定要从材料中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不能让观点和材料骨肉分离。
提高调研报告的指导性,集思广益是最有效的办法。除了调研组之间的深入研讨,还可以把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提前抛出来,听一听各方面的意见,这可以说是调研成果的前置论证。调研报告形成后,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征求单位领导、同行专家的意见,依靠集体智慧审核把关,根据大家的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完善。这样做,还进一步扩大了调研活动的参与面,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第三,注重总结,善于创新。调查研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我们谋划和推动工作的经常性功课。大家既要善于学习借鉴,又要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无论在调研方法上,还是在报告撰写上,都要与时俱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做调研、写报告。
第四,触类旁通,博采众长。调研报告是广义公文的一种,属于总结类文体,新闻的深度报道中也有调查性报道。我们既要在公文写作中练好基本功,又要从相近文体的优秀作品中汲取养料,以 “它山之石” 造就自身的“攻玉之文”。
2014 年 8 月,我指导某市起草一个网络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报告中吸收了不少新闻写作的元素,特别是在二级标题的提炼上,让文风变得更加鲜活。下面是这份报告的提纲。
一、主要做法
(一)“一张网” 全覆盖,把共同家园建设好
(二)“一张卡” 路路通,让管理服务无障碍
(三)“一平台” 多功能,使党建工作更高效
二、工作成效
(一)党员教育有了新阵地
(二)党员管理有了新手段
(三)党员服务有了新平台
——实现了组织关系网上转,组织生活网上过,积极分子网上育,服务民生网上办,党心民心网上连。
三、几点启示
(一)敢字当头:不怕网络是把双刃剑
(二)借势借力:搭上智慧城市顺风车
(三)需求主导:避免开发使用相脱节
(四)综合施策:打好 “建用管推” 组合拳
总之,工作实践没有止境,调查研究永远在路上。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尤其需要有一种 “把工作当作研究干” 的精神。调查研究是难得的契机,更是有力的推手。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开展更多有水平、有质量的调查研究,拿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2015 年 3 月初稿,2017 年 12 月 5 日修改)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acc5b25f-b18b-4b14-90eb-a8dfc64aefec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