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致读者朋友】今天我推出的又是一堂写作实战课。说实话,推这类课我心里多少有些顾虑,因为不真实就不可信、不可学,太真实又可能伤到人、得罪人。古话说 “文人相轻”,但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每一个在单位里用心写材料的人都值得尊重,不管写得好不好,他们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是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无名英雄”。在讨论稿子的过程中,我坚持营造一种“没大没小、没对没错” 的平等交流氛围——参与写稿的,无论本身是什么职务、什么身份,到了材料组里,大家就是平等的,都是材料组的一员;每个人提出的意见,只有“采用”与 “不采用” 的区别,没有水平高低、观点对错之分。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课程中,我否掉别人的稿子,或者反对别人的观点,绝不是为了借别人来显示自己、抬高自己,而是秉着真理越辩越明的态度进行探讨和交流;如果大家认为我说的不对,同样可以批评或者不予接受。无论写材料的时候,还是教写作的时候,我都是对事不对人;我所说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材料写好。希望大家都能以这样的单纯态度来看待 “三好公文课”,只琢磨课里的事,别琢磨课里的人,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三好公文课” 是纯净的,里面绝没有勾心斗角、“江湖”是非。
有一年,省里决定筹备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以此为契机,出台 “1+N” 政策性文件。为提高文件起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安排某部门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文件起草组,大家集思广益、联合攻关。
有一天,起草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修改主文件的人才工作部分。根据领导指示,由我担任主笔。讨论一番过后,我让工作人员打开电脑、架起投影仪,我一边口述,工作人员一边打字,重新调整文件的提纲。
“这一部分可以开这么几条:第一条…… 第四条……” 我刚把第四条的小标题说出来,旁边一位同志突然冒出一句:“够了,有这四点足够了,不能再往下拉了,否则跟文件的其它部分不平衡。”
插话的是王主任,他来自文件起草工作的牵头部门,又是一位学者型领导,在起草组内部说话挺有分量。
我们起草的这个文件,不仅政策性强,而且涵盖领域广,参与主体多,采用的是 “小组分块包干、大组统一合成” 的起草方式。整个文件分为五六块,每一块又各开若干条。王主任作为起草组的核心成员,参与了前面的统稿,对文稿的整体结构心里有一张谱,所以希望能够统筹兼顾各个部分,适当做些“平衡”。
本来,我觉得人才工作这部分开四条还意犹未尽,想接着往下说,听到王主任提出了不同意见,只好叫停,先对他的意见作出回应,否则稿子不好往下推。
“王主任,您的意见有道理,但平衡并不是平均,再说现在也没有到考虑平衡那一步。” 我一边琢磨措辞一边说,希望能够尽快说服他,抓紧回到稿子上。
“什么是平衡?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平衡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保持和趋向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属性。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物理到化学,从人体到人心,平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平衡是相对静止也是能量守恒,是相互依存也是和谐共处。有人说:政治是一种利益的平衡,管理是一种关系的平衡。公文作为政治和管理的工具,当然要注重平衡。王主任,您强调写稿子要考虑平衡,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我希望他知道,我并不反对平衡,而是对平衡有自己的理解。
“没错。写公文特别讲究平衡,既要在篇幅、措辞等方面把握好尺度,又要协调好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不宜过于突出某一方面,不能顾此失彼、比例失调、轻重失衡。就像这个文件,别的部分都是开三到四条,人才工作虽然重要,写四条也到顶了。条子拉得太多,不仅与其它部分不平衡,还会显得过于零碎。” 王主任进一步挑明了自己的意见。
“从文章的形式上考虑,您说的都在理。但是,如果从内容上考虑,一开始就把条数给限制死,可能就不合适了。我们起草文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内容上的需要来考虑形式,而不是按照形式上的需要来裁剪内容,否则就如同削足适履。我并不是说这部分内容非要开个五六条,但如果确有必要再写一两条,您还没有听我说出来打算写什么,就把后面几条给‘平衡’掉了,是不是有些简单化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不再 “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不加掩饰地亮出了自己的看法。
见王主任没有反驳,我接着说:“对于公文写作中的平衡,我是这么理解的——形式上的平衡是‘术’,内容上的平衡是‘道’,‘术’是用来合乎‘道’的,而不是用来把持‘道’的,两者不可颠倒,但现实中往往被颠倒,导致重术而轻道。”
听我说出这么一番话,不仅在场的其他同志来了兴趣,王主任也主动表示希望往下探讨。
“‘磨刀不误砍柴工。’聊一聊写作心得,可以让大家换换脑子,也有利于写好稿子。” 我心里想。
“在座各位都是单位里的笔杆子,我就班门弄斧了,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客套了一两句,让大家心里先 “平衡” 一些,我才开始摆出“车马炮”。
“关于平衡问题,我这么看:
“首先,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大家知道,平衡有静态平衡也有动态平衡。在物理学上,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是一种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或绕轴匀速转动也是一种平衡。在经济学上,较短时间内的收支平衡是静态平衡,比如我们每个月工资收入与家庭支出的平衡,一个地方全年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平衡。如果不强调一年时间,而是以经济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在计划期内保持收支均衡,就叫动态平衡。回到我们写文章上,孤立地看一篇文章比例是否协调、权重是否得当,可以说是静态平衡观;如果把文章中所写的内容,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用历史的眼光、时代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在运动和变化中把握平衡,那就是动态平衡观。
“拿我们起草的这个文件来说,如果人才工作部分比别的部分多写了几条,表面上看起来不平衡,但多写的原因是这项工作最重要或者最薄弱,或者以前的类似文件这方面内容写得不够,你就会觉得如果不多写、不重写,反而不平衡了。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平衡分为‘稳定平衡’‘随遇平衡’‘不稳定平衡’三种情形。我觉得,对写公文来说,随遇平衡几乎不存在,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文;注重形式上的平衡是一种稳定平衡,注重内容上的平衡是不稳定平衡,后者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
“有道理!”“深刻!”我说出这样一种 “平衡观” 后,大家纷纷点赞,我也信心膨胀,思想更加活跃了。
“其次,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弗洛伊德说:不平衡是人类状态的一部分。不平衡会导致一些问题产生、焦虑出现,但很多时候,问题和焦虑恰恰是创造力和驱动力的来源。打破旧的、现有的平衡,允许局部的、暂时的不平衡,都是为了追求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我们起草文件,很难面面俱到,也不求面面俱到,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衡。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起草文件的时候不求形式上的平衡,恰恰是为了克服、纠正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不平衡。
“第三,平均是一种平衡,但平衡不等于平均。平均包括数量上的平均、质量上的平均,这都会形成平衡,但不平均也可以形成平衡。比如:拔河的时候,只要两边人数一致,大家就不会有意见,心里就平衡了,但事实上两边的体重往往不对等;天平保持平衡,两边的物品质量肯定相当,但一边放有两个苹果,一边可能需要四个砝码,数量上并不一致;还有大家熟悉的典故,老人给猴子分橡子,朝三暮四猴子们不干,可朝四暮三他们就满意了。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一样。某一部分我拉了三条,每条 200 字,总共写了 600 字;另一部分我开了六条,每条 100 字,加起来也是 600 字,总量是平衡的,可条数和每一条的字数都不平衡。
“由此看来,平衡不仅包括数量上、质量上的相等,还包括力量上的相抵。从客观世界看,平衡是一种状态;从主观世界看,平衡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这远远超出了平均的内涵。
“最后,我想说的是:平衡与平静、平和关系很近,与平淡、平庸距离也不远,甚至只有一字之差。我们经常说,写文章不能平均用笔。如果把文章搞得工工整整、板板正正,上下一般齐,句式、字数都一样,这种僵化刻板的文章会是好文章吗?很多时候,一搞文字上的平均,文章就平淡了;一搞形式上的平衡,文章就平庸了,这样的平衡还是不要搞。对写公文来说,平衡是拿捏有度,避免畸轻畸重,更是尊重事实、尊重规律,该是怎样的就写成什么样;平衡是兼顾各方利益,更是恪守天下为公,维护公平公正。好文章决不是平衡出来的,最好的平衡就是无需平衡,天然合理、自然平衡。”
说完这些,我再跟大家一起推稿子的时候,推进得特别顺利。最后,这个文件的人才工作部分开了五条,没有一条被 “平衡” 掉。
【补记】完成这个文件的起草工作后不久,2016 年 11 月 3 日,新华社推出长篇通讯《踏上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 <党内监督条例> 诞生记》。据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两个文件起草工作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有什么突出问题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观点要有深度,措辞要严谨,举措要有效管用,条目不设限。”“条目不设限”,这句话说得多好啊!这才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态度,我的 “平衡观” 与此不谋而合。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92949075-ab10-4fe6-a944-9d572b427ca1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