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父亲教我写文章
——《带着父母去唠嗑》续篇
成 文
晚上接近 11:00 的时候,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一看来电显示,我的心里就有些发毛——母亲又犯病了吗?还是…… 忐忑中,我接通了电话,结果完全是一场虚惊。
父亲说,我看了你发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注:指的是上一讲的《带着父母去唠嗑》一文,以下简称《唠嗑》),看了两遍,白天看了一遍,刚才又看了一遍,每一条留言也都看了,和你谈谈看法,不一定对。总的感到,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平实,一点儿也不花哨,但充满感情,所以很感人,我为你的孝心感到骄傲。同时,我也觉得有两点不足:一是应该把你哥哥和侄子、妹妹和妹夫一起写进去。这次回去,他们都见上了,你们兄弟俩还一直陪着我和你妈,其乐融融,更让我们感到高兴。二是最后一段显得多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本来,你从《论语》中的古训,发展出 “老者乐人,寿者乐群” 这两句,很切题,很有思想,也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使文章的立意得到了升华,写到这里就可以收尾了,而且收得比较自然,但后面突然冒出一句外国人的名言,反为不美。
我的老父亲已经快 82 岁了,原本就高度近视,这两年老花眼又愈发严重,视力越来越差,看手机都要摘下眼镜,凑到眼前看,手机几乎要碰到鼻子才行。父亲知道我开了个公众号,我也知道他看过之前我写的两篇回忆三线企业生活的文章(第 261 讲《再回桂兴村》,第 262 讲《致敬桂兴村》),因为那里面有他和许多叔叔阿姨无法忘怀的东西,但《唠嗑》一文写完并发出来以后,我并没有告诉他。他能注意到,我有些意外;他看得那么认真,我更是意外;看完了还主动找我谈看法,特别是有理有据地指出两点不足,更是意外中的意外。
记忆中,连同这次在内,对于怎样写好文章,父亲一共就教过我两次——
第一次,那是 40 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上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写作文,老师布置的任务是扩写课文《骄傲的大公鸡》。小时候,我学习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完成了自己的 “处女作”,我心里没有底,就主动拿给父亲看,请他给予指导。指导的具体过程,父亲讲了些什么,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父亲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我按照父亲的指点作了修改之后,这篇作文“首秀” 成功,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念了出来。这段经历,在我心里埋下了写作兴趣的种子。而今,这颗种子早已生根开花,结出了累累果实。我也早就把这段经历写进了 “三好公文课” 里的文章。
父亲当了一辈子老师,小学、中专、技校、“七二一工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都教过,但教的是机械和制图,并不是写作。所以,自从我的作文得了个 “开门红”,特别是自认为慢慢上路以后,我就再也没有主动向他请教过,他也没有再主动过问。没想到,在我年近半百、也算是著作等身、“功成名就” 的时候,他却主动给我来了这么出 “老父教子” 的意外之举。
说实话,“三好公文课” 里的很多文章,特别是即兴之作,我是即写即推,虽然每一篇都用了心,但限于时间、精力和水平,难免有不足,甚至是疏漏。《唠嗑》一文也是如此。发出来以后,我先是在公众号上作了个别文字修改;之后,又在存稿中作了局部修改、进一步完善。比如,下面这几段文字,棕色部分是原文,蓝色部分是增写改写的,红色部分是删除的。
返程的路上,嫂子打来电话,对我父母说:“难得啊!成文难得抽出这么多时间陪你们,。这几天,儿子完完全全是属于你们的。” 嫂子这番话,是带着笑声说的。我在前排开着车,听到这一句话,心里一抽,眼泪就下来了。
所以,这个假期,我主要就干了一件事——陪父母,陪他们旅行、探亲、访友、唠嗑。
母亲向来晕车,去的那天,坐了整整 6 个小时的车子,愣是一点事都没有也许是因为故地重游精神爽,一点儿状况都没出。
古语说:“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 雍也篇》)我觉得,还可以加上这么两句:“老者乐人亲,寿者乐群。” 对老人来说,有子女陪着、家人守着,能见到想见的人,和他们说说话,那乐趣一点儿不比看山看水少。
没有改不动的文章。无论《唠嗑》一文还是我的其它文章,无论改多少遍,我相信,还是会有可改之处、提升空间。
父亲所提的两点不足,确实很有道理。对于第一点,实际上我是有考虑的,主要是不想过多暴露自己的隐私,不想让读者去注意我的兄妹和其他家人,毕竟连这个公众号我都是用笔名开的。所以,在《唠嗑》一文中,我只写了 “白天走亲戚” 一句,一笔带过,也是故意作模糊处理。当然,从父亲的角度看,他更希望我把家庭成员写全了,他们的陪伴是事实,也有助于增强文章中的亲情色彩。如果不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我会这样写:
在那座 “山水甲天下” 的城市,我父母工作和生活了近 40 年的地方,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聚在小饭馆里,一连开了 3 场“唠嗑会”,聊他们当年是怎么来到这里的,聊厂子是怎么建起来的,聊想得起来的每一位老同事,聊过去的生活,聊现在的身体,聊子女的情况…… 没有主题,也无需主题,想到什么聊什么,天一句、地一句,你一句、我一句,。我的哥哥一家也生活在这个城市,我们俩都是这些叔叔阿姨看着长大的,我在旁边也时不时地也插上一句。
……
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为了避免奔波劳累,我就没有带他们父母去更远的地方,而是白天走亲戚,晚上见同事——虽说 “旅” 而未“游”,但哥哥、嫂子、侄子都来陪他们,妹妹、妹夫也专门赶了过来,既有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又有老友重逢的畅叙之欢,父母都觉得这一趟特别有意思,特别高兴。
对于第二点,我持保留意见。“老者乐人,寿者乐群” 这两点,是我从 “孝” 的角度得出的体会和感悟;而梭罗的名言,有另外一层意思,其中 “生命的春光” 不是指大自然的景色,而是指父母逝去的青春、对三线企业的奉献。我的老父老母为什么想回去看同事、看工友,大家为什么一聚再聚、依依不舍,除了真挚的战友之情,还有就是对 “生命的春光” 的浓浓眷恋、深深追忆。这一点,为了避免冲淡主题,也因为之前在《致敬桂兴村》一文中写过了,我没有展开写。再有就是,孝老敬老,怀旧恋旧,都是人类的美好情感,不分中外,无论古今。加上梭罗名言这一小段,虽然着墨不多,但既与《唠嗑》一文前面所写的 “(在)我父母工作和生活了近 40 年的地方”“聊他们当年是怎么来到这里的,聊厂子是怎么建起来的,聊想得起来的每一位老同事,聊过去的生活” 以及 “山水甲天下”、乐山乐水、“旅” 而未 “游” 等内容遥相呼应,又能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当然,最后一段如果稍微再展开一点,交代得更清楚一点,应该会更好,也许父亲就不会提出第二点意见了。比如,那一段可以改成这样:
老人都特别恋旧,无论故地重游,还是老友重聚,都会让他们重拾美好的记忆,这也是一种乐趣。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对于故地重游来说,这个说法并不成立。我相信,在老父老母心里,此行是一场充满温情的探亲之旅。亲,有血缘之亲、地缘之亲,也有关系之亲、感情之亲,他们是来探望亲人亲友,也是在探寻当年的自己。所到所见,越是熟稔的物象,越是美丽的景致,因为景由天造,亦由心生。美国作家梭罗有一句名言:“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这次陪父母去旅行,让我真正读懂了这句话。
其实,不管我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父亲认真看了,还主动打来这番电话,我觉得,我所做所写的一切,都值了!(2879 字,2021 年 10 月 10 日凌晨完稿,10 月 11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7fb3317d-37f5-4e64-a398-f0cf86e66fea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