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356
class
【新课导学】
《边写边悟》一书已经很久没有继续往下推送了。今天,接着推送 “文法之悟” 篇的“行笔之法”。
这部分一共 10 篇文章,其中打头的一篇《题好文一半》已经提前放送(见第 289 讲),这里从第二篇推起。
关于公文的行笔之法,我在另一部书作《边写边讲》中系统总结了这么十四条:笔势的顺与逆,笔调的扬与抑,笔锋的正与侧,笔式的叙与议,笔路的直与曲,笔触的虚与实,笔形的方与圆,笔画的简与繁,笔墨的枯与润,笔迹的显与隐,笔意的连与断,笔致的雅与俗,笔力的收与放,笔速的缓与急。这一整套笔法,我足足写了 2 万多字,也只是说了个大概。如果读者有兴趣,我打算把它们拆分出来,进一步补充完善,适时连载。
356
class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 “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 ·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 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行笔之法 ●
写文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到纯熟后,纵笔所如,无非法者。”(清 · 吕潢《初月楼古文绪论》)
以词害意者戒
“以词害意” 这个词,出自文学巨著《红楼梦》。在这部小说第四十八回里,香菱向林黛玉学作诗,黛玉对她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理解,所谓以词害意,就是因过于注重词语、文字的修饰,损害到所要表达的意思。无论是古人作诗,还是现在的人写文章,都容易出现这样的毛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写文章越来越讲究排比、对仗,追求工整、平衡。很多文章,特别是机关文稿,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一致、整齐、好看,宁可画蛇添足也要凑够字数,不惜削足适履也要求得吻合。这一点,尤为突出地表现在标题的拟制上。比如:有的文章,一级标题不管相隔多远,主语谓语宾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从语式到字数都是对应的;然后二级标题换一种排列方式,又都是对应的;如果有三级、四级标题,仍然是对应的,规规矩矩,板板正正,像是小学生的造句作业。这种对仗式的标题,如果只是用在某一级标题中,而且用得准确、贴切,无疑能使文章增色,也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加深读者的印象。但如果各级标题都是一种模式,就容易给人以刻板的感觉。再退一步说,即使形式呆板,只要无损于表达,意思是准确的、清楚的,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很多文章的作者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就像下面这组小标题:
一是党内思想教育从 “关键数” 向“大多数”拓展
二是党内思想教育从 “应付式” 向“菜单式”转变
三是党内思想教育从 “集中性” 向“经常性”延伸
这三个标题,从内到外都是对仗的。从每个标题内部看,“两数”“两式”“两性” 分别是对仗的;把三个标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每个标题的句式和字数都一样。作者拟制出这样的标题,肯定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功夫。但仔细琢磨起来,三个标题都有问题:
第一个标题是典型的削足适履。为了与 “大多数” 相对应,作者把 “关键少数” 这个词活生生地砍掉了一个字,搞成了一个生造词。
第二个标题的两个题眼不合逻辑。“应付式”与 “菜单式” 在语义上不是对应关系,“应付”是态度问题,“菜单”是内容问题、形式问题,二者扯不到一起。要么改成 “从‘配给式’向‘菜单式’转变”,要么改成 “从‘应付式’向‘主动型’转变”,这样才合逻辑。
第三个标题意思表达不准确,逻辑也有问题。一方面,“集中”与 “经常” 并不矛盾;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思想教育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集中式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而不是从 “集中性” 向“经常性”延伸。
此外,“党内思想教育” 这几个字的重复也没有必要。如果上一级标题中有这几个字,下一级标题中无需重复;如果上一级标题中没有这几个字,则可以在第一个小标题前加上一句话,“党内思想教育有这么几个变化”,下面的标题中就不用再重复点这几个字了。
这种过于追求标题对仗的写法,在机关文稿写作中颇有市场,具体手法除了删减字眼,还有随意加字、生造词语,导致大量本来不配对的词,硬是被 “拉郎配”,“标配”“原配” 反倒被拆散了。很多刻意雕琢的标题,完全是 “驴粪蛋子外面光”,立不稳观点,经不起推敲。这种写法,不是以内容的需要来摆布文字,而是根据句子上下对仗、文字前后工整的需要来裁剪内容,合之则留、不合则去,除了卖弄文字,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
孔子说 “过犹不及”(《论语 · 先进》),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过头了反为不美。写文章也是一样,精心选择词语是应该的,适当加以修饰也是可以的,但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表达准确。“准” 是表达的第一要求,只有在务求准确的前提下,追求表现力才有意义。如果白白下了一番苦功,却于表达无益甚至有害,就是舍本逐末,就会弄巧成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资治通鉴 · 唐纪 · 高宗上元二年》)文人墨客以词害意也就罢了,一些领导讲话、公开发表在权威报刊上的署名文章、理论文章也是如此,就会形成很不好的负面导向,导致这种僵化刻板的文风反倒成了一种时髦,而且愈演愈烈,大有从 “以词害意” 向“以体害用”发展之势。这种 “害”,损害的不仅是文章质量、作者形象,更是文风党风政风以至于整个社会风气,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写文章决不是玩文字,写公文更不能玩形式。如果行文过程中有好词好句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那是好事。但如果蓄意在文字包装上下功夫,在琢磨词句上打转转,花在研究文字上的时间和精力比研究工作还多,就会给自己带上不良文风的镣铐,甚至陷入形式主义的牢笼,于己不利,于事无用,于党于国无益。正如马克思讲的,“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也曾撰文指出:“最好的工作形式就是无形式”,“形式越完备,越繁琐,生命就越僵化,越近停止”。一切机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力避以词害意的现象,带头反对形式主义的文风,还文笔以自由,还作文以本然。(1937 字,写于 2016 年 6 月,2020 年 2 月 6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78b7c8db-f056-4157-be26-37cf1bb8c5ba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