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357
class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 “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 ·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 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行笔之法 ●
写文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到纯熟后,纵笔所如,无非法者。”(清 · 吕潢《初月楼古文绪论》)
写公文要 “笔笔有来处”
练书法特别是练楷书有一种很不容易达到的水平,叫做 “笔笔有来处”,指的是师法古人某种字体,比如欧阳询的“欧体”,要力求每一笔都能说出习自哪本帖、哪个字,这样你的字才算是“入体” 了,临帖的功夫才算是到家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脱出字帖,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写公文特别是写政策的时候,也要讲究 “笔笔有来处”——每一个重要观点、新的提法、统计数据都要有出处,或出自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党报党刊,或来自高级领导讲话、权威理论文章,或取自专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或经过自己的认真调查核实、精心考据考证,每一句话都经得起仔细琢磨、认真推敲。一言以蔽之,就是只说有根据、有把握的话,不说拿不准、未定性、有争议的话,更不说无凭无据、没边没影的话。
在这方面,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引用法律条文、上级文件、经典著作,尽可能原文引用,加上引号,标明出处;如果在重要问题上借用别人的观点,尽可能用中央领导讲过、人民日报登过、党内理论专家普遍认可的观点,不能随便照搬学术界的观点、个别人的见解、社会上的看法。
实际工作中有一种不好的情况,就是简单套用中央的提法。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中国梦”,有的同志就把本地的名字换上去,提出这样那样的“地方梦”;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向党中央看齐”,有的同志就写要“向省委市委看齐”。这些提法说错也不算错,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梦想,下级应该向上级看齐,但最好还是不要这么提,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党的领导核心只有一个,统一口径更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形成统一意志。作为地方,要做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没有必要在造概念上费心思,也不是说把“普通话” 改成 “本地话” 就是抓落实。
公文是一种规范性文书,表述必须规范,口径必须统一。每一个概念、语句、用字乃至标点都要极其精准,字字句句都有所本,不能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相抵触。强调写公文 “笔笔有来处” 并不是刻板、教条,而是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公权力的载体,公文话语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如果这种力量不能得到有效约束,话语体系就会紊乱,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会受到损害。作为公文写作的新手,很容易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毛病,一定要注意纠正。
当然,写公文不能唯书唯上、照抄照搬,应该有地方的特色、自己的创造。如果是基层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或者自己总结提炼的新思路新概念,必须仔细斟酌、反复研究、审慎论证,经过必要的程序或形式,再放到文件或领导讲话中去。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语出惊人而生造概念、讲过头话,甚至 “乱放炮”。除了重要的提法、表述之外,文稿中还是要多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1104 字,写于 2016 年 6 月,2020 年 2 月 7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1019aa3f-9f91-4acc-ad11-eaed1ac7a9e3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