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250
class
【文理之悟】
思无定契,理有恒存;文无定法,法有所宗。
写文章的方法,都是从写作原理中化生出来的,原理生规律,规律出方法,方法化技巧,正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搞懂弄通写作原理。所谓 “懂”,就是解其意、知其然;所谓“通”,就是溯其源、衍其流,知其所以然。“懂” 是理解,“通”是领悟,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思考。
●通达之理●
写文章,运思重在 “通”,行笔贵在 “达”。所谓 “通”,就是把事理文理想明白,把写作思路理清楚。所谓 “达”,就是文字所表达的与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西方谚语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确实,通往一个目标,路径可以有多条;表达一个意思,方式往往也不只一种。但是,最便捷的道路、最合适的词句,往往都是唯一的。掌握好写作原理,就能给思维装上导航仪,给表达安上过滤器,帮助我们在写作中及时作出最佳选择。
写公文要有高度且适度
写公文,需要把握好的 “度” 有很多。我总结过一套 “十度” 理论,包括精度、高度、广度、深度、厚度、鲜度、亮度、温度、力度、尺度等(详见第 229 讲《行文要有度》)。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高度问题。越是大机关,行文越要有高度;越是大领导,讲话越要有高度。
为什么公文特别强调高度?因为公文是 “为开展领导工作服务,为领导开展工作服务”。领导,不仅说明在管理层级上处于高位,更要求在能力素质水平上体现高度,这种高度是选人用人上的标准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标杆。公文是党政机关的 “门面”,讲话是领导干部的 “脸面”。领导机关发文件,领导干部作讲话,理应体现出高瞻远瞩的视野、高屋建瓴的气势、高人一筹的水平(注意,是水平上的 “高人一筹”,不是心理上的 “高人一等”),否则指导性和感召力就不强。
公文的高度不是说话的调子高,而是看问题的站位高。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写公文要有高度,就必须主动占领思想的制高点,能够 “站在山顶看问题”。比如:身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凡事从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层面上去考虑,这叫有政治高度;自觉把本职工作、岗位职责与肩负的时代重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叫有使命高度;着眼全党全国来看一域一事,这叫有全局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研究客观事物,形成揭示本质、反映规律的深刻认识,这叫有理论高度;能够超前预判、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研究提出对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具有长远指导作用的策略,这叫有战略高度。没有一些体现这种高度的话,公文就不像公文,领导就不像领导。
在公文写作中,高度问题普遍存在,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但归结起来,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高度,体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一个是艺术高度,体现作者对写作规律的运用水平。公文写作虽然不像文学创作那样强调艺术表现力,但在相对固定的写作规范之下,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一篇好的公文,必定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一篇公文所应达到的思想高度,理当与发文机关或代笔对象所处的管理层级相匹配;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取决于作者的知识水平、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公文中的思想高度,不是文字 “码” 出来的、材料 “堆” 出来的,而是以知识为砖 “砌” 出来的,以思考为梯 “登” 出来的,以境界为尺 “量” 出来的。要提高对公文思想高度的把持能力,重点是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关键在于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在公文写作特别是领导讲话稿的写作中应当追求高度,但高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力求有高度且适度。适度,就是要符合工作实际,符合发文机关的层级或领导干部的身份。一个较高的立意,要用翔实的内容、严密的论证来支撑,上可顶天、下可立地,高得起来、落得下去,不能搞空中楼阁。当写作的水平和占有的材料不足以支撑文章的高度时,不可以随意拔高。如果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不得要领、不着边际地唱高调,表面上是升华,实际上是虚高,就像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只能让人看笑话。这又好比明明是一个小孩子,偏偏要装大人,说一些故作高深的话,给人的感觉不是成熟,而是滑稽;就算是戴上高帽子,垫上 “内增高”,只要一露脸一张嘴,什么都遮不住。
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 “上级材料说小话,下级材料说大话”。大机关的材料,大领导的讲话,往往注意在内容上、语言上接地气,与基层和群众贴得比较近;基层单位报的材料,小秘书写的稿子,反而口号式的大话套话空话比较多,除了能够表表决心,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所以,公文的“高” 要高得自然,高得真实和恰当。对一些没有必要放到那么高去看的人和事,只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可以了。
高度有时候需要提升,有时候却需要降低。范仲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这是身处高位、眼睛向下。邓小平说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是身处高位、放低身段。对领导干部来说,你把自己看得越低、放得越低,人民群众才会把你看得越高、抬得越高。(1667 字,写于 2016 年 6 月,2019 年 4 月 9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6a1dcc7c-d5e8-4e84-8860-47bd4299af5b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