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知行合一
227 一封慰问信 情动千万家 ——新春慰问信前后的故事
Words 2197Read Time 6 min
2023-6-20
2024-8-30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notion image
一封慰问信    情动千万家
——新春慰问信前后的故事
notion image
第 226 讲《说出心里话,写出人情味——一封新春慰问信的脱胎换骨》(以下简称为慰问信),在 “三好公文课” 的课堂内外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截至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 100 个小时,慰问信已被 8 个公众号转载,阅读量 2 万 +。人民网和《中国组织人事报》的公众号也给我留言,要求开白名单。由此带来了 “三好公文课” 注册用户的超常规增长,这是我没想到的。
我推出慰问信的第三天,“克隆版” 就出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某地级市兄弟部门,依葫芦画瓢,仿制了一封。尽管稍有改造,但框架是照搬的,我的几个原创金句更是一个字都没改就用上了。
让我更想不到的,是很多读者——认识的,不认识的,通过短信或微信留言、发消息等种种方式,纷纷点赞;不少组工干部把这封信转发给自己的家属,或者拿回家念给家属听,得到了普遍认可,很多家属都 “泪目” 了!
评价中,高频词主要有:温馨、动情、走心、催泪弹、超感动……
这封信只有 816 个字,其中还有一些难以避免的 “官方语言”,为什么能感动大家?
一位读者说:“不仅因为文采好,更因为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因为那份共同的组工情。”
我修改这封慰问信,将近九成是重写,大概用了 40 分钟。平时我写文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快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 1000 字。写这封信,基本体现了这样的速度。
之所以能够比较快地写出来,主要是因为写的内容要么是我所熟悉的,要么是心里话。所以,这封信其实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从脑海里流淌出来的,我只是在做记录而已。
写这封信的当天,我还带着另一位年轻同事小闯,修改了一篇 1 万多字的大材料。材料完工后,我把这个材料和慰问信一起,送去给领导审阅,然后才和小闯一起去找饭吃——这时已是 22:30 分左右,他是吃晚饭,我是中饭晚饭两顿并作一顿了。
吃饭的时候,我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一大碗米粉扫进了肚子里。抬头一看,小闯才吃了一小半。我以为这米粉不合他的胃口,他说:“不是的,我这段时间胃病犯了,过了饭点再吃东西,吃几口就难受,不吃也难受。” 我一听,赶紧道歉,说我干起活来常常忘记时间、忘记饥饿,没有顾及到你;我的胃是铁打的,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可它基本不闹革命;没想到你这么年轻,“90 后”,胃就不行了。
小闯说:“这一段材料任务太重,我几乎一个月时间都住在办公室里,一周左右才回宿舍换一次衣服。反正我就一个人,窝囊点儿也不要紧,可这胃真是不争气!” 实际上,小闯已经 “脱单”,应该说正值新婚,前几天刚刚办了结婚登记手续。他的爱人在约 150 公里以外的一个县城工作,俩人登记的时候,小闯头一天晚上赶过去,第二天上午办完手续,因为惦着没写完的材料,下午就往回赶。
当我从小闯嘴里了解到这些,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自己当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算是小闯的师父,也是他调进我们单位的引路人。我把他引上了文字工作这条路,本领他是学到了,身体却也透支了。他付出的,不止是健康,还有本该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小日子。
当晚,我回到家的时候,妻子、女儿已经入睡。进门时,一如平日,入户花园的壁灯依然亮着。晚归的时候,每当看到这灯光,我心里就暖暖的,因为它让我知道,家人在默默守候着我的归来。我在慰问信中写道,“你们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有一种温暖叫理解,有一种给力叫支持,有一种亲情叫守候。” 这句话,就是这种场景的写照,就是这种感觉的表白。
昨天晚上,我临时接到一个材料任务,又和小闯一起加班。材料完工的时候,已是凌晨 4:00。想到 8:00 之前材料要送到领导案头,而且送审之前,稿子最好放放再改,这比头脑热运行中或者疲劳状态下的修改效果更好,所以还需要预出一些时间,我和小闯一样,也睡在了办公室里,睡在沙发上。5:20(这是事后才知道的),先是手机响了,我没听到;接着办公室的电话又响了很久,总算把我闹醒了。半梦半醒之间,我以为自己睡过头了,领导打电话来催材料了,一接电话,才知道是妻子打来的,她问我材料写完没有,还回不回家睡。之前,接近 0:00 的时候,女儿也打来电话,问的是和妈妈一样的问题。
女儿在千里之外上大学,放寒假回来已经超过 20 天,印象中,我只和她一起吃了两餐饭。
这就是我的工作常态。“我们清楚地知道,因为工作忙,对你们关心不够、对老人照顾不够、对孩子陪伴不够”,慰问信中的这句话,写的就是这种常态,不过用的是反衬的笔法。
因为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受,所以我能很快很自然地写出来;也是同样的原因,我写出来的这些话,拨动了很多同事同行和他们家属的心弦,触动了他们心底的柔软,所以才会 “走心”“动情”“催泪”……
在我这封慰问信发出的当晚,一位同事写友看到某公众号转发我的文章,留言道:
忙碌了一年,希望大家能够在家里静静待一晚,陪父亲喝杯热茶,同母亲唠唠家常,为妻子捋捋发梢,陪儿女读首唐诗…… 看看新播的电视,听听远去的老歌,抚慰匆匆的灵魂,觅回诗意的初心…… 平淡的时光,就是最好的时光;当下的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条留言很快也刷屏了,一下子就有几十人点赞。
今晚,我终于回家吃饭了。饭后,和妻子、女儿一起去探望了身体不适的岳母。回到家,在妻子、女儿入睡以后,伴着隐隐约约的小呼噜声,写下了这些文字,也记下了慰问信背后的一些故事。
故事恒久远,精神永流传。(2087 字,2019 年 2 月 2 日凌晨完稿)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上一篇
228 写于 26 年前的散文:年夜
下一篇
226 说出心里话 写出人情味——一封新春慰问信的脱胎换骨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