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167
class
【新课导学】
到下面这篇文章,《边写边悟》一书 “文心之悟” 篇的第二辑 “贵在专心” 就全部推送出来了。
连同前面先发的《三把金钥匙》一文,第二辑总共 8 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要掌握好公文写作这把刷子,必须专心学、认真练。而要做到专心和认真,需要 “师傅领进门”,更需要“修行在个人”;需要像炼钢一样千锤百炼;需要培养对文字的感情、端正对文字的态度;需要正确认识写材料的苦与乐,学会享受写作;需要正确处理“写” 和“干”的关系,使二者深度融合;需要放大心灵的格局;还需要 “不闲在闲时,闲在不闲时”。
这样一排列,相信大家就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些文章编为一辑了。
另外,按照这些文章主题中的逻辑关系,大家在编书时,可以把《学会享受公文写作》与《写和干不能 “两张皮”》这两篇文章的顺序掉个个儿,这样与前面的文章衔接会更紧凑些。
●贵在专心●
大学里没有公文写作这个专业,也很难学到公文写作的真功夫。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到了机关工作以后才开始学习写公文,基本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都是 “零起点”。然而,三五年过后,公文写作水平就会出现明显差距,并且水平高低往往与干部的成长快慢成正比。是不是专心学、认真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不能掌握好公文写作这门技术活。
不闲在闲时 闲在不闲时
有一次,我和一位笔杆子出身的厅级领导一起出差。一路闲聊,我向他请教写作经验。这位领导谦虚地说:“我也没多少经验可谈,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功夫在诗外,闲在不闲时’。”
按照他的解释,前半句主要是强调写文章不仅仅是 “写” 的问题,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理论学习、知识积累、调查研究等方面;后半句指的是因为平日下了功夫,有急活、有大稿的时候就能不慌不忙、从容应对,显得比较“轻闲”。反之,如果平时积累不够,面对文稿就会一筹莫展、两眼发呆、手足无措。
领导所说的前半句,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子遹》一诗,知名度很高,我也经常引用;后半句当时我是第一次听说,觉得挺新鲜,就开始认真琢磨。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确实,一篇机关文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那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日积月累都属于准备工作,是未雨绸缪、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这叫 “功夫在平时”,与“功夫在诗外” 所强调的点并不一样,前者强调的是“平时”,后者强调的是“诗外”。所以,如果把领导所说的两句话分开来说、各作一句,就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连起来说,就有些接不上茬。
想到这儿,我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果然,常言说的是 “功夫在平时,闲在不闲间”,与领导的观点是有出入的。然而我又想到,“时”和 “间” 是“时间”一词的拆分,把它们分别放到上下两个半句中,既有变化又相呼应,挺有意思的。如果运用回文的手法,还可以把这句话改造成“不闲在闲时,闲在不闲时”,前半句强调平时的 “忙”,后半句强调写时的“闲”,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搭配。另外,“不闲在闲时” 还体现了一种学习积累上的高度自觉与严格自律,“闲在不闲时”则体现了一种胸有成竹、举重若轻的大将风范。
于是,我把自己的 “研究成果” 告诉了领导。他听了以后,笑着说:“你说得有道理,不愧是摇笔杆的!那句话,尽管我经常说,而且说了很多年,但只觉得有道理,没有从措辞、修辞的角度认真琢磨过。你这一说,我倒觉得自己有些惭愧了。我们做文字工作的,就应该有这种较真的劲儿。这一路上你都没闲着,不就是‘不闲在闲时’嘛!”
我们俩会心地笑了。(866 字)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cda05241-eff5-4d71-b770-02f3c3611288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