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274
class
【新课导学】
南开大学是我仰慕的百年名校,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几度登上她的讲台,特别是 “公能讲坛”。
2018 年 10 月 19 日下午,我曾到南开大学作了一场定向选调生招录政策宣讲(详见 “三好公文课” 第 183 讲);当晚,又插空为 “青马班” 的学生作了个讲座《“写作学习法”漫谈》(详见 “三好公文课” 第 191 讲)。
昨天,我与南开再续前缘,应邀参加 “公能讲坛”,主讲了一堂写作课。其间,我也算是公私兼顾吧,把在天津读大学的女儿带到南开,让她既感受南开的校园文化氛围,又给老爸当一当听众和评委。
今天一下飞机,前来接我的妻子就问:“你看了女儿对你讲课的评语吗?”
我说:“没有看见啊!”
原来,昨晚女儿在我入睡后,把自己这个周末的活动发了朋友圈,其中也包括听我讲课。女儿写道:“时隔十五六年,认认真真坐下来,再听了一堂粑粑讲的课。我原来觉得他的生活很受限,紧凑而疲惫,时间不自由。在听课期间,我突然发现其实他是幸福的,他找到了自己毕生热爱的工作。他讲到自己的工作是自豪的,脸上是愉悦的。虽然累,他也乐在其中,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女儿上次听我正儿八经地讲课,还是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应该不是十五六年前,而是十一二年前,女儿上三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还是一名大学老师。记得当时我也是讲写作,听课的都是大学生,我把刚开始学着写作文的女儿也带进了教室,坐在最后面。一堂课下来,我讲了大概两个小时,女儿硬是听完了。原以为,她能坚持下来,应该是有所收获。回到家,我问她:“爸爸的课讲得怎么样?” 她回答:“没听懂!”
这一次我讲课,女儿坐在第一排,也是从头听到尾。看了她发在朋友圈里的消息,我知道,女儿听懂了——不仅懂了这堂课,更懂了她老爸。
写作 +:有你的人生更精彩
——我在南开讲写作之二
(2019 年 5 月 25 日)
成 文
今天,我不是来讲课,而是来分享。
和在座的辅导员一样,我也在高校干过学生管理工作,还在省教育厅管过这项工作。是写作,让我 “写而优则仕”,从一名大学老师、思政工作者走上了从政之路,尽管这并非我的职业理想。
和在座的选调生朋友,我也很有共同语言,因为我在高校工作的时候,也负责过选调生工作,是学校的首任 “选调办” 主任;×× 部是选调生的“娘家”,我在省级 ×× 部门工作了 11 年,熟悉这项工作,脑子里有不少“选调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
分享什么呢?当然是我体会最深、最拿得出手的——写作。我不是什么文章大家,在党政机关,管我这样的人叫 “写手”,水平高一些的叫“笔杆子”。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 的身份,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和思考,和大家分享一句真心话、实在话,就是这次交流的主题——写作 +:有你的人生更精彩。
实现人生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总书记 2014 年 5 月 4 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前不久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都谈到这个问题。
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人生出彩?我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会有雷同的人生;出彩的人生必定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但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出彩、更精彩——是什么?就是写作!
有人说,人生是 “写” 出来的。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是在用行动书写。如果你的行动中包括写作,你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远的不说,就说我在这里讲课。有一句话说得好:讲台之声不过百米,文章之言可越千山。我把自己讲的东西写下来,变成文章,发表出来,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不是更出彩了吗?
也有人说,写文章就是写人生。因为写文章,“有利于加快人生的积累,增加社会的阅历,有利于个人思想的成熟和成长。” 说这话的,是现任陕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姜锋。
还有人说,写作改变了我,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世界。为什么?因为写作是一项绝佳的技能,它会让人用心,会让人敏锐,会让你思想。在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反思、总结、梳理,带给你思维与逻辑的改变;在外,可以增加你的外在价值,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财富。
确实,现在是全媒体的时代、自媒体的时代,也是全民写作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一杆笔。
因为写作,00 后少女木汁(自媒体作者,2018 年 9 月参加由爱奇艺出品、米未制作的说话达人秀《奇葩说》第五季,之后开始窜红),17 岁就做到月入 10 万,2 年获得千万关注,单单接一条广告就能让收益轻松上万;
因为写作,胡辛束(本名胡娜,畅销书作家,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环时互动担任杜蕾斯新媒体团队编辑,2013 年 3 月发布漫画《我心中的 10% 先生》,2016 年 1 月出版个人作品集《我想要两颗西柚》,2016 年 6 月微信自媒体 “胡辛束” 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从一个月薪 3000 平凡无奇的人,变身估值 3000 万,才 24 岁的她就拿到了真格逻辑思维数百万的投资;
因为写作,师北宸(师北宸写作训练营创始人,前凤凰科技主编)只用了 3 年,就从一个写作的门外汉逆袭成凤凰网主编,咨询费用每小时 4500 元,创下 “在行” 最贵授课专家记录。
我在网上看到的这几个例子,也许有炒作的成分,但也绝不是虚构。当然,人生是否精彩、是否成功,不能简单以收入、财富来衡量,否则今天也不会请我来跟大家作分享。我绝不是什么 “成功人士”,但我觉得我的人生还算是精彩的。怎样精彩?这个等一会儿再说。我跟南开的“深度” 结缘,源于写作;今天来南开,继续谈写作。“公能讲坛”很有影响,能登上这个讲台,对我来说,不也是人生的一次出彩吗?
我学中医出身,却以文字立身(不敢说是立业,目前正在努力立言、立说)。大学毕业 24 年来,先后在高校、团省委、教育厅、省委 ×× 部工作,还曾抽借到省 ×× 办公厅工作。我先后干了 5 家单位、×× 个处级岗位、× 个副厅级岗位,经历还算是比较丰富。无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我从没停止过写作,也离不开写作,估计这辈子也离不开了。写作,给了我足以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这个支点是什么,我们在这里不讨论。但写作,无疑可以成为撬动整个地球的那根杠杆。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写作的四重境界》(详见 “三好公文课” 第 176 讲)。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我对文中的核心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写作是最有效的学习,写作是最自由的工作,写作可以给你最浪漫的生活,写作可以无限延长我们的生命。
下面,我想紧扣今天的主题,结合这四句话来跟大家具体分享。
一、写作 + 学习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写作是一辈子的功课。
据说,哈佛大学有 3500 门课程,其中只有写作一门是必修课。
据报道,从去年 9 月开始,“写作与沟通” 成为清华大学所有本科新生的必修课。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作文,中考、高考,包括公务员考试,无论怎样改革,写作能力都是必考的。
可是,很多人学了这么多年怎样写文章,写的文章还是不成样子。很多大学毕业生进了党政机关,普遍感到自己在公文写作上不单是 “小学生”,而且是 “零起点”。
有人总结说,中国文坛 “两大怪”:文学院难出大作家,中文系不产笔杆子。
什么原因?教材有问题,教师有问题,教法也有问题。2015 年五一节,我心血来潮,跑到 ×× 书城,把 “公文写作类” 所有的上架图书 “扫” 了一遍,结果发现:
书名中有 “公文”“公务文书” 或“文秘用书”“办公室文书”等字样的,共 67 种(部)。其中,主编或第一作者是现职公务员的,只有 1 种;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负责人和顾问主编的,有 15 种;高校教师编写的,有 23 种;还有一些作者是搞社会培训、出版策划、文学刊物编辑的。
常写公文的人很少把自己切身的经验写出来、传开去,不写公文或者写得较少的人反倒用 “拿来” 的种种素材大编特写一番。这种情况,是不是文坛一大怪象呢?知而不行非真知。这种不以躬身实践为基础,在知行分离、学用脱节情况下编出来的书,看了以后能有多大的收获,可想而知。
我写了 28 年公文,其间在党政机关写了 15 年,真切地体会到:学习公文写作,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堂、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老师,都在(是)党政机关(详见 “三好公文课” 第 158 讲《“学院派”培养不出“大笔杆”》)。
其次,大家要认识到:写作是最有效的学习。
为什么?因为写作从来都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学习与研究、阅读与思考、总结与分享等的集合体,是多种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的粘合剂,是我们成长成熟的催化剂。
英国哲学家培根讲过:“读书使人丰富,讨论使人成熟,写作使人精确。”
也有人说过,思想有 3 种形态:在脑子里是气态,说出来是液态,写下来是固态。
确实,要把一件事情、一个想法精准地落成文字,而且能让多数人看得懂,达到 “专家看了不觉得浅,老百姓看了不觉得深” 的效果,必须“摸清楚,想明白,写到位”。这 3 句话 9 个字,浓缩了写作的全部要领(详见 “三好公文课” 第 203 讲《七个音符写华章——公文写作之道探微》)。
再次,大家要认识到:文章中最宝贵的是思想,思想的内核是思维。
思维是大脑的体操,也是写作能力的核心。
我们学习写文章,要记住:范文是别人的,好词好句也是别人的,你掌握了其中的思维方法,这才是自己的。再好用的写作模板和套路,再漂亮的观点和句子,都只能顶一时;学会了思维方法,才能用一世。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在主讲《写作与沟通》导论课时,也特别指出:“写作是思维的物化,写作训练首先是思维训练。”
公文写作是最好的脑力训练,包括 “四个意识”“七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的训练,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等等。这种训练,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尤其注重思维的开放性、系统性、缜密性、创新性,强调 “居高远望好深思”“拓宽视野看全面”“透过现象看本质”。
脚行万里眼自开,思如大江笔如锋。在公文写作中,大家要充分发挥 “写作 +” 的作用,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训练提升 “揉” 在一起,做到“四力齐驱”,产生聚合效应。
我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有:(1)自我测试法。(2)辩词分析法。(3)列表比较法。(4)点读法。这些,在《思维方法是关键》(“三好公文课” 第 192 讲)一文中都有具体介绍。
这里,我重点介绍列表比较法。我在写文章、讲写作的时候,经常把值得借鉴的文稿抽出提纲、分栏列表进行比较。比较对象主要有 5 类:一是几位领导在同一会议上的讲话;二是不同的人围绕同一主题写的几篇文章,其中可以包括自己写的;三是自己和别人写的同类文章;四是自己在不同时间写的同类文章;五是一篇文章在反复修改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版本。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不仅能辨异同、分高下、出真知,更能帮助我们打开思维的闸门、拓展思路的宽度、点燃思想的火花。
二、写作 + 工作
我的写作经历,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干什么,写什么。
比如:我当班主任,就写《大学生班集体建设中阶段化目标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我当团干,就写《论高校 “党建带团建” 的环境、体制、方法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校园文化建设刍议》;我搞就业工作,就写《找准 “四大因素”,实施“八大突破”,做好扩招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就业难” 问题剖析与对策思考》;我当党政干部,就写各式各样的公文,包括起草文件、领导讲话、政务信息,等等。
与很多同事同行相比,除了勤于写、坚持写,我的写作活动还有 3 个特点:
一是写得 “杂”。大家见过、听过的各类文体文种,可能除了长篇小说我没写过,其他的,多多少少我都有所尝试,包括广告、软文,包括经济合同、司法文书,包括小品、相声、三句半,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这种 “杂”,让我可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触类旁通,更好地掌握写作规律。
二是每一篇文稿都用尽洪荒之力。我从不搞 “抄袭式”“勾兑式”“拼凑式” 写作,也从不搞 “马虎式”“应付式”“交差式” 写作,每一篇都倾尽全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写到自己所能写到的最好。用我们部里研究室主任的话来说,出手的每一篇,都是 “良心稿”。这样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实现自我突破。
三是文章写完了,事情并没有完。我还要及时复盘、总结、反思,把自己的写作经历和经验,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写作故事写下来讲出来,变成自己的写作专著、写作讲稿,变成 “三好公文课”。这样,就能打一仗、进一步,以写促写、以讲促写,实现收益最大化。
在我们辅导员队伍中,有一位优秀代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就是复旦大学的包涵老师。
包涵在担任 2001 级辅导员的 4 年时间里,利用每周一次的周记,和学生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沟通平台,受到学生欢迎,被誉为 “用笔搭起与学生的‘心桥’”。这样坚持了 4 年,包涵写下了累计 12 万字的周记,并于 2006 年结集出版,就是《包涵心语》。
包涵可以说是 “一书成名”,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中国五四青年奖,还被推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几年前已经走上了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党委副书记的岗位。
在教育界,还有一位专家不可不提,就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基础教育界,李镇西的名气相当大,被誉为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李镇西做了什么?他是怎样成名的?
2003 年 6 月,李镇西教育哲学博士毕业,作为高层次人才,被成都市引进到教育科学研究所担任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他觉得,搞教育研究不能脱离教学、脱离学生,主动要求下到一线,上语文课,当班主任。
博士上语文课、当班主任,看起来有点儿 “大材小用”,但理论优势、研究优势一旦发挥出来,那就不得了。李镇西说,因为我是语文教师,这便使我能用一双 “文学的耳朵” 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我的笔下,所谓“花开的声音”,并不仅仅是学生青春绽放的乐章,也包括我生命流淌的旋律。
从 2004 年 8 月 30 日新生入学第一天起,李镇西恢复了写班主任日记。除了星期日,每天晚上都把当天的教育过程忠实地写下来,少则三五千字,多则上万字,一学期下来就有了六十多万字!
就这样,李镇西把课堂作为最好的研究室,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与青春同行、和童心为伴、用 “心灵写诗”,一发不可收,出了 30 多部书。他的书成为十多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书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
就这样,李镇西以 “讲” 立业、以 “写” 成名,成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7 年还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题词肯定。
现在,李镇西是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包涵也好,李镇西也好,他们的成果和成功都集中体现在 “写” 字上。其实,他们所做的工作,绝大多数同行也做了,有的做得并不一定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他们走的是 “写作 + 工作” 的路子,比别人多了 “写作” 这个神器、这个隐形的翅膀。
李镇西说:
新教育实验致力于造就反思型的教师,写作便是反思的形式之一。在这里,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应该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反思)是它的灵魂。任何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反思者。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不停地写教育日记或随笔,是教育反思很重要也很有效的途径。
通过李镇西的故事、包涵的故事以及我的成长经历,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么 4 点体会:
第一,写作,不仅是我们在体制内工作必须掌握的 “真功夫”,更是求职择业晋升的 “敲门砖”、助力职业发展的 “金刚钻”、打开事业成功之门的 “金钥匙”,能够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实现 “撑杆跳”。
第二,写作,首先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先要自发自觉自愿地写,进而自然自由自在地写。
我记得李镇西说过一句话:“人生的幸福,就是把爱好当作职业,又把职业做成事业。”
很多人,把写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职业行为,是为写而写、让写才写。这样的 “被写作”,充其量只能靠文字吃饭、在文章中讨生活,发展的路子是很窄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需写则写、当写则写,不仅把领导 “逼” 你写、职责 “催” 你写的,变成自己心甘情愿写的,更要自觉主动地去写自己正在学、正在看、正在想、正在干的,写自己学过看过的、干过想过的。学过了,写心得;看过了,写感受;干好了,写经验;没干好,写教训。千万不要把 “写” 和“做”看成两码事,搞成“两张皮”。
对选调生朋友来说,你们到了党政机关,要学会把 “文字工作” 看成 “文治工作”,把“文字工作” 变成“工作文字”。一定要在提高业务水平、丰富实践经验上下功夫。先要干得好,才能写得好;如果写得好,干得会更好。
我前面说,写作是最自由的工作。
确实,如果写自己的东西,我们基本能做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甚至想什么时候写、在哪儿写都行,随时随地都能进入写的状态。大家应该学会享受这种自由,自由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如果是写公文,就没有那么自由。“材料界” 有一句行话,说写公文是 “戴着镣铐跳舞”。理是这么个理,但我觉得比喻不当,应该是 “画框起舞”——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之内,努力让笔下的文字、自己的思想跳出最美的舞姿。
起草机关文稿,特别强调调查研究。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忙于事务、陷入事务,想调研却走不出去,只能 “关起门来当领导”。但是,自己走不出去,可以把下级派出去,也可以把服务对象请上来;不能做实地调研,可以做书面调研。在我看来,有调研意识是最重要的。
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写作的自由不一定在于 “身自由”,而在于 “心自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游八荒。
第三,成功学其实并不深奥,也并不复杂,就是 “四个一点儿”:比别人多想一点儿,多做一点儿,认真一点儿,坚持得久一点儿。
第四,人才不一定会写文章,会写文章的一定是人才。材料写得好的人,仕途走得不一定顺利,但是不会写材料,仕途的路子一定是很窄的。
三、写作 + 生活
在 “三好公文课” 里,我也穿插有很多不涉及公文写作的文章,但它们与公文写作、与我的工作也不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我有一位同事总结过一句话:写材料,能力不强应付不了,身体不好支撑不了,家庭不理解坚持不了。
“三好公文课” 也告诉大家:理解万岁,要协调好写材料与顾家庭的矛盾(详见第 240 讲)。
生活和工作的矛盾是必然的,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我们要意识到:写作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最重要的工作方式,也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最烂漫、最煽情的生活方式,让你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到 “诗和远方”。
从写日记、写情书,到用诗词、歌曲、散文、杂文等写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写作伴随着生活、丰富了生活,甚至可以改变生活。这样的写,是想写就写、可写就写,你把生活看作什么,就能写出什么。
写作,能让我们对所见所闻、所经所历,人和事、景和物、风和雨…… 保持一种高度的敏锐,以一双善于发现的眼、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从平凡中发现每一处精彩,从平淡中感知每一次心动。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坚持写作,我们会把时光的流逝记录在笔下,也融入到心底,给岁月刻上悲欢离合的影像,给未来献上酸甜苦辣的滋味,让老去的皱纹携带沧桑的痕迹,诉说那些五彩缤纷的故事。
四、写作 + 生命
前三重境界都是有所为而写,体现了写作的实用性;进入第四重境界,则是不为什么而写,写作已经成了一种本能,就像人活着就要思考、就要劳作、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一样,这是生命轨迹的有形记录、生命意义的自然呈现。有一个词叫 “心自由”,这种境界可以叫 “写自由”。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说过:“写作的第一种境界是给文字化妆,第二种境界是给精神化妆,第三种境界是给生命化妆。”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寿至 95 岁。他 90 岁的时候双目失明,仍然坚持写书,自己口述,由助手记下来,整理好后成书。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坚持写书,你到底为什么啊?冯友兰回答,他是 “春蚕吐丝,欲罢不能”。我觉得,这 8 个字是对第四重境界最好的诠释。
小 结
在 28 年的不懈笔耕中,我深深体会到:
有一种工具,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上到下,无论治党、治国还是治军,都离不开、少不了它;
有一种技能,从 “小学生” 到“大领导”,都要学、都要用,应该是一辈子的功课,也可以成为一辈子的事业;
有一种行为,可以全方位调动我们的感官、知识和经验,需要全方位激活我们的动力、能力、定力,可以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
这个工具、这种技能、这种行为,都叫 “写作”。写作是一种粘附性、包容性、实用性都特别强的东西,可以说是 “百搭”。
2016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时,深刻指出:“融合发展的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 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当写作真正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生命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时候,你就会由自发而自觉、由自觉而自由地写,最终享有无限延长、无比充实、无比精彩的写作人生。(7542 字,讲后进一步整理)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c8ce29b3-298d-41d0-a775-ba7d08ee6f64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