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跟班学习有要领:跟对师父跟上班
成 文
4 月 6 日,读者 “水杯茶壶” 听了第 514 讲,给我发了一条 420 字的长留言,其中建议“多讲一些参加培训或者珍惜借调、抽调等机会的课程”。
且不说 “三好公文课” 本身就是培训课,其中有不少课程还专门讲到工作中的办班培训。比如,从培训内容看,以机关文稿写作培训为主,也有信息网宣工作培训、组织部门入部培训方面的内容;从培训地点看,多数是在本地培训,也有赴京培训、出国培训的;从我开发的培训系列产品看,有如何撰写培训班开班讲话、总结讲话方面的,也有如何做好个人培训小结、培训笔记方面的。
相比之下,涉及借调、抽调的课程确实还没有,但这并不是缺漏——“三好公文课”是写作课,为了丰富课程内容,可以偶尔打打擦边球,往 “公文家族” 以外做些拓展,但与写作完全沾不上边的内容,不是我的“菜”,不宜放进来。古人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要保证我的课程质量,就必须紧扣主题、聚焦主业,不能搞成大杂烩。
但是,既然 “水杯茶壶” 点了单,加上借调、抽调与公文写作多少也拉得上关系,我就尽量靠上去,再开一堂新课吧!
※ ※ ※ ※ ※ ※ ※ ※
现在,各级各地都在为基层减负,清理规范抽(借)调干部是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举措之一。为避免让人误以为我在唱反调,这里就换个概念,专门谈一谈跟班学习的问题。所谈的内容,其实对挂职干部、抽调干部也是适用的。
所谓 “跟班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跟着上班、以便学习,这是从下级机关单位选送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单位进行学习培养的一种制度安排。实际工作中,跟班学习的对象,有上级单位主动选的,也有下级单位主动送的。跟班学习的期限,一般为 3 个月到半年。建立这样一个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下级单位培养干部,另一方面也便于上级单位发现人才、选调干部。当然,要避免以跟班学习为名,行违规抽借干部之实。
想当年,正是通过跟班学习这个渠道,我才被选进了现单位工作。之后这十几年,作为 “毕业留校” 的学长,我也带过不少跟班学习的学弟学妹。对于 “跟什么、怎么跟”“学什么、怎么学”,我既有亲身经历得来的体会,也有从旁观察得到的认识;既有“跟师” 学习的经验,也有 “带徒” 传习的思考。下面,就运用我总结的“会意写作法”,把这些经验和体会、认识和思考拉通来谈一谈。
跟班学习,顾名思义,其要领就在 “跟”“班”“学”“习” 之中。
——跟,就是以 “跟师” 为重点,以 “跟进” 为目标,以 “跟上” 为合格。我体会,跟班学习最重要的是 “跟对人”。跟对人,绝不是庸俗的结伙站队,而是跟对师父、树好标杆。这方面,跟班者看似被动的,没有资格东挑西挑,其实不然。杜甫有一句诗,说的是 “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跟班学习者的师父,有单位指定的、相对固定的,也有自己找的、不固定的,甚至可以是有实无名的,关键看你是不是把他(她)当作自己的老师。俗话说:“学无老少,能者为师。”我们到了上级机关,一定要放低身段,把自己当作新人新兵,甚至不耻下问,多拜几个师父。除了拜贤者为师、能者为师、达者为师,还可以拜长者为师、先者为师;除了拜一门、一专、一技之师,还可以拜一事、一字之师。只要善于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要有一种 “人人皆为吾师” 的谦逊态度。更何况,“庙” 越大,门槛往往越高,进人的时候越严格,越容易找到师法的对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一位德才兼备、愿意教人的好老师、主导师,“跟着学” 树标杆,“跟着看” 开眼界,“跟着听” 增智慧,“跟着干” 长本事。跟师不是当跟班,一定要以学习提高为目的,要盯着事来学来干,而不是盯着人来 “舔” 来“拍”,绝不能蝇营狗苟,不干事却“会来事”,让学习变了味、变了调,甚至变了质。机关单位不是学校,机关干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对跟班者,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教、主动教、善于教,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未必有时间去教别人。所以,跟班者一定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主动提问题、主动找活干、主动为师父分忧,把自己被动跟着学、跟着看、跟着听、跟着干,变成师父主动说、主动教,主动给机会、给任务。一开始,师父未必会放手让你单干,这就需要你在跟着干的时候,跟得上他的思路、节奏和要求,以自身的实力去赢得信任。师父交给你的工作和任务,特别是第一次交任务的时候,事无巨细,一定要倾尽全力去干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了信任感,你才会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锻炼机会、表现机会。
——班,是形式上的跟着上班,更重要的是在业务上 “跟上班”。首先一点,既然是 “跟班”,一定要在时间上跟到点,这是最起码的。现实中,有些年轻同志在这方面不是很注意,只顾着按点上下班,没有看师父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这样做,虽然没有违反工作纪律,却违背了不成文的规矩,对自己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在机关单位,有这么一条看不见的规矩:年轻人,包括抽借抽调的、跟班学习的,就应该早一些到办公室,扫扫地,浇浇花,通通风,烧烧开水,整理一下桌面;下班的时候,处长不走、科长就不走,科长不走、科员就不走,如果确实有事要先走,打了招呼我再走。
至于在业务上 “跟上班”,前面讲了,就是要跟得上师父的思路、节奏和要求。跟班者不管有经验没经验、有级别没级别,既然是来跟班的,工作上可以有主动性,但没有自主权,绝不能我行我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是要甘当徒弟、甘打下手、甘为人梯,一切工作都要按照师父的交代、要求去做,因为你只对他负责,他才对单位、对领导负责。
——学,关键是把握好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在学的内容上,到了上级单位,重点要学在本单位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工作上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上级抓谋划、作决策,下级强执行、抓落实。我们尤其要注重学习如何制定规划、战略、政策这样一些利长远的东西,如何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机制这些管根本的东西,如何在谋划工作时统揽大局、兼顾各方、于法周延,在实际操作中细致精当、务求实效、于事简便,而不是见子打子、就事论事、牝牡骊黄。上级单位不仅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还有许多好传统好作风,这也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
在学的途径上,除了跟着师父学、跟着书本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跟着文件文稿学,把以人为师与以书为师、以文为师紧密结合起来。在上级单位,除了能遇到很多 “高山安可仰”(唐 · 李白《赠孟浩然》)的大牛大咖大神,还能看到一些内部发行的大作大部头,见到、接触到甚至深度参与到很多之前根本没机会一见的大稿大活之中。这一系列 “大”,大就大在胸中的大气象、笔下的大营造,只要善于学习,一定能带来很多大感悟、大收获,极大地增强自身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在学的方法上,除了前面讲到的多看多听多问多干,还有两点特别需要注意:一是多比较。因为跟班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小白”,在工作上多数已经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要善于把在上级机关所见所闻以及跟班期间所从事的工作、所经历事情,与在派出单位、本职岗位的同类事项进行比较,着重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更高明之处,这些往往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是最有价值的。二是多交流。在很多大机关,跟班学习是成批次安排的。我们要避免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 学记》)。相互交流,不仅能取长补短,还能在思想碰撞中获得更多启迪,放大学习收益。
我有一位同事,曾按垂直对应关系,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他把最值得学习的东西,总结为三句话:一是 “闲时有计划,忙时少费力”。每年、每月、每周都有任务分解表,每一个阶段要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都非常明确。这样去做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二是 “纵使一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善于把基础工作做在平时,每日一情况,每月一记事,随时搜集资料,及时总结工作,关键时刻便能成竹在胸、手到擒来。三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用熟用好现有工具,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到事半功倍。这样的总结,才是学到了精髓。
我还有一位同事,曾经跨领域到另一个部门去跟班学习。他总结的经验,最宝贵的有两点:一是在工作上努力 “钻进去”,沉心学习,埋头苦干;二是在体悟上努力 “跳出来”,尝试以第三方的视角去探寻这个优秀团队之中蕴藏的 “优秀基因”。这样一种学习定位、学习理念,是非常精准和难得的。
——习,就是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既要上手动手,更要上心用心。跟班学习,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技能、学经验。学技能必须上手做,学经验最好有切身体验。只有善于总结思考,才能把经历变成经验、把历练变成力量。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
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意思是说,君子有九种可贵的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没有;听的时候,要思考听清楚没有;待人接物的时候,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说话的时候,要想想是否忠实(于国家);做事的时候,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的时候,要想想怎样才能问个究竟;感到气愤的时候,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东西,要想想是否合于义。孔子还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 为政篇》)上面这 “九思”,虽然不是针对跟班学习提出来的,但对跟班者尤为适用,应当贯穿始终、养成习惯、形成自觉。(3744 字,2022 年 5 月 1 日完稿,5 月 3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b096f2a0-d00f-435b-a0ea-67eb2a87ab27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