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387
class
【写在前面】
又有一周未推新课了!
当然,这绝不是因为 “懒”。“三好公文课” 已经讲了 386 讲,要保持 “纯原创” 的品质,每堂课还要讲出点儿新东西,确实不容易。除了要从写作实践中抓住新的 “感点”,从广泛阅读中捕捉新的“悟点”,还要把这样的“点” 放大成一堂堂有料有味的“课”,个中艰辛,只有我知道。
而且,我在工作中所写的稿子,绝大多数是领导讲话稿。这些稿子的写作过程、修改过程,是 “三好公文课” 的源头活水。但是,我们是在用笔为领导服务,而不是用嘴。所以,尽管这些新鲜出炉的稿子是非常好的案例,但我不能放出来。我用作案例的讲话稿,多数是自己的,或是前些年的,这可能会对内容的 “鲜度” 产生影响,但我一直在想方设法克服。即便如此,有些内容不宜公开,就算不涉及保密,也属敏感信息。所以很多用作案例的文稿,我只能公布写作提纲、分级标题。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课程着重讲 “道” 而较少举例。
研究无禁区,讲台有纪律。在这样一些限制中开发写作课程,给我带来了更大挑战。但我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三好公文课” 的更新速度尽管有所放缓,但一直在更新,还会不断地更新下去。
- *
会讲 “八种话” 采访善应答
——媒体采访应答要领例讲
- *
现在是全国两会时间,也是媒体采访的高峰期。
虽然我既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政协委员,但也想蹭蹭两会的热点,谈一谈接受媒体采访的应答技巧。
在单位,我是新闻发言人,经常会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因为有读大学时的演讲、当老师时的讲课作基础,加上凡事讲认真、遇事爱琢磨,慢慢摸出了一些采访应答的门道,在这里作个梳理和分享。
说实话,作为党政干部,在采访中能够即兴发言、侃侃而谈又谈得恰到好处的真不多。原因要从两面看:一方面,在采访中,党政干部不是 “自然人”,也不是“社会人”,而是“职务人”“代言人”,往往代表着单位,代表着干部群体,甚至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说不说”“谁来说”“何时说” “说什么”“说多少”,都是有纪律要求的,自由度往往只体现在“怎么说” 上。“说不好”没什么大关系,“乱说话”那可不行。另一方面,在讲话上,我们很多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形成了 “稿子依赖”“秘书依赖”,离开稿子不会说,回答问题不敢说,只会照着稿子念,只敢照着稿子念。领导干部“失语” 近乎 “失职”。这种“隐性失语” 的状态,对事业发展是不利的,对干部形象也是不利的。
在我看来,领导干部应当 “慎于言”,但不能 “拙于言”“讷于言”,更不能 “羞于言”“畏于言”。
就媒体采访来说,一般都会提前通气,给出采访提纲,以便采访对象做好准备。即使有准备,要在采访中回答好问题也不容易,毕竟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具体怎样应答才是好,怎样才能答得好,这里我不直接回答,先举几个自己接受采访的例子。
前几天,电视台的记者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这个热门话题,对我进行了采访。在预先沟通的时候,我问记者:“你给我多长的‘答题’时间?” 她回答:“两分钟以内。播出的时候,您的镜头充其量只有几十秒。”
于是,我准备了这么一篇稿子——
问:请介绍一下你们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们所做的工作,可以用 4 个词来概括。一是全链条,就是把激励作用贯穿落实到干部选育管用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是组合拳,就是突出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关心关爱,既精准发力,又综合施策。三是小切口,就是聚焦干部所急所忧所盼,把激励措施落实落细,让大家有感。比如,落实带薪年休假待遇,不补休就补钱;提高乡镇补贴标准,谁在偏远乡镇工作、长期在乡镇工作,谁的补贴就更高;做好挂职干部和易地交流干部的交通保障,干部回家探亲有保障,他们的家属前来探视也有保障。四是制度化,就是连续出台 20 多个文件,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持续用劲、久久为功。(263 字,166 字)
我这篇稿子,有两个长度不同的版本(加下划线的是长版,不加下划线的是短版)。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基于对采访时间、播出时间的预判,这就涉及到讲话的语速问题。
专家的测试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耳对语言的接受程度,是每秒四五个字,也就是每分钟 240—250 字;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语言,人耳的接受程度可达每秒七八个字,甚至更多。
据说,中央电视台对新闻播音员的语速没有明文规定,但有个大致区间。我在网上看见有这么一张每分钟播音字数的列表:
邢质斌 329 张宏民 350
李瑞英 265 李修平 343
罗 京 280 徐 俐 340
从中可以看出,这几位 “金话筒” 的播音速度大致在每分钟 300 字左右。平常人们说话,因为不是念稿子,多数人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语速要慢一些,大致是每分钟 200 字左右。
回到我的采访稿上。准备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是这样考虑的:
第一,你最多只给我几十秒的镜头,我没必要多讲,讲个 30 秒到 1 分钟就可以了。
第二,我们单位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的牵头抓总部门,我的回答不能以偏概全,要用速写的笔法、概述的方式,反映工作全貌。
第三,作为专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我的回答既要体现专业水准,又要通俗易懂,让听众听得懂、记得住。
基于上面的考虑,我最终采用了提炼 “关键词” 的方法。只要听众记住了 4 个关键词,我的回答就是成功的。
事实证明,我的功夫没有白费。最终节目播出的时候,所有采访对象,我的话播出最多、时间最长,用了 142 个字,基本不用截取(只删掉了文中标绿的 24 个字)。
再看第二个例子,还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电视采访,时间是去年 3 月份。
问:这项工作(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什么进展?
答:进展就是 4 个字:走深走实。
走深,就是从上往下走,从省直机关走向市县乡村,走进企事业单位,走到了具体岗位上,各方面都动起来了。
走实,就是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施工,从出台政策走向落实政策。去年下半年以来,省里先后出台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 “1+6” 文件:“1” 是实施意见;“6”是系列配套文件,包括一个实施方案,挂职干部和异地交流干部保障、党内关怀帮扶专项资金管理、容错纠错三个具体办法,以及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关爱干部身心健康的两个十条措施。目前,政策红利正不断释放出来。
这次采访,我的回答采用了 “观点 + 事实” 的方法——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观点,我只用了 4 个字,再适当加以说明,用事实说话,用事例说话。这样回答,别人一听就记得住,至少记得住你的基本观点。
第三个例子,采访时间是 2017 年 7 月,采访内容是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观后感。这部片子,当时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
问:《将改革进行到底》前两集您都看了吗?有什么感受?
答:都看了,不仅看了,因为觉得好,还从网上下载解说词进行学习,做了不少笔记。
这部片子,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程的大回放,也是改革前景的大写意。片子中,很多熟悉的画面、场景,比如河长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我们有同感、有共鸣;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让我们对改革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无论对后续的片子,还是对今后的改革,我都充满期待。
这篇采访稿,我也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在表达的个性化上下功夫,因为对我的采访不是非播不可的,记者要看谁讲得好。关于对片子的评价,我精心挑选了 4 个点:一是用自己下载解说词、做笔记的行动,从侧面说明片子的好;二是用了一句话来概括对片子的整体印象,其中 “大回放”“大写意” 这两个词是比较准确的,也是比较新颖的;三是举例子、找同感、说共鸣,但只用了一句话;四是紧扣片中的内容,用 “让我们对改革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样句话来说明其教育意义。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去年,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中,我参加一个活动的启动式,接受了记者采访。我的同事很认真地帮我准备了稿子。说实话,稿子写得挺不错,但我觉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重写了一稿。下面是代拟稿和重写稿的对照版。
【主持人】您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也是办公室副主任,能不能给我们谈谈您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代拟稿】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 “初心” 和“使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重写稿】“初心” 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往小里说,我们做事情、作选择时的初衷,就是初心。往大里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一起奋斗,一起拼搏,这样的初心才能和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主持人】为什么这次主题教育,把学习红色历史放在突出位置,把《HSCQ》作为我省的指定教材,其中蕴藏着怎样的内涵?
【代拟稿】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红军生前立过一条家规,每个月都要给孩子们讲长征故事、讲革命传统,连年幼的小孙子也知道不少红军长征的故事,在幼儿园津津有味地讲给小朋友听。他把这叫做 “激活每个人身上的红色基因”。GX 是我们党红色基因的重要孕育地和传承地之一,红色基因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根和魂。我们之所以深入挖掘 GX 的红色故事,就是要唤醒沉睡的记忆、重温光荣的历史,从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为建设…… 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重写稿】红色,是党旗的颜色,也是党员的写照、党性的底色。我们之所以在主题教育中凸显红色历史、红色文化,主要有这么 4 点考虑:
第一,中央有部署。中央明确要求,这次主题教育,要把党史、新中国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第二,GX 有条件。GX 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正像您刚才说的,×× 起义、×× 起义、×× 战役彪炳史册。但 GX 的红色资源远远不止这些,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很多红色故事尘封在历史典籍、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了。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们发掘出来,传之后人。
第三,我们有准备。《HSCQ》的主创人员,用了两年时间,从全省征集到的 280 多条线索中,经过精挑细选,选出了 20 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经过精心制作、反复打磨,最终形成了这套片子。
第四,党员干部有需要。党史教育、党性教育,不仅需要多读多学革命历史,也需要《HSCQ》这样接地气、有看头的 “活教材”。
这 4 个方面集中在一起,催生了《HSCQ》。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是把书上的话换成自己的话,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讲出自己的理解;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不仅比代拟稿更有高度和深度,而且观点鲜明、内容系统、语言通俗,给人的印象更深。当然,代拟稿中用了讲故事的方法来回答问题,表达方式很有艺术性,这是花了心思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像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很多。这些例子既有特性,又有共性。抛开具体内容,我觉得有效应对媒体采访,关键是讲好 “八种话”:
一是讲有针对性的话。访什么说什么,问什么答什么,有的放矢。
二是讲观点鲜明的话。观点是文章和讲话的 “魂”。一如有影响力的报纸都是“观点立报” 一样,好的文章、好的讲话也是“观点立文”“观点立言”。
采访应答是口头表达,不像书面表达,可以来回看,可以从文字中慢慢 “抠” 观点。口头表达如果观点不鲜明,多数听众是抓不住要点的,就很难让人有印象,更不用说记得住。所以,采访应答,一定要主动把观点亮出来,不要把 “肉” 埋在 “饭” 里。
三是讲条理清晰的话。条理清晰,最基本的方法是观点条目化。但条目化只是形式,作为口头表达,这种形式是看不见的,形式感不强,要给人以条理清晰的感觉,除了 “有条”,还要 “有理”,要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就像前面所举的第二、第三个例子,我的回答并没有拉条子,但条理还是很清晰的。
四是讲短话。短话最有效率,短句最有活力。在把话说清楚的前提下,能短则短,越短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应追求的讲短话,不仅是形式上的 “短”,更应是内容上的 “精”,是话少而意多的高度凝练。因为采访应答是口语表达,还要多说短句,短句好说也好记,而且很有力。
五是讲实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时,可以有所保留,但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一言不实,百事皆虚。
六是讲新话。所谓 “新话”,就是别人没怎么说过,或者没怎么听过的话。拾人牙慧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观点,哪怕语言再优美,魅力都会大打折扣。
新话从哪里来?从学新知新中来。无论是作出新论断、拿出新办法,还是作出新表述、讲出新观点,都离不开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掌握新信息。
七是讲大众话。新闻采访,采访的内容是给大家听、大众看的。要提高传播力,就要多讲 “百姓话” “大众话”“家常话”。
八是讲有用的话。什么是有用?就是能解知识之渴、认识之惑,能消精神之乏、思想之困,能应学习之需、工作之需。得其一者,即为有用;得其二三,可堪大用。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我这篇文章,标题是 “会讲‘八种话’,采访善应答”。我之所以说“善应答”,而不说“巧应答”,为的是避免产生误导。一般情况下,多数情况下,媒体的采访都是善意的,不会刁难人。应答的时候,应当以诚相待,无需玩弄技巧,甚至搞什么“外交辞令”。至于极个别“无良媒体” 的应对,需要的也不是技巧,而是智慧。(4764 字,2020 年 5 月 23 日完稿,6 月 5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a0b53013-6d49-4911-8501-b8e60dc79acd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