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怎样写好参观考察的解说词
成 文
这段时间,我和同事正忙着筹备一个全国性会议。初步确定,这个会议安排有 5 个参观考察点。为了确保参观考察的质量和效果,我提前到点上看了一遍,要求有关方面按照实地参观、现场考察的线路,先进行一次演示,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每个点上的现场解说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着眼于扩大受益面,我专门开发了下面这堂课,是回顾式、系统化的自我总结,也填补了 “三好公文课” 的空白,希望对相关同志、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现场会是对指导推动工作很有帮助的一种会议形式,这类会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参观考察的点选得好不好,有没有足够的看头,能不能起到示范、借鉴的作用;二是讲解到不到位,有没有讲到点子上。在这方面,我有作为讲解员的切身体会,更多的是作为倾听者的直观感受。当年,我还在高校工作的时候,经常担任 “校园游” 和校史馆的讲解员,给上级领导作过讲解,也给评估专家、兄弟院校的同行作过讲解。为了提高讲解水平,我还专门买了一本《四川导游词精选》来学习借鉴。这本导游词,是中国旅游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各地优秀导游词精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未能收齐一整套 9 本导游词,我一直深感遗憾。随着岗位变动、职务提升,我到过的地方、参加的会议越来越多,听过的讲解也越来越多。然而,我印象最深的讲解,并不是听人讲,也不是自己讲,而是帮别人写解说词。
那是 5 年多以前,我所在的单位承办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会议,同样安排有现场考察,而且分为两条线路,一条线路是 4 个考察点,另一条是 6 个点。整个会议的筹备工作,特别是现场考察准备工作,由我来牵头负责。为了把会议筹备好,我一头扎到会议举办地,在点上连续 “蹲” 了 16 天,每天驱车 + 步行数百公里,在几十个备选点中来回跑,最终选出了会议确定的 10 个参观考察点。在此基础上,我直接上手起草了其中一条线路的解说词,审改了另一条线路的解说词,还组织所有讲解员反复进行培训和演练,多次自己上阵作示范讲解。“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讲解,尽管我只是幕后工作者,站在前台的讲解员并不是我,但我倾尽了全力,把练了近 30 年的 “写功”“讲功” 全部融到了解说词中,用到了讲解员培训上——我们准备的解说词,有在车上、路上用的,也有在点上用的;有在室内用的,也有在田间地头用的。我们挑选的讲解员,有专业半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多的是县乡一级的基层干部和村 “两委” 负责人。这就逼着我在撰写解说词的时候,既要着眼于不同场景的讲解需要,又要适应于不同身份的讲解需要,努力做到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让什么人讲什么话。经过这样一场讲解主体多元、讲解类型多样,集写、讲、教于一身的实战,我对如何做好讲解的认识和体悟得到了极大提升。
写好解说词,是做好讲解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下面,我聚焦怎样写好参观考察的解说词,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实地参观、现场考察,决定了撰写解说词必须脚踏实地、深入现场
解说词,解说的是参观点、考察点。要把解说词写好,必须对这些点了如指掌,对有关情况如数家珍——做到这一点,不到实地去、不到现场看,是根本不可能的。
光是看还不行,还要深入参观考察点去找感觉、做采访、挖情况、捞 “活鱼”,特别是要像沙里淘金一样,找出既紧扣主题又让听众感兴趣的点,从中挖出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故事。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找准 “讲解点” 的问题。“讲解点”与 “考察点” 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一般来说,考察点是地点或项目,而讲解点是参观考察项目的具体看点、突出亮点以及由此引出的关注点、说明点。比如,我们正在筹备的这个会议,会议主题是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一个参观考察点是一所家政培训学校,创办者是两位退休老教师,一位现在担任校长,一位担任党支部书记。我去实地调研的时候,校长、书记亲自作讲解,对学校的发展历史、培训项目和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等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我听了以后,建议他们不要作 “常规版”“通用型” 的讲解,而要紧扣会议主题,把讲解点再聚焦一些,聚焦到老教师如何发挥专长开办学校、为青年农民就业做好服务上。这里面,退休教师 “退” 而不“休”、继续发光发热是一个重要的讲解点;关心下一代,帮助青年农民掌握一技之长、靠技能就业是另一个重要的讲解点。把这样两个点尤其是后一个点充分地讲、展开来讲,才扣得上会议主题,起得到应有作用。
第二,“解说词”这个概念,决定了必须准确把握 “解” 和“说”的定位
对 “解说” 一词,我是这样理解的:
——“解”是 “解释” 更是 “解惑”,“说” 是“说话”更是“说明”。无论是撰写解说词还是进行讲解,都要有强烈的受众(听众)意识、问题意识。哪些概念需要解释,哪些情况需要说明,哪些内容以什么形式呈现,拟稿者、讲解员心里都要有一本 “明白账”。特别是要琢磨清楚,哪些具体的看点、讲解点听众有可能会提问,会提出什么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甚至用不着听众提问,就在解说词中直接给出答案、揭开谜底。当然,讲解员也可以在解说过程中有意识地卖卖关子、自问自答。
——“解” 需着眼于听众,“说” 需着力于说者。解说是着眼于 “解” 的“说”,既要说明听众想了解的,供其所需、解其所惑,又要说出自己应该说的,借以宣传、加强引导,要把两方面统一起来。上一点我强调的是前者,这里再强调一下后者。解说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听众对参观考察点的了解和认同,了解的是情况,认同的是思路、做法、成效以及贯穿其中的价值理念。这就意味着解说不应是被动的,而是要主动宣传并巧妙地进行观念引导、价值传播,牵着听众的鼻子走而让其浑然不觉。
——“讲解”不是 “讲课”,“解说” 不是“演说”。前来参观考察的,多是上级领导或外来同行,他们对相关工作往往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本身就是行家专家,不能像给小学生讲课一样,事无巨细什么都讲,不厌其烦讲了又讲。讲解不仅要在内容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握好尺度,过于详细、过于简单都不好,在表现力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讲解是参观考察的辅助手段,好的讲解如同锦上添花,但不能另外去织一块锦,转移参观考察者的注意力。讲解员不能把解说搞成个人的演说,让自己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抢了参观考察的 “戏份”。
第三,解说词要符合讲解人的身份,体现 “说” 的特点
实地参观、现场考察,往往是会议安排,也是工作需要,其讲解与参观主题展览、博物馆、纪念馆等有所不同,未必都要由形象气质俱佳、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讲解员来讲,可以让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现身说法,讲一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这样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也更经得起别人问;也可以采取专业讲解员 +“本土” 讲解员的做法,让两类讲解员各负责一段,或是穿插着讲解。
解说词是为作讲解准备的,什么人作讲解,就要讲什么人的话。干部、工人、农民,即使讲同样的事情,话语体系往往会有所不同。所以,撰写解说词的时候,一定要预先了解是什么人作讲解,尽可能用符合其身份的语言来写。如果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现身说法,可以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让他(她)按要求写好解说词,再由负责统筹解说词撰写工作的同志帮助修改,或是双方商量着写,使解说词成为 “量身体制型”“个人专属版”。
解说词是用来说的,不是用来看的,要尽可能多用一些口语、短句,不能像书面介绍那样文绉绉的。我主张,解说词写得再好,讲解员也不要机械地背,而是要在充分理解、烂熟于心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进行个性化改造,使讲解最大限度地做到流畅、自然,就像是信口说来、脱口而出一样。
第四,撰写解说词既要立足参观考察点,又要注意连点成线、由点及面
一方面,要注意把所有参观考察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和介绍。既要写好每个点的解说词,又要注意用合适的内容和语言,把每个点上的解说串起来,达到连点成线的效果。每个点要各有侧重,点与点之间要有错位、有承接、有呼应,形成 “1+1>2” 的叠加效应、放大效应。
连点成线,还要适应讲解时边走边说的需要,注意把 “走着讲” 与“站着讲”有机结合、紧密衔接。每个点上不宜停留太久,要通过讲解员的引导,使参观考察者像看电影一样,看到的是动态的画面、流动的风景。
另一方面,参观考察点往往只是某方面工作的典型例证和生动缩影,我们既要把点上的情况介绍清楚,又要由点及面,把面上的情况巧妙地带出来,让人觉得这些点不是精心打造、难以复制的盆景,而是处处可见、各具特色的风景。
第五,撰写解说词既要说明看得见的事物,又要说出事物背后看不见的情况
参观考察是 “看景”,听人讲解是“听景”。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 听景的作用和魅力,就在于能够更广泛地调动感官、获取信息,让人了解到眼睛看不到、看不出的东西。撰写解说词,不仅要服务于看景,明明白白地告诉参观考察者这些个点上有什么 “看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重点关注我们想宣传、想推介的东西,把看得见的东西介绍清楚,还要着眼于让人看懂、看出门道,说明参观考察点是如何打造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新招实招,实际作用和效果怎么样,这样才能把听景与看景融为一体。当然,讲解要讲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要滔滔不绝、过度讲解,要像作画时适当留白一样,留给听众一些自己看、自己想、自己琢磨的空间。
讲了这么多要领,如何落到操作上?下面,我就以前面提到的 5 年多前撰写的解说词为例。出于控制篇幅的需要,这里只分享其中一个点上的解说词。
×× 县 ×× 镇交乐村考察调研现场解说词
考察时间:40 分钟
讲 解 人:黄 ××(驻村第一书记)
姚 ×× (村党总支书记)
【领导们在前往桑蚕合作社的路口下车后】
第一部分:黄 ×× 负责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来到交乐村。我是驻村第一书记黄 ××。我身边这位,是村党总支书记姚 ××。这一站的参观考察,由我们俩为大家作介绍。
(引导大家往合作社走,边走边介绍)我们村建在山顶上,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大家看看我旁边这块地,长得最多的是石头,石头中间种的是黄豆。我们村的地都是这样,每一块只有巴掌大,但几乎都被利用上了。
过去,我们村是深度贫困村,导致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差,石头多、耕地少、还缺水。到现在我们用的还是家庭水柜,生活用水都非常紧张,更不用说浇田浇地了。另一方面是村党组织一度软弱涣散。2000 年以前,村 “两委” 成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还不怎么团结、心不齐、劲不足,说话都不怎么管用,群众根本组织不起来。
当时,交乐村的贫困发生率超过 50%。上级组织很着急,村里的群众也很窝心。为了选好带头人,县委组织部和乡党委找到姚 ×× 同志,动员他回来带领群众一起干。
那时候,姚支书在南宁办印刷厂,有 20 多个员工。在村里人看来,他已经是一个大老板了。村里的群众也希望他回来,领着大家一起干。经过一番考虑,姚 ×× 同志回到村里,先是当村委会主任,后来入了党,2011 年被推选为总支书记。
姚支书上任后,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近 5 年来,我们村共发展党员 12 名,培养积极分子 38 名,今年又有 8 个年轻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我们村大不一样,全村现有 78 名党员,三分之二在 50 岁以下。近年来,村里以党员为骨干,先后办起了桑蚕、养兔、养蛇等 5 个合作社,吸收社员 660 多户,贫困户全部参加进来了。村党总支每年还集中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出去以后,由党员分片负责做好管理服务。这样一来,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了,党组织的威信也就上来了。
在贫困村,党组织的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带领群众致富上。群众是讲实惠的,如果收入上不来,党组织的威信就不高,党员的底气也不足。在这方面,姚支书很有办法。过去,我们村主要是种玉米、种青菜,勉强自给自足,换不了几个钱。现在,我们主要发展 “一果一虫一朵花”。一果,就是核桃,一共种了 2200 多亩。一虫,就是桑蚕,全村有 200 多户养蚕,种有桑树 800 多亩。一朵花,就是火龙果的花,我们这里叫作 “龙骨花”,主要用来煲汤,口感爽滑,还有保健作用。我们这种石头地,种不好火龙果,产量太低,又难护理,但很适合种花,种下去也不需要怎么管理。我们在村里村外种了 6000 多亩,由合作社集中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村里几乎人人受益。此外,我们还发展有油茶 2000 亩、生态公益林 1 万多亩,利用上级支持的 50 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异地入股种植火龙果,每年可以分红 5 万多元。
在山下,特别是平原地区种东西,搞个几百亩上千亩并不难,但在交乐村,每一寸土地都非常珍贵,有这样的种植规模太不容易了。这里根本没有连成片的土地,最大的一块地,就是合作社用的这一片。交乐群众种东西,都是见缝插针、积少成多,在大石山上一点一点地刨,在石头缝里一棵一棵地种。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交乐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7655 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1.9%,今年我们完全有信心脱贫摘帽。
近年来,交乐村还有一点变化非常明显,就是群众有钱了,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近 5 年,全村共有 74 个孩子考上大学,其中不少考上了外省的重点大学,没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我是 2015 年从市国土局派到交乐村的。来了以后,在派出单位支持下,为村里办了一些实事。比如,争取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资金 500 万元;给 7 个贫困户每户 6000 元危旧房改造支持;给外出务工的群众每家每年 900 元路费补助;给养蚕户免费提供化肥,等等。与自己的付出相比,我觉得收获更大。交乐村感动了我、教育了我,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叫人定胜天。我想,只要有这种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今年,我们村评上了三星级党组织。这个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我们自己跟自己比,进步是明显的。我分析,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村部比较陈旧,达不到标准。我到这个村以后,帮助争取到 200 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新村部,现在差不多建好了,很快就能投入使用。我相信,明年我们一定能上四星、争五星。
下面,请各位领导到合作社里参观,由姚支书作介绍。
第二部分:姚 ×× 负责
(引导大家走进合作社,边走边介绍)
我是 1999 年回到村里的。当时回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孩子要读书,老人要照顾;一个是县里找到我,说要建设新农村,希望我回来。
我回来以后,带头办了两个合作社。前面这一半是桑蚕合作社。为什么要搞这个合作社?主要是为了抱团发展、提高效益。过去,我们村也有人种桑养蚕,但都是单打独斗,不成规模。因为效益不明显,桑树种了挖、挖了种,反反复复。我就召集总支委员和党员开会,让大家懂得只有坚持才能做好,只有抱团才能做大。然后,成立了合作社,还找了一家公司负责收购和加工蚕茧,形成了支部 + 企业 + 合作社的模式。一开始,入社的只有 6 名党员、20 多户群众,后来价格上来了,收入增加了,群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发展到 200 多户。因为我们村没有大块的土地,只能一小片、一小片地种桑树,群众养蚕也只能在家里分开养,然后由合作社集中收购、初步加工。这个合作社,目前设有桑蚕烘烤房 2 间、小蚕供育室 2 间、仓储室 1 间,年加工蚕茧 160 吨,产值 600 多万元。2016 年,全村养蚕人均增收 1100 多元。(指着正在加工的蚕茧)这一批已经是尾货了,前面出的茧都卖掉了。过段时间,我们又要开始孵小蚕。
后面这一片,是龙骨花种植加工合作社。
龙骨花,广东那边叫 “霸王花”,主要拿来煲汤,味道很不错,还能养生保健,清凉降火,还可以降 “三高”。
我是怎么想到搞这个的呢?有一次,我到广东去,那里的老板请我吃饭,上了一道汤,菜单上叫 “霸王汤”,很多人都喜欢吃。我一看,不就是龙骨花加排骨吗?一问价格,要好几十块钱。我就想,这东西我们村就有啊,都长在山上,是野生的。回来以后,我就琢磨,能不能人工种植,赚广东人的钱。后来,就自己试着种。种成功了,又教给党员、群众,大家一起种。种得多了,我就搞起了加工,办了这个合作社。
——这些是刚刚摘下来的龙骨花,收购价是 8 毛钱一斤;
——这边是烤房,用来加工龙骨花;
——这些是刚刚加工好的干货,正在分装打包;
——这些是包装好的,准备销往广东。干龙骨花,批发价大概 20 块钱一斤。这一包四两多,我们卖 15 块。这样的干货,我们村每年能够提供两三百吨,产值 1000 多万元。
下面,请大家上车,到山边看一看我们村的特色产业。
(到山边下车以后)各位领导,这是我们村发展的高中低立体化种植。高的是核桃,这些是核桃树;中,指的是桑树,这些桑树刚刚剪了枝,看起来零零星星,但全村加起来有 800 亩;低,指的是龙骨花,它是贴着石头长的,这些都是,一年开好几次花。四周的山上,我们都种满了。前前后后,用了 5 年多时间,一共种了 6000 多亩,非常不容易。现在,刚刚进入花期,开花的还不多。龙骨花耐旱,今年雨水多,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大家要是过段时间再来,山上开满了花,那才好看呢!
我们这个地方,特别适合种龙骨花。你在别的地方种,还要专门打柱子、搭架子。我们这里根本不用,直接种在石头上就行了。所以,只要找对了路子,石头多也有好处,也能被充分利用起来。
核桃、桑树和龙骨花这三种产业,从取得效益的时间看,也可以说是 “长中短” 相结合。这样做,既有助于石漠化治理,又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
各位领导,对交乐村,我就介绍这些。欢迎大家再来交乐。有机会,我也请大家喝霸王汤!
上面我所说的解说词撰写要领,在这份解说词中大都用上了。具体是怎么用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后对照、自己分析。解说词是我写的,撰写要领也是我总结的,但如果你能看出哪个要领用在了哪个地方、是怎样运用的,其灵活之处、巧妙之处在哪里,就说明你已经看出门道了,离掌握这个要领就不远了。(7003 字,2022 年 10 月 5 日完稿,10 月 6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80382cf2-c096-4361-97af-e1336301ad74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