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162
class
【新课导学】
今天继续恢复推送《边写边悟》。
今天推出的这篇文章,在《边写边悟》中属于篇幅比较长的,将近 3000 字。因为有容量,所以信息量比较大,从传统文化讲到现代公文,从文字讲到文风,从名言讲到对联……
对这篇文章,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有很多原创思想,文风也比较鲜活。希望大家也喜欢,并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对待文字的态度
一位同行认为,文章写得好不好,首先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这话说得非常在理。文字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我们对待写作的态度,首先表现为对待文字的态度。一个面对文字毫无感觉的人,不可能培养出对写作的兴趣,更不可能对写作有灵性、有悟性。我认为,有志于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应该这样去认识和对待文字——
文字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对它心存敬畏。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神奇、最美丽、最了不起的文字。这一连串的 “最”,还远远不足以表明它的伟大。汉字能流传几千年,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苦难辉煌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生共荣,它的生命力太强了!
汉字的生命力,还突出地体现在它强大的表达力上。作为中华文化最主要的载体,正是因为它实用、好用,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举个典型的例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塔尖,被毛泽东誉为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部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总字数 73 万多,据说只用了 4462 个不同的单字。这样的文化涵育力和承载力,实在惊人。
有机关文字工作者自嘲,说我们 “不管人,不管事,只管三千常用字”。确实,把公文写得像模像样,并不需要很大的词汇量,一个高中毕业生所掌握的词汇足以支撑。有人做过统计,1000 个汉字就可以覆盖 90% 的书面材料,2000 个字可达 98%,3000 个字就到了 99%。
所以,对汉字这样一个伟大的发明,我们没有理由不敬畏。敬畏,让我在使用汉字的时候,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生怕因为自己的粗疏,有损于它的尊严、美丽和纯洁。无论写什么文章,在遣词用字上我从不敢掉以轻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总是力求精准一些、简洁一些、生动一些。
文字是有感情的,我们对它应多加亲近。我们喜欢一个人、一件物品、一项工作,多是基于接触和了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情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你投之以桃,他就会报之以李。不要以为只有生物之间、同类之间才有感情交流,其实一个字、一本书乃至任何一种物质,都可以与人发生交流。虽然这种能量场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它的确存在,并为现代科学所证明。所以,我们要学习好、运用好汉字,就应当把每一个文字都看作是鲜活的生命体,主动亲近它,深入了解它。你对文字倾注多少感情,它就会还你多少能量。
汉字很可敬又很可亲、很复杂又很简单,谁都可以学习它、了解它、运用它,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真心实意地与它交朋友,以至于发自内心地喜欢它、热爱它。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实际工作中,有的人视文字工作为 “天下第一苦事”,谈写色变,提笔生畏;有的人则把它当作 “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大舞台,磨练意志、砥砺心智的大熔炉,开阔胸襟、修炼心境的大道场”,甘之如饴,乐此不疲。后面这 “三个大”,是我身边一位年轻同事的感悟。以这样的真感情去对待文字工作,对文字自然会爱到骨髓里。尽管你无需回报,它也会源源不断地给予你回报。
也许有人会说:“喜欢文字和喜欢文字工作是两码事,就像我喜欢一件衣服,但并不想当裁缝。”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我认为,他们对文字的喜欢充其量是叶公好龙式的,算不上真正喜欢。爱屋及乌。一个真正热爱文字的人,多半会从事与文字密切相关的工作;一个真正热爱文字工作的人,往往会痴迷于文字。
也许,又有人会说:“敬畏不等于热爱。对文字工作,我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是的,敬畏与热爱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但二者也并不矛盾。敬畏偏于理性,热爱偏于感性。敬畏文字,能让我们更加冷静地看待其价值、看待文字工作的意义,懂得尊重和珍惜,行有所止,不敢轻慢;热爱文字,会让我们自觉地把它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用以描绘自己的人生风景,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无需理由,不会懈怠。建立在敬畏基础上的热爱,必定更加深沉;建立在热爱之中的敬畏,必定更加持久。
文字是有思想的,我们对它应心意相通。写文章,其实就是与文字沟通和对话,你说一句,它回一句。文章写得顺不顺畅、气息连不连贯、思想鲜不鲜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意图与文字的本意是不是高度契合,取决于文字是不是听你的话、愿意跟着你的思路走、为你的表达服务、与你的思想融为一体。这就如同我们选择自己的伴侣,尽管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最合适的只有一个,必定是最懂你的那一个。
也许还有人会说:“文章才有思想,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是作者赋予它的,其本身并不具有思想。” 对有这种看法的人,我只能说 “其实你不懂文字的心”。汉字是音、形、意 “三合一”,每一个字都有它的思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懂它。当然,汉字中的思想也不是天生的,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是造字者赋予它的。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副对联,这副对联被网友奉为 “2017 神联”。
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是: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是:撇捺人生
这幅对联怎样理解,“神”在哪儿?不用心琢磨,还真看不出来。基本的解读是:“若”字的那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 “苦” 字;“各”字的那一捺,只有收得住才是 “名” 字;一撇一捺就是 “人” 字。人生在世,撇开功利的纠结,就不会觉得苦;按捺住欲望,才是大写的人。所以,字中有人性,字中有人生,你读懂了它,才能与它神交,才能把它的思想与你的思想融为一体。同样是那么些字,有的人写的东西空洞苍白、晦涩难懂,有的人写的东西不仅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自动往心里钻、往脑子里去,原因就在这里。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和语言文字其实是相互塑造的,庸俗与高雅、浅薄与深刻、张扬与朴实,既是人的性格又是语言风格、文字品格。培根说过,“人们以为心智指挥语言,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控制着人们的心智。” 我们要成为文字的主人,而不是文字的仆人,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你的思想去驾驭它,使文字中的思想感情成为你的思想感情的一部分,而不是像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些文章那样,以不当的文字表达着错误的思想。文字这个东西是 “顺毛驴”,只能顺着它的脾气来。你要想压服它,它一定会张牙舞爪、龇牙咧嘴,桀骜不驯地表达自己的抗议。
文字是美丽的,我们应该把维护、传播、弘扬它的美,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文化创造,蕴含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独特的民族风骨,维系着我们的 “根” 和“魂”。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懂欣赏汉字的美,不能继承好这一文化精华,多少说明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不强。一个连汉字都不爱的人,说自己多么多么爱国,肯定没人信。
弘扬汉字的美,既要准确规范地使用它,又要自觉清除文字污染,净化文字生态。这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机关文字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公文是国家公权力的实施载体和重要象征,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不通不顺、不严不实、不像样子的公文并不鲜见。如果连公文这个国之公器都不能在文字运用上成为样板、作出表率,真是一种巨大的文化渎职。我们每一名文字工作者,都应该过好文字关、把好文字关,养成不容一字之失、一词之误、一句之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决不允许自己笔下出现有语病、有硬伤、有低级错误的公文,决不允许这样的公文从自己手上通过。这是一种文化责任,更是一种政治责任。
文风,文风,有 “文” 才有“风”。时下,从上到下、从党政机关到新闻媒体都在努力转变文风。我想,转变文风,首先应从转变公文的文风抓起;端正文风,首先应从端正对文字的态度做起。(2932 字)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57352feb-3fb4-4f21-9b47-cfa4fc54dfd4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