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Origin
URL

写材料可以 “失手” 不可“失德”
成 文

昨天,我对本单位办公室起草的一份工作报告作了大幅修改,改得是面目全非。
这个报告,内容是反映一位 “大领导” 视察我省时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情况。因为范围局限在本单位,时间跨度也不大,按理说,这样一个报告并不难写。执笔起草报告的同志也不是新手,之所以没写好,不是工作态度问题,不是文字水平问题,也不是占有的素材不够。在我看来,问题的根子在于写作观念上——这个问题如果不纠正,不仅这份报告写不好,所有的总结报告都写不好,甚至永远写不好。我这样说,绝不是危言耸听!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做人,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事、作文也是一样,需要有正确的观念来引路和导航,避免走弯路、走岔路、做无用功,正如我总结的一句话:欲过 “材料关”,先正 “材料观”。
那么,写材料需要树立怎样的观念呢?这个问题应当属于见仁见智之列,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就工作总结、工作报告这类文稿的写作来说,首先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依于事实、反映事实,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观念。
我们写总结、写报告,肯定离不开对情况的收集、梳理、归纳、概括,也可以对标题、观点、做法、经验等进行必要的提炼,但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基本前提——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做了什么写什么,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然而,我修改的这篇报告,相当一部分内容背离了这个原则。改完稿子以后,我与负责起草的同志做了些沟通,发现他们在认识上存在根本的误区——报告的篇幅长、内容多,等于重视程度高、工作做得好。
办公室送给我审核的稿子,写了近 6000 字。不看内容,只看篇幅,首先就违反了省委关于精文的规定。2019 年,为了落实好《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我省明文规定:“呈报党中央的综合报告一般在 5000 字以内,专项报告一般在 3000 字以内;呈报省委的综合报告一般在 4000 字以内,专项报告一般在 2500 字以内。” 从内容上看,这个报告毫无疑问属于专项报告,应当按 2500 字以内来把握;就算内容重要,可以稍长一点,也不应超过 3000 字。
从所写内容看,办公室起草的这个报告,属于典型的 “筐式报告”——主题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对于收集占有的素材,只要内容与主题沾得上一点边,不管需不需要、合不合用,尽管往材料里面装,能装多少算多少。似乎装得内容越多,就说明稿子的分量越重,工作做得越扎实。
那么,写稿的同志到底往这个 “筐” 里装了些什么呢?必须承认,他们还是装了些 “干货” 的——我们单位在学习贯彻领导讲话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打算做的工作,大部分都写进去了,至少他们所了解掌握的都写进去了。但是,他们装的更多的,是领导视察之前我们所做的与其讲话内容相关的工作,以及有关的谋划考虑和部署安排——这些工作,领导来不来视察,我们都要做、都会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与领导视察并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学习贯彻领导讲话精神的成果。把这样一些内容冠以 “学习贯彻” 之名写进报告,说得轻一点儿,是移花接木;说得重一些,那就是弄虚作假。
我对写稿的同志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我说,从领导视察结束到现在,时间也就半个多月,我们不可能做那么多工作。像你们那样写,与事实不符,报到上面去,非但不能给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加分”,反而会 “丢分”“减分”“扣分”。
应该说,写稿的同志本意是好的,是想充分体现我们单位对学习贯彻领导讲话精神思想重视、行动迅速、贯彻有力,但只要内容脱离实际,就会事与愿违,在效果上适得其反。我们要体现上面所说的这些特点,完全可以用写实的笔法往深里挖,而不是牵强附会地往旁边扯。比如,体现思想重视,不仅写一把手亲抓力促,还要写清楚他具体抓了什么、怎么抓的;体现行动迅速,可以把原稿中的 “第一时间” 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议、进行传达学习,精确为“领导视察结束后第二天”;体现贯彻有力,可以写我们结合职能职责,制定了专门方案,更要写清楚在逐条逐项落实领导指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在抓自身与抓面上两个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重要进展,等等。
我们写任何材料,都应当坚持质量第一,但质量与篇幅没有必然关系。质量高低不看文之大小,分量轻重不在稿之长短。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用群众语言来说,这类 “米不够、水来凑” 的材料,没有哪一份会是好材料。
我们评判一个材料的质量高低,价值是核心要素,甚至是第一要素。材料的质量与价值成正比,质量越高,价值越大;价值越大,质量也越高。但是,写材料一旦背离了求实的原则,就算是写得文采飞扬、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任何价值。《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在这 4 条原则当中,实事求是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文稿质量的定盘星、生命线。
材料质量观的背后是工作上的政绩观。毛泽东同志强调 “靠实事求是吃饭”,邓小平同志提倡做“实事求是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一个“实” 字,道出了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政治操守。我们树政绩,靠的是实干,考的是实效,要认真 “做事” 而不是 “做秀”,要真正“造福一方” 而不是只求 “造势一时”。同样,我们写材料,必须察实情、说实话,必须谋实策、出实招,要用心“作文” 而不是一心“造文”,要确保务实管用而不是追求样子好看。一切形式主义的文风作风背后,都是政绩观的偏差、错位。
看到这儿,也许有的同志会想:“不就是一个材料没写好,多大点儿事,犯得着上纲上线、扯到政绩观上去吗?” 是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我看来,写材料的时候,年轻同志因为经验不足、水平不够而导致 “失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应予帮助,但无可厚非。就算是一些同志因为责任心不强而造成校核失误,因为对情况失察而造成材料失实,应当批评、责令改正,但这并不是品德问题,影响相对有限,改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如果为了所谓的 “材料政绩”“注意力政绩”,刻意注水虚夸、放大成绩、炮制亮点,导致的不仅是材料失真,更会失去做人的本真。这样的品德问题,不是一己私德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对党忠诚的政德问题,决不能轻视、不容放过,否则毁掉的不止是一份材料,任其发展下去、蔓延开来,那会毁掉一名干部,甚至败坏一方风气,不仅后果严重,而且后患无穷。
“失手” 事小,“失德” 事大。身为机关干部,我们不仅要把实事求是作为做人、做事、作文的准则来执行,更要将其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来坚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2663 字,2021 年 5 月 17 日完稿)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 Author:momo
- URL:http://www.110120122.xyz/learning/9e209e93-2858-4c85-a887-40d716f03153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